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41節
下面還有兩個院士參與,是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王進南以及東工精密的首席專家楊云和。 雖然已經確定是項目的主要參與人,但王進南、楊云和都有點沒信心,他們私下討論的時候,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我根本沒想到,王院士竟然真的申請了項目……” 王進南滿臉苦笑說道,“就在半個月前,我還以為工作已經結束了。顆粒性材料的想法很不錯,但制造那種精度的材料,怎么想都有些天方夜譚?!?/br> “也不全是吧……” 楊云和道,“我們的論證還是很成功的。如果王院士的理論正確,半拓撲結構能影響到金屬的外在表現,就可能制造出那種復雜形態?!?/br> “你們上次是毫米級?”王進南問道。 “對,很復雜?!?/br> 楊云和搖頭道,“我和其他人設計了很久,有幾個工序還是手動完成的,有個底面的切割要求太高,機器沒有那種功能?!?/br> “但是,現在原理不一樣了?!?/br> 他繼續說道,“之前制造毫米級材料,就是精密切割、加工,現在和微球制造很類似?!?/br> “微米級也不可能切割制造?!?/br> 王進南用力抿抿嘴,“我怎么想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這種技術真能研究出來嗎?” “我也不確定?!?/br> 楊云和道,“如果是我……肯定就放棄了,但是,王院士,也許能行吧?那可是王浩……大神!” 他說著都笑了出來。 王進南也跟著笑道,“確實,那可是王浩,反正我們也不是直接負責人,就跟著做研究吧?!?/br> “是啊,盡力就好?!?/br> …… 王浩知道很多人沒有信心,但他也不想多解釋什么。 結果,能說明一切。 如果不能完成研究,說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他只需要其他人利用自己的知識、能力配合就好。 這個項目有好幾個大機構參與,需要很多的技術,設備以及人員支持,但實際上,項目的規模、投入,和湮滅力場的研究還是存在差距的,畢竟就只是一項材料制造技術而已。 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分配工作,讓參與機構進行各類實驗,再根據實驗結果去討論,一步步的完善技術內容。 中途。 王浩還打算跑一趟f射線實驗基地,只是才剛準備出發就被勸阻了。 廖建國、徐老師,再包括其他幾個領導,都打電話過來勸他不要去f射線實驗基地。 “太危險了!” “只是一次實驗,不用你特別跑一趟!” “一切都準備好了?!?/br> “放心吧!” 他們都來勸阻自然是有原因的。 f射線實驗基地進行的是,裝置內部微型核反應實驗,也就是在f射線實驗裝置內的反重力場中心,放置了一個微型的核反應堆。 開啟反重力場發生裝置、外部螺旋磁場發生裝置后,內部放置的微型核反應堆就會被啟動,會持續不斷從內部供給高熱源,以此來支持激發出高強度、可持續的f射線。 這個實驗已經準備很久,裝置制造的也比較完善。 核反應堆處在裝置上部分的力場地帶,外層被螺旋磁場發生裝置包圍,下方是厚厚的隔熱層,反重力發生裝置都處在下方受到保護,并有完善的冷卻體系持續運轉支持。 現在和最初的設計有了不同,因為制造出毫米級顆粒性材料,下方的反重力設備已經得到更換。 金屬材料擁有遠高于高壓混合材料的安全、穩定性。 f射線實驗團隊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他們按照計劃一步步的啟動設備,和預期一樣的完成了點火。 點火,只是實驗的開始。 這個實驗持續時間最低一個月,他們需要保證設備的穩定運行,持續一個月以后,才會考慮激發釋放f射線。 當設備穩定運行一整天,好多人才輕呼了一口氣。 實驗團隊的壓力太大了。 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廖建國,作為f射線實驗團隊的負責人,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在f射線發生設備里進行核反應。 想想,都很瘋狂! 在點火完成后的24個小時內,廖建國都一直盯著電腦屏幕,隨時查看上報的數據,總是擔心會隨時出現問題。 微型核反應堆,也是核反應,也具有強烈的放射性。 如果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設備不止是暫停那么簡單,還會被就地爆破、掩埋、銷毀。 到時候,一切又要從頭再來。 相比廖建國的緊張,湯建軍則是非常的激動,因為他看到了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希望。 如果把微型核反應堆換成核聚變反應堆,設備還能一直穩定的運行,就可以說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當然,那只是想象。 核聚變反應的強度太高,現在的實驗設備肯定無法約束,但最少嘴里上都是差不多的。 湯建軍依舊很激動,他不斷嘟囔著,“核聚變研究……” “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 于此同時。 國際輿論出現了新的焦點,阿邁瑞肯計劃派出兩艘航母,和其他三個國家,計劃在爭議海域周邊進行聯合演習。 種花家也有對應的計劃。 雙方不斷地好像喊話,一個個有影響力的人物站出來,直接形成了一種緊張局勢。 對抗上,當然不止是演習。 即便只是威懾性質的對抗,也是各個層面一起進行的,除了明面上用于演習外,太空上已經早已經有了動作。 最先進的衛星,已經在探測軍事領域的情報信息。 鄂城上空,就是探測的重點之一。 空艦飛行器實驗基地就在鄂城,這并不什么秘密,輿論上都能頻頻看到空艦飛行器的消息,好多都是在鄂城周邊發現的。 空艦系列飛行器非常受關注。 這種反重力飛行器是種花家獨有的,其他國家暫時都無法制造出來,就自然會關注空艦系列飛行器,來判斷飛行器的性能和威脅。 地球的另一邊。 衛星中心。 一名值班的人員正查看著電腦上的信息,上面都是最先進的間諜衛星傳過來的攝像圖片。 他們會查找存在問題的圖片,并分析其中可能透露出的信息。 這個工作是非常繁瑣、無趣的,即便是一整天都在看圖片,想有一些發現都非常的困難。 當正在工作的時候,有個叫威頓的員工,忽然驚訝的喊了一聲,“哦,上帝??!看看,這是什么!” “ufo?” “還是什么?” 其他人頓時看了過去。 威頓把一張圖片調到大屏幕上,就發現圖片上出現了一個黑色斑點,把黑色斑點放大以后,發現邊緣看起來有些模糊。 中心負責人布朗克走過來,他仔細看著圖片上的黑點斑點,對威頓喊了一聲,“上報數據!” 威頓馬上道,“時間是16點09分,28秒……” “坐標……” “黑色斑點的直徑34.7米左右,再加上外層模糊位置,大概在35.5到36米之間……” “高度,1萬5300米……” “……” 布朗克拿出紙筆做了記錄了,隨后走向旁邊的信息室,把數據輸入電腦進行查看,卻發現沒有任何雷達信息記錄。 他又調取了其他衛星的數據,依舊沒有發現任何記錄。 然后,他又回到了監控室。 威頓和其他幾個同事,立刻帶著好奇問道,“查到了嗎?” 布朗克輕輕搖頭。 監控室頓時一片嘩然,好多人都不由議論起來,“也就是說,攝像機拍到了,但雷達沒有探測到?” “這是為什么?” “隱形?” “難道是外星人的飛船?ufo?帶有隱形功能,這種隱形功能看起來很強大啊……” “直徑35米,會不會是空艦-2?” “不可能!” “空艦-2,這么龐大的體量,怎么可能具有隱形功能,而且,即便是隱形,也不會是一個黑色圓點!” “相比來說,我更相信是外星科技?!?/br> “或者是光線的問題?只是個偶然?我們經常有類似的發現,很多時候,只是光線、云層的影響……” “確實有過,但這么圓的斑點,還是第一次?!?/br> “我有種感覺,這會是很厲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