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79節
那么原因就能找到兩個,一個是王浩團隊早已掌握他們所發現的‘內置熱源外層磁場擠壓來增強場力’的技術,另一個就是王浩團隊掌握了一種他們不知道的技術。 不管是哪個原因,都說明他們依舊是落后的。 這種感覺讓人難過。 就好像是剛剛找到一個難題的解題思路,結果發現其他人早已經完成了解題,甚至還用了好幾種方法,喜悅感頓時就沒有了。 “我們想欺騙自己都不行?!?/br> 過了好半天時間,諾沃提尼才帶著感嘆說了一句,“如果沒有這一篇論文,我們可以先公開出來,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我們是最先發現的團隊?!?/br> “即便他們掌握了更高的技術,但最少沒有公開?!?/br> “可是……” 其他兩人也長嘆了口氣。 諾沃提尼所說欺騙自己的方法,其實也沒什么意義,所有人都知道,王浩團隊很多成果都沒有公開。 王浩團隊偶爾‘順帶提一下’,似乎根本不在意的技術和發現,都會讓其他團隊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他們就有這種感覺。 “還是看看論文吧?!辈既R恩很無奈的搖搖頭。 沃德說道,“我剛才掃了幾眼,是理論物理的內容,談論的是時間的存在性問題?!?/br> “王浩教授認為時間可以脫離運動而存在,時間的流速和湮滅力場強度相關?!?/br> “他還草擬了公式,并通過實驗數據計算出了常數k值?!?/br> “物理學生認為時間是一種定義,和運動直接相關,王浩教授的研究認為,時間還可以關聯湮滅力場?!?/br> “某種程度上來理解,已經算是可以‘單獨存在’?!?/br> 沃德說著聳了聳肩,“反正我不相信這種理論,時間就是一種定義,是一種虛假的感知……” 諾沃提尼和布萊恩也耐心看了起來。 他們大致的看了一下過程,對于論文上說的內容,倒是沒有心情去談論,而是表情怪異的對視了一眼。 “怎么了?”沃德有些不解。 諾沃提尼道,“現在我們進行的研究,是依靠反重力場內置熱源,再加上外層磁場擠壓效果,來增強內部反重力場?!?/br> “這種增強效果是非常明顯的?!?/br> “如果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那么最后就能增強到超過99%的程度,到時候呢……” “我們去驗證王浩的時間理論?” “……” 布萊恩和沃德一起扯了扯嘴角。 這樣一想,他們好像研究技術就是為了給王浩的理論做驗證?怎么想怎么都覺得很怪異。 但是他們沒有選擇。 即便是沒有這篇論文,他們也肯定會繼續深入研究,等制造出了超過99%的極致反重力場,驗證時間理論似乎也只是附帶的研究而已。 問題就在于…… 他們最終還是要通過實驗,對于時間理論進行驗證,不就和一年半以前一樣了嗎? …… 王浩的研究非常受關注。 論文是他個人單獨發表出來的,上面只加上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還說明是對實驗的分析,也就等于是他自己的研究。 近幾年來,他發表個人研究是很少見的,再加上內容和時間的存在性有關,本來就很有輿論性,頓時引起了諸多媒體的注意。 一大堆媒體對于論文進行了介紹,也引起了國際輿論的熱議。 普通人就是看個熱鬧。 國際物理學界反對的聲音是很多的,就像是梅森數實驗室內產生的爭議,純數學家、物理學家,無法接受時間能夠脫離運動而存在的結論。 “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違背了物理學常識?!?/br> “如果時間能夠單獨存在,又代表了什么呢?完全無法想象,脫離運動以后的時間如何流動?!?/br> “也許實驗碰到了什么問題,才會出現超前預測的結果?!?/br> “0.023秒,并不是一秒,偏差沒有那么大,在任何時間里都處在可接受誤差范圍以內?!?/br> “雖然王浩以往是對的,但這次他是錯的?!?/br>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 這些言論不止出現在國外,還出現在了國內的學術圈。 有如此多反對的聲音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物理學的普遍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很多物理學家討論時間和運動,都是先有運動再去用時間做定義。 有一句話說,“宇宙只存在運動”。 時間就是被運動所定義的,時間單獨存在的結論,不符合物理學界普遍的‘常識’。 當然也有不少支持的聲音。 