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15節
這個功勞也能算他一份吧? …… 會議結束。 應展明立刻成為了焦點。 他的方案聽起來并不復雜,說直白些,就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遠遠比不上一些高級材料專家拿出的方案。 但是,有效最重要! 他的方案獲得了實驗組上下一致認可。 王浩也肯定了應展明的方案,直接說明會進行采納,后續就按照方案進行對應材料的制造。 這很了不起。 王浩主動過去和應展明握手認識,贊嘆他不被實驗框架限制,鼓勵他繼續為實驗組努力工作,許諾階段性研究結束以后,會給他發放更高的獎金,并把他的貢獻寫進報告之類。 然后,王浩思考起了研究組的人員問題。 現在研究組的核心成員中,材料、核磁等方面的學者,都是科研部門直接派過來的。 周暉就是如此。 應展明也是周暉打申請才過來的,是‘直派’學者中唯一年紀低于四十歲的研究員。 科研部門派過來的學者,都已經有不小的名氣,可以說是各自領域的頂尖學者。 同時,年紀也都不小。 周暉都已經五十七歲了,年紀再大一些都可以考慮退休,結果在‘直派學者中’只能算中游水平。 前沿性的科學研究,需要更多的年輕學者。 年輕學者往往更具有創造性思維,而年齡大的學者容易被條條框框所限制,很難有什么高價值的想法。 “是不是該換幾個人?” “年紀大的留兩個就夠了,其他人回到原來的崗位,讓科研部門再派幾個年輕學者過來,資歷低不重要,知識扎實就好……” “像是周暉、楊承造、李樹民……” “這幾個……” 王浩想想都有些無奈。 周暉、楊承造等幾個老教授,確實非常重視項目研究工作,顆粒性材料的研究上,他們都拿出了十幾頁的報告。 每一份報告都牽扯高端材料制造技術。 有些內容甚至完全超綱,讓參會的人都聽不明白,但沒有反饋任何‘正確’的想法。 換句話說,他們的工作根本沒有意義。 “實驗組內也應該有競爭機制,讓有能力的進來,沒貢獻的出去,也是理所當然的?!?/br> 王浩思考著,覺得應該找何毅、鄧煥山等人商量一下。 這方面確實要考慮。 百億級別的材料項目,可不是一些人進來混資歷用的,研究難有貢獻就沒必要留下來了。 …… 現在顆粒性材料的研究上,就是等待合作的工廠依照方案進行制造。 等材料制造好以后,就可以進行反重力性態實驗,看是否能對反重力效果產生影響。 當然,王浩已經提前有答案了。 但不管怎么樣,真正的實驗數據才具有說服力,而他也不清楚具體的效果有多大。 在等待期間,他又跑了一趟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運送過來一套螺旋磁場設備,是專門為了新的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讓高能物理所制造的。 之前研究強湮滅力場的新技術,把力場強度提到了8.1左右,已經接近了極限數值。 如果再用螺旋磁場進行擠壓,湮滅力場的強度肯定會更高。 “但是,也不會高多少?!?/br> “直流強湮滅力場技術,內部沒有反重力場,利用螺旋磁場擠壓也只能在外層得到反重力場薄層,影響效果比不上直流反重力制造強湮滅力場薄層……” 王浩對湯建軍說道。 湯建軍一直在湮滅力場實驗基地,他是國內最頂尖的核磁專家,主要負責的就是磁場設備。 他問道,“原來是8.1,現在能有多少?” “我估計吧……” 王浩猶豫了一下,說了個數字,“8.3、8.4,增長幅度差不多也就這么大了?!?/br> 湯建軍頓時很驚訝。 向乾生同樣有些驚訝,“提升這么少?”他還很期待螺旋磁場設備,覺得最低增加一點強度。 結果…… 0.2、0.3? 王浩很認真的點頭,“應該差不多?!彼a充了一句,“不過,我估計的也不一定準確,還是要實驗看看?!?/br> 湯建軍倒是覺得有道理,“強湮滅力場技術,誰也說不清楚,磁場擠壓效果很好也說不定?!?/br> 向乾生的表情則有些麻木,他看向湯建軍的眼神,都差點寫上了‘天真’二字。 這老頭實在太天真了! 他竟然相信王浩說的什么‘估計的不一定準確’? 過去幾年時間里,數不清次數的實驗經歷證明,王浩只要說出預估數字,實驗結果也會基本一致。 什么‘估計不一定準確’,左耳聽右耳冒就行了。 那是謙虛! 如果當真了……呵呵。 …… 三天后。 湮滅力場實驗正式開始。 外圍的螺旋磁場設備提前啟動,強湮滅力場裝置啟動后,很快就激發制造出了強湮滅力場。 在裝置運行一段時間后,內部放置的幾種金屬材料磁化反應強度,來計算出的湮滅力場強度是‘8.36’。 這個結果和王浩的預估一致。 湯建軍不由得感嘆道,“王院士猜的還真準,場力強度數值就在8.3和8.4之間?!?/br> “猜?” 向乾生聽著直搖頭,很誠懇的提醒一句,“湯院士,等你再工作一段時間,就不會這么說了?!?/br> “……” 等實驗結束以后,王浩就離開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在湮滅力場強度有了提升以后,后續會做一系列常規實驗,其他人就可以完成,也根本不用他參與了。 不過王浩沒有成功回去。 車子行駛到半路上的時候,他就收到了汪輝的消息,讓他趕緊去材料檢測中心。 這種情況,一般是有了大發現。 王浩又回了實驗基地。 他才走到材料檢測中心門口,就被等在那里的汪輝和周青拉進了實驗室。 汪輝關上門深吸一口氣,迫不及待的說道,“王院士,我們可能發現了新的升階元素?!?/br> “而且你絕對想不到是什么!” “是什么?” “碳——!” 第四百一十七章 研究競爭白熱化,沙普利:我想不出不能趕超的理由! 碳。 非金屬元素。 化學符號為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 在常溫下具有穩定性,不易反應、極低的對人體的毒性,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活性炭的形式安全地攝取。 碳是最常見的元素之一,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于大氣和地殼之中,同時和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關。 地球上的生命都可以稱之為碳基生物。 在化學、工業領域來說,碳擁有多種同素異形體,比如,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等。 這些同素異形體廣泛應用于航空、醫療、石油化工、國防等領域。 此外,碳元素有個少有人知的特點,它的熔點是元素之最,具體數據為熔點3500攝氏度,沸點也高達4827攝氏度。 對比一下,就知道數據有多高了。 比如,鐵的熔點為1538攝氏度、沸點為2750攝氏度,熔點最高的金屬元素鎢也只有3410攝氏度,沸點則為5660攝氏度。 同為非金屬元素的硫,熔點則只有112.8攝氏度,沸點444.6攝氏度,另一個最常見的穩定元素硅,熔點為1410攝氏度,沸點為2355攝氏度。 碳元素如此之重要,發現其‘升階元素’自然很不同尋常。 這個發現必定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