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19節
他們一群人來實驗基地并沒有提前通知,等都進入到了實驗基地以后,王浩才得到消息趕了過來,并在實驗間里見到了徐老師。 徐老師正在參觀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他就是圍著中心上方的大圓球看個不停,還問下旁邊的向乾生,“實驗開始以后,那些材料就是放在這個大圓球里?” 向乾生解釋道,“這個球是螺旋磁場發生設備,有一些材料會被固定在設備內部,有一些材料則會提前放置在中心?!?/br> “這還是要看材料?!?/br> “比如一些有固定形態的金屬材料直接放置在中心就好了,但一些氣體、液體,以及可能會受到影響產生變化的材料,就必須固定好,否則設備有被損壞的風險……” 徐老師聽著點了點頭。 當看到王浩走過來,他馬上快步迎了過來,和王浩握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問道,“一階碳確定了?” “確定了?!?/br> 王浩點頭笑道,“我估計張秘書回去以后,您就會來一趟,只是沒想到這么快?!?/br> “還是你們的發現太重要了!”徐老師感嘆了一句,繼續道,“給我說一下這個新發現吧?!?/br> 王浩想了想道,“這樣吧,一起去材料檢測中心,讓汪教授和周教授和您說,是他們發現的?!?/br> “好?!?/br> 徐老師聽他就和王浩一起去了材料檢測中心。 材料檢測中心就在實驗基地的旁邊,但走過去的距離也將近一公里超過五百米。 兩人一起上了汽車,很快就到了材料檢測中心的實驗室。 汪輝正在真空實驗室忙碌著。 周青是在另一個實驗室,但他出門正好看到王浩,再注意到旁邊的徐老師,馬上帶著驚訝迎了過去,“徐老師、王院士!” 他笑著埋怨道,“這是突然襲擊啊。王院士,你也不會提前招呼一聲,我們完全沒有準備?!?/br> “也不能怪王院士,他也不知道?!?/br> 徐老師解釋了一句,“我是聽說你們的發現,馬上就來了,來這邊就想聽一下情況?!?/br> 周青點頭道,“這邊請?!?/br> 他帶著一行人去了辦公室,又讓人叫來了汪輝教授,隨后就說了起來,“我們已經確定發現了一階碳元素,這些天都在做提取工作?!?/br> “和一階鋰的發現一樣,最開始注意到的都是碳酸鋰,只不過磁化反應降低幅度不大?!?/br> “后來我們……” 周青解釋了發現的過程。 徐老師耐心的聽著,等周青都說完了以后,他問道,“現在的情況怎么樣?提取工作還順利嗎?” “……很難?!?/br> 周青用兩個字來形容。 看到徐老師臉上的疑惑,王浩解釋道,“提取的工序太復雜,效率也非常低,到現在才只有兩克多?!?/br> “有時候,提取要看運氣,有一個步驟cao作出現問題,提取就會失敗,只能從頭再來?!?/br> “是啊?!?/br> “確實很麻煩……” 周青和汪輝一起點頭。 這就是提取一階碳遇到的問題,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提取方案,好多步驟是在真空中進行。 有些步驟要手動處理,需要非常精細的cao作。 如果cao作過程中出現一點點偏差,就會讓材料中混入雜質,會讓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 “兩個問題?!?/br> 王浩道,“一個問題就是設備精度不夠、效率太低;第二就是原材料中的一階碳含量很低?!?/br> “提取一階碳,比一階鐵還要麻煩?!?/br> 他說著搖了搖頭。 其實一階碳提取的難度和一階鋰差不多,只不過就是提取步驟多出幾個,需要手動cao作的也多了。 后者就導致失敗率很高。 但實際上,一階鋰并不需要大量提取,提取出鋰單質也只是為了實驗研究,而應用上來說,磁化鋰元素材料就足夠了。 一階碳不一樣。 碳元素的應用太廣泛了,研究的方向也非常廣泛,就必須大量的提取才可以。 碳比鋰強的地方在于,可以制備成穩定性態的單質,自然界中就存在很多碳元素單質,比如金剛石、石墨、富勒烯等等。 現在他們提取后的一階碳,只是一種混雜的無定形碳,就是一大堆粉末狀問物體。 如果不能制備出穩定性態的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肯定會摻入雜質,就會對后續的實驗研究造成影響。 王浩說了兩個問題。 