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98節
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約束大范圍的場力,就是使用螺旋力場把中心進行完全覆蓋包圍。 這樣場力影響范圍就會被約束的很小,場力強度自然也會提升。 之前王浩做過詳細的計算,就發現即便是約束場力,所形成的強湮滅力場薄層,強度也不會超過3倍率。 這個強度根本不值得進行大手筆投入研究。 倒不是說技術本身沒意義,但是他們的研究方向很多,包括強湮滅力場,包括f射線等,磁場約束直流反重力場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強度和前兩者差距很多,研究并沒有太大意義。 現在不同了。 f射線研究團隊的新發現,讓他想到了一個問題,當外在螺旋磁場的強度足夠高,會擠壓約束的強湮滅力場薄層,近而影響到內部反重力場。 那么內部反重力場的強度,理論上就能夠無限接近于0。 如果反重力場內部熱量會被f射線吸收,或者說,會影響到f射線的強度呢?f射線的強度就能夠繼續提升。 這個實驗是必須要做的。 f射線實驗團隊才剛組建,那邊的條件還太差了一些,疊加力場設備也太過于復雜。 相對來說,直流反重力發生設備就簡單多了。 一個設備就能制造反重力場,即便實驗中發現什么意外,也不會帶來很大損失。 “丁志強說過……核反應?” “或許可以試試?!?/br> “f射線團隊的實驗,也只是在場力內放置恒定熱量源,強度肯定不會太高,如果更強呢?” “到時候,存在能量差直接就能檢測出來?!?/br> “f射線會有什么變化?” “或許能研究出一種,全新的f射線發生技術也不一定……” 王浩仔細思考著。 …… 另一邊。 小鄭回到了f射線研究團隊,把王浩的交代一字不落的說給了廖建國和湯院士。 兩人都非常郁悶。 湯院士關心的是約束核聚變技術,他一輩子都在研究這個問題,真心希望能開啟核聚變的研究,“王院士說,可控核聚變要關注材料?也就是,現在的材料技術還不達標?” “他說的倒是也對,但是,要等到什么時候?” “王院士……” “是不是對核聚變沒興趣???” 廖建國則是氣的吹胡子瞪眼,“什么?他說要調走劉教授?還有阮偉平、王強?” “開什么玩笑!” “我們團隊才剛組建,就把幾個核心都調走?還讓我們干什么?” “這肯定不能同意!” “必須不同意!” “湯院士,你說對不對?這也太過份了!” 湯建軍問道,“你確定不同意,有用嗎?劉教授幾個人,本來就是跟著王院士做研究的?!?/br> “如果王院士走正規途徑調人,上面肯定直接批準,沒人會反對?!?/br> 廖建國郁悶道,“……這也太欺負人了!” 湯建軍道,“f射線組,本來就是湮滅力場實驗組分出來的,連f射線都是王院士研究出來的?!?/br> “……雖然這樣說,但是……” 廖建國張了張嘴,好半天干脆說道,“我干脆直接帶隊過去,看看王院士要做什么研究!” 第四百零六章 核聚變初期實驗?廖建國:這特么是人干的事嗎? “你帶隊過去?這邊的實驗怎么辦?” “劉教授走了,王強、阮偉平也走了,湯院士,你覺得實驗組沒了這三個人,還怎么做研究?” 湯院士想了一下,認真回答道,“我們可以進行常規的實驗,測定f射線以及力場內部的物理特性,在實驗的過程中,也能讓實驗組的其他人,對f射線以及力場、設備更了解?!?/br> “有道理?!?/br> 廖建國思考著說道。 研究組走了核心人員也是可以進行實驗的,只不過缺少最了解f射線、疊加力場技術以及設備的人員,想要進行研發改進就不太可能了。 廖建國感覺很郁悶,他接手f射線實驗組是準備大干一場的。 f射線,是一種可用于軍事的科技,可以對敵方目標進行直接打擊的武器,被打擊的目標甚至還包括衛星。 