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08節
第一決策人當眾簽字是一方面。 決策人團隊和新聞官還公開接受記者采訪,回答有關《格魯姆湖計劃》的提問,計劃內容還被公開出來。 《格魯姆湖計劃》就是針對湮滅物理,直白說就是‘強湮滅力場’以及相關理論和技術進行研究,計劃直屬中心政府機構以及能源部管理,會和超過三十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 同時,一些頂尖數學家、物理學家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計劃報告上,他們都會確定參與到研究中。 《格魯姆湖計劃》的宣傳非常成功。 國際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一個個標題看起來都非常震撼——《阿邁瑞肯展開格魯姆湖計劃,勢要掌握湮滅物理高端技術!》 《格魯姆湖計劃,530億美元大手筆震驚世界!》 《第一決策人發起湮滅物理科技號角!》 《第一決策人:三年內趕超種花家技術!》 《新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這次登陸的是湮滅物理!》 《格魯姆湖引領黑洞科技……》 媒體的輿論看好《格魯姆湖計劃》,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原因。 阿邁瑞肯的科研支持計劃,大多數都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最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以及阿波羅登月計劃。 曼哈頓計劃,也就是制造出了原子彈。 在第一次原子彈爆炸之前,多數國家都不敢想象能有如此威力的武器,而即便是知道原子彈的原理,再循著成功的經驗去模仿制造,前s聯也花費了五年時間才完成。 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更加不用多說,一直到幾十年后的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完成登月的壯舉。 現在是支持湮滅物理研究的《格魯姆湖計劃》。 好多人都認為憑借《格魯姆湖計劃》,阿邁瑞肯在湮滅物理的研究上有希望快速趕超種花家。 國內對此也非常重視。 湮滅科技代表著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 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哪個國家掌握最高端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就能掌握未來科技的主導權?!?/br> 在強湮滅力場技術上,國內一直掌握著最高話語權,高端決策部門對此自然是非常的重視。 科技部門高層對此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會議上還有人提出擴大支持力度,要建立第二個、第三個實驗組,專門去研究強湮滅力場技術,只是提議快速被延后討論了。 因為,經費。 其實和阿邁瑞肯擬定《格魯姆湖計劃》類似,國內進行科研支持計劃的決策,最大的阻礙也是經費問題。 湮滅力場的研究就是個‘燒錢’機器。 阿邁瑞肯只進行一個《格魯姆湖計劃》,申請經費還被眾-議院砍了一半兒以上。 王浩的湮滅力場實驗組,每年經費基礎都是‘百億’為單位來計算。 若是再增加其他的實驗組,總不能讓單獨劃撥幾百億經費,來專門支持相關研究吧? 科技部門高層討論沒有結果。 他們就干脆組建了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f射線實驗組以及湮滅力場實驗基地進行參觀考察。 領導組是由第二決策人帶隊,但主要負責的還是科技部門徐老師。 湮滅物理和相關科技方向的研究,一直都是徐老師負責的,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以后,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一起單獨見了王浩。 他們關心的是《格魯姆湖計劃》。 徐老師很直白的問道,“王院士,他們批準了一個單獨的計劃支持強湮滅力場研究,是不是未來能趕上我們?” 第二決策人也認真看過來。 “他們的計劃確實不錯,但是短時間……”王浩搖頭道,“像是那個伽莫夫-沙普利說的三年內,不可能的?!?/br> “為什么?”第二決策人不解的問道。 “方向錯了?!?/br> 王浩打開平板電腦,找了一條新聞說道,“伽莫夫-沙普利說起了研究方向,他確定的主方向,是以金屬材料為基礎來制造強湮滅力場?!?/br> “這個方向,首先是以金屬材料制造反重力場,然后通過力場疊加的方式,制造出強湮滅力場?!?/br> “其實我們最初就是這么做的。利用金屬超導體制造反重力場,讓兩個場力的進行疊加發現了磁化現象,當時,能制造的反重力場強度超過70%,但后來換成了不到40%的高壓混合材料,為什么呢?” “因為連續性問題。要解決連續性問題,要么就是選擇直流電力,要么就是不能達到超導狀態?!?/br> “最開始是后者,我們現在的技術是前者?!?/br> “他們想走這個方向,我仔細想了一下,應該是考慮到了升階元素,也就是一階鐵、一階鋰表現出更好的導電性……”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聽的頭腦發暈。 但最后一句還是聽明白了。 徐老師馬上恍然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把升階材料賣給他們?” “當然不是?!?/br> 王浩笑道,“應該多賣一些,讓他們放手去研究吧,我已經能確定,使用升階材料去研究湮滅物理是走不通的!” “……” “……”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做出什么反應了。 這算是坑人吧? 但也不能這么去想。 他們并沒有發布誤導性的內容,只是對方選錯了研究方向,他們總不能去提醒競爭對手吧? 王浩繼續道,“其實,即便他們知道升階元素的方向走不通,也根本不用擔心我們的技術被趕超。這個計劃本身是存在問題的?!?/br> “什么問題?”徐老師問道。 “經費太低?!?/br> 王浩道,“530億美元,聽起來很龐大,實際上,針對湮滅力場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br> “換成是每年一千億美元以上,連續五年,可能會有點機會吧?!?/br>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驚訝的張大了嘴。 一年一千億美元? 連續五年? 如果類似的話出自其他人之口,他們肯定會問上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王浩可不是隨便說的。 強湮滅力場的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一路走來,實驗組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關,有著《科研的饋贈》效果,他們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這才是最根本的。 從最初的磁化現象發現,到制造出疊加力場設備,再到基礎超導材料的研究,一步步的底層布局設計、螺旋力場的研究,等等。 后來又研究直流湮滅力場技術…… 一步步、一點點。 不斷提升。 之前國際會拿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他們進行對比,認為他們的技術領先湮滅組織五年左右。 這是從研發總計時間以及‘湮滅力場強度’進行的分析。 可實際上,以常規研發速度來計算,他們的技術最少領先湮滅組織二十年以上。 湮滅力場的研究非常燒錢。 一個小技術的提升,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研究,實驗花費超過十億美元很輕松。 看看國際湮滅力場組織就知道了。 即便是有反重力技術以及公開資料支持,花費一百多億美元以及一年時間,也只制造出了4倍率左右的強湮滅力場。 他們的研究之所以很輕松,是因為有‘正確方向’指引。 正確方向實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舉例來說,他們早已掌握超導電池技術,并使用超導電池制造出了空艦系列飛行器。 阿邁瑞肯方面,則一直沒有研究出來。 王浩和第二決策人以及徐老師談了很多,也說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實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才是正確的?!?/br> “他們制造的強湮滅力場倍率不高,但也只是對比我們而已,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就是最先進的?!?/br> “只要順著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斷提升,到時候,發現f射線也很正?!?/br> “可惜了尤拉伊-諾沃提尼……”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走在了湮滅力場實驗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斷研究提升湮滅力場的強度,再結合磁場擠壓的方向進行研究。 如果繼續下去,早晚會發現f射線。 現在…… 難了! 在失去了阿邁瑞肯方面的支持以后,國際湮滅理論組織連制造第二臺設備的資金都是問題,組織是否能維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數。 …… 在和王浩談了一下湮滅力場的研究問題后,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變得心情舒暢。 他們感覺有兩大收獲。 一個是了解到阿邁瑞肯的新計劃走錯了方向。 另一個就是f射線的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有機會發現f射線,可他們的研究已經進行不下去,再繼續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