第二點是設備環境問題,想要改善是非常困難的,湮滅力場實驗組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全力支持,材料檢測中心的實驗設備,也都是國內最尖端的,有些還是暫時買不到的進口設備,是從其他實驗室直接搬過來的。 徐老師皺眉想了一下,問道,“湮滅力場的強度還能提升嗎?”他指的是一階碳含量問題。 如果能繼續提升湮滅力場強度,一階碳的含量就不再是問題。 就像是一階鐵一樣,最開始只能以克為單位來提取,后來則是快速變成了‘千克’。 王浩搖頭,“暫時不可能?!?/br> “為什么?” 徐老師有些不理解。 “這次是真達到極限了?!蓖鹾评^續搖頭解釋道,“之前我們的技術一直在提升,但最近兩個月已經停下來了?!?/br> “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瓶頸,再想通過改善材料布局的方式進行提升很困難?!?/br> “這次力場提升是因為螺旋磁場的作用,但磁場也開到了最大,制造出的強度是8.36?!?/br> “短時間是不可能了……” 王浩說著猶豫了一下,還是解釋道,“如果再想有大的提升,就必須找到新的材料,或者有全新的理論突破?!?/br> 大的提升,確實不可能了。 好多次實驗已經證明,一階元素材料制造湮滅力場強度受限,他們暫時只能繼續使用高壓混合材料。 湮滅力場的繼續提升,就必須要有可替代的新材料。 徐老師想了想說道,“設備方面,你們把需求列出來,我們會想辦法盡量爭取?!?/br> 他說完又問道,“王院士,新發現要公開嗎?” 王浩聽的一愣,“為什么這么說?”他倒是考慮過購買設備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為一階碳是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其他就沒有這么深入了。 至于公開…… 一階碳不是才剛發現嗎?他覺得還要研究一段時間,才會去考慮公開新發現的問題。 徐老師輕咳了一聲。 作為科技部門的負責人,當然不能總是看重利益,但售賣一階鐵的感受確實很好。 他換了個問話方式,“王院士,你覺得一階碳的發現需要保密嗎?或者,一階碳需要對外禁售嗎?” “那倒是不用?!?/br> 王浩搖頭道,“這應該不牽扯上次開會說的保密領域,我們的關鍵技術保密只有兩種?!?/br> 一種是f射線。 一種是湮滅力場技術。 一階碳材料和f射線發生技術無關,也不能用來制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自然不用去保密。 反倒是公開的好處有很多。 因為碳的應用非常廣泛,會牽扯很多領域的科技研發,公開出去才能促進相關的研發并推動科技發展。 如果單純的去保密做研究,就必須要謹慎做研究,不能提供給其他任何科研機構。 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到時候,平白投入大量經費不說,因為研發的規模受到限制,成果和應用自然也會嚴重受限。 …… 一周后。 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學,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內已經忙成一團,他們定制的厘米級顆粒性材料運送過來,就準備開始新的反重力實驗。 他們所做的依舊是交流超導反重力實驗。 王浩最期待的是直流反重力,但直流反重力相對要復雜的多,fcw-031材料也不一定有作用,而且牽扯f射線的研究,盛海亮的級別就不夠了,必須廖建國的f射線團隊參與才可以。 現在只是驗證顆粒性材料的可行性,還是進行常規的反重力特性驗證。 實驗間里非常的忙碌。 每個人都按照計劃方案,利用運送過來的顆粒性材料,來搭建底層的材料構建,設備就是人工一點點制造出來的,而且對精度要求比較高,實驗準備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經過幾天時間的準備,實驗設備終于搭建好了。 接下來就是各部分的調試,一切都順利聽過以后,就正式準備進行實驗了。 實驗工作全程是盛海亮負責。 王浩和何毅就是大方向把握一下,其他就是看著等結果了,他們一起站在數據監控室里,不斷看著電腦上的數據。 很快。 實驗正式開始。 在盛海亮的指揮下,實驗有條不紊的推進,所有設備都開啟以后,反重力場順利制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