如果f射線技術能變得更加成熟,比如,釋放覆蓋距離更遠,打擊更精準、可控,其必定會成為戰略決定性的武器。 “未來f射線的戰略意義,可能不比核武器差!” “如果能帶領團隊取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讓f射線能真正應用于軍事,我……可能會成為‘兩彈一星’式的功勛人物吧?” “到時候……” “唉~~” 廖建國思考著還是要面對現實,研究才剛剛有點小發現,核心的人員就要被調走了,“早知道,就不告訴王院士……” 他說著搖了搖頭,對湯院士道,“我帶隊去那邊看看。朱志龍、王曉翠等幾個年輕人也不錯,讓他們也過去看看。如果可以,就讓他們跟著劉教授工作,就當是鍛煉新人了?!?/br> “這也可以?!?/br> 湯院士點頭說道。 ……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王浩、向乾生等人一起站在基地門口,等了不長時間就看到了兩輛軍車開了過來。 前面的車門開了。 一個國字臉的中年走了出來,熱情的和王浩握手道,“王院士,第一次見面,我是廖建國?!?/br> “廖主任,你好?!?/br> 王浩寒暄了一聲,疑惑問道,“我只是讓劉教授幾個人過來,你怎么……” 廖建國道,“這不是想著,多讓幾個人過來學習嗎?來這邊做實驗工作的機會,對我們來說太珍貴了!” 王浩點頭表示理解,但還是把廖建國拉到了一邊,說了下研究的保密性問題。 新研究不能讓普通技術人員接觸。 廖建國當即表示道,“他們不參與你們的實驗研究,就是來你們實驗組這邊學習交流?!?/br> 他說著問道,“王院士,我可以(參與)嗎?” “當然沒問題?!?/br> 王浩點頭笑道,“廖教授,有你這個電磁專家加入,對我們的研究肯定有很大幫助?!?/br> 兩人說著一起走了進去。 等進入了實驗基地大樓,王浩帶著廖建國參觀了實驗間,廖建國一路感嘆新的湮滅力場設備的簡化。 他確實有這個感嘆。 f射線發生設備是幾個反重力設備組合在一起,看起來非常的龐大而復雜,新的湮滅力場設備就簡單多了。 雖然比單個反重力設備復雜一些,但畢竟只有一個設備,再復雜也是有限度的。 “什么時候,f射線也能直接發生就很好了……” 廖建國說道。 幾個人就一起去了會議室。 王浩到了會議室以后,就把劉云利拉到身邊,說起了新的研究,“我準備進一步研究直流反重力技術?!?/br> “直流反重力?” 劉云利頓時反應過來。 之前他還不明白為什么王浩非要讓自己過來,聽到研究名稱心里頓時了然,之前直流反重力相關研究就是他負責的。 他疑惑問道,“不是說場力強度上限太低嗎?” “上限確實低,但你們最新的發現,讓我有了新的想法?!蓖鹾瞥谓▏c點頭,對他們的新發現表示肯定,隨后道,“我準備在直流反重力場內部,放置持續性強熱反應的發生裝置,里面充滿強熱能量?!?/br> “同時,借助強螺旋磁場,看看是否能有發現……” 劉云利思考著點頭。 廖建國疑惑問道,“王院士,你是想看看,這個新的反重力設備所制造的反重力場,在能量和磁場雙重壓力下,強度是否會繼續增大?” “有這方面的考慮?!?/br> 王浩說道,“場力增大,應該是必然的。只是增大多少、增大的趨勢怎么樣,都是要研究的。在沒有實驗發現之前,一切還只是推斷?!?/br> 之后就正式進行會議。 所有人就一起討論最關鍵的問題——‘強熱反應’。 實驗需要在反重力場內部,放置持續性散發強熱的裝置,但裝置具體是什么還沒有個結果。 劉云利道,“f射線組的實驗是采用電力熱源,類似于高功率的點燈,電池供能下持續散熱?!?/br> “電池功率多大?” “60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