有一些說法則是,“王浩教授的研究是有實驗基礎的。誰也不能肯定,實驗是百分百錯誤的?!?/br> “科學就是要敢于質疑……” “如果不去質疑‘權威’,科學就不會再有進步?!?/br> “……” 這些聲音當然沒有什么意義。 頂尖的學術機構以及專業科研團隊,并不看重時間是否存在的結論,因為時間是否能夠單獨存在,就只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偏于哲學性的問題,根本不會影響到現實。 他們更看重的是論文內透露的信息。 就像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沃德,首先看到的就是極致湮滅力的定義,也就是說,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了制造強度超過99%場力的技術。 阿邁瑞肯也關注到了信息。 近來,格魯姆湖團隊內部一直在討論,來能夠確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而湮滅力場技術相關的研究成果,自然就和他們的決定息息相關。 很多學者都感到驚訝,“他們是如何制造出超過99%的場力?” “這個強度不可能只是材料支持吧?” “其中肯定蘊含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技術,我們必須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這就是下一步的方向……” 很快他們就找到了答案。 雖然阿邁瑞肯實質性脫離了湮滅組織,但他們有自己的消息來源,知道湮滅組織掌握了一種全新的技術,能夠大大提升強湮滅力場薄層內反重力場的強度。 這個消息讓阿邁瑞肯的決策人做出了決定。 “必須重回湮滅組織?!?/br> 之前他們就已經派出官員和學者,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去商談,只是商談結果不怎么好,湮滅組織的‘要價’有些太高了。 布萊恩的回答就是,“想重新參與研究并讓組織共享技術,要支持超過百億美元的贊助?!?/br> 百億美元,太貴了! 類似的談判不可能一次就談成,但阿邁瑞肯決策人發現不能夠拖著了。 然后,談判官又去了。 阿邁瑞肯重回湮滅組織,倒是沒有絕對的障礙,因為他們理論上還是組織的成員,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成員。 現在就是做利益交換,只要拿出誠意自然就可以重新加入。 這次他們拿出了誠意。 技術、設備以及最重要的資金,都被許諾了下來,甚至確定接下來兩年時間,給與組織百億美元經費支持。 他們第一步就支持了十億美元。 其實阿邁瑞肯決策人想的是,先簽訂支持協議重回湮滅組織,至于剩余資金后續是否能到位就和他沒關系了。 他的任期已經快要結束了,也根本不用繼續籌集資金。 另外,他們的核心還是要放在格魯姆湖計劃上,因為格魯姆湖計劃的資金已經到位了。 這個計劃是不允許失敗的,即便失敗了也不能承認。 只要能夠重新加入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他們就能夠共享其中的設備技術,格魯姆湖計劃團隊也就能夠制造更好的強湮滅力場設備。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獨立做研究。 現在時間還早。 在重新加入組織的談判結束后,他們馬上就派出了團隊,重回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團隊的負責人也指定了。 是恩波利-庫博。 這次恩波利-庫博不是去擔任組織負責人,而是以阿邁瑞肯團隊代表的身份,重回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工作。 另一邊。 很多媒體還在報道王浩的‘時間理論’,也有記者專門到西海大學做采訪。 一般情況下,他們是采訪不到王浩的。 這次不同。 王浩對于時間理論非常的重視,他個人經歷了‘穿越’,即便不是單純的‘時間穿越’,也可以朝著‘時間’的方向做研究。 另外,時間理論和湮滅力場直接相關。 當物理學界都是反對聲音的時候,王浩覺得應該站出來說點什么,他接受了首都記者的半小時專訪。 房間里。 王浩和女記者分別坐在沙發上。 女記者對著攝像機開口道,“王院士,這次我們的專題就是您的時間理論,很多人都在談論這個問題,據我所知,物理學界普遍表示反對,您對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