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48節
…… 這一次的實驗結果,給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潑了一瓢冷水,好多人都因此而冷靜下來,正視起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差距。 同時,也讓他們對于強湮滅力場有了新的認知,所謂的‘湮滅能量’并非完全湮滅,而是存在一定的比例。 湮滅力場的強度越高,湮滅能量的比例就越高,而不是完全湮滅。 “或許,達到一定的湮滅力場強度,就可以做到完全湮滅,但我們的技術還不行……” 恩波利-庫博帶著郁悶說起技術問題,同時提出了有關實驗公開的個人建議,“我認為,可以一定程度上修改數據,比如,修改到百分之七十,或者百分之八十以上?!?/br> “我反對!” 諾沃提尼當即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們是學者,不是政-客,我們從事的是科研工作,必須要正式雙方的差距,而不是試圖掩蓋?!?/br> “那不僅僅是對國際社會的欺騙,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欺騙?!?/br> “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在提升,已經有了參與實驗的資格?!?/br> 學者還是有底線的,沒有人會同意對實驗數據造假,因為諾沃提尼獲得了大量支持。 國際演滅理論組織還是正常公開了實驗數據,也引起了國際新一輪的熱議。 對于普通人來說,就只是確定反重力形態研究中心公開的實驗是真實的,湮滅能量缺失存在不守恒的問題。 對于專業學者來說,看到的東西就太多了。 他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兩個實驗的數據對比問題,從而推斷出‘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 這也是恩波利-庫博不愿意公開真實數據的原因。 當然,多數影響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國際學術界都知道,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著最高端的強湮滅力技術。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只是剛剛制造出了強湮滅力場,技術能力自然不能與之相比。 第二就是針對實驗結果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再次確定了湮滅能量不守恒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有空間湮滅力參與的反應,物質世界存在能量不守恒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空間是什么? 當很多學者重新審視論文內容,一個爭議頓時就出現了。 那是有關空間存在形式的表達。 雖然論文的數學內容上,沒有非常明確的表述,但湮滅能量過程中,空間存在形式的表達明顯偏向于‘粒子化’。 另外,能量傳遞的過程,也就是導致宇宙膨脹發生的過程,空間存在形式的表達,就偏向于短波形式的表述,才聯系了宇宙微波輻射背景問題。 那么空間的存在形式,究竟是粒子還是短波呢? 這就是爭議的地方。 很多學者都能夠輕易想到,物理界存在幾百年的微觀粒子和波的爭議。 這個問題最終以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研究為終結,愛因斯坦發現了光粒子,即“光子”,他還留下來一則預言:當光子頻率超過一定閾值時,就會以光電效應的方式發射電子,而光電效應可以說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量子革命。 但是,物理界對于微觀粒子和波爭議,無法運用到空間存在形式的問題上。 一則是因為暫時還沒有更多的實驗發現,兩者的爭議不過存在于論文數學表達中,理論的研究不一定是真實準確的。 二則,物質世界存在粒子,而空間是不可見,不存在于物質世界中。 如果空間的存在形式,適用波粒二象性問題,等同于讓空間趨于物質化。 這與現有的理解明顯不符,即便和王浩團隊的研究論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 第三就是研究內容了。 王浩團隊的研究是以實驗為基礎,聯系宇宙微波輻射、宇宙膨脹、加速膨脹等問題,還構架了嚴謹的數學體系,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天文物理著名的大爆炸理論。 但是,很多學者都認為,王浩團隊研究更有說服力。 實際上,大爆炸理論也只是一個假想,支持大爆炸理論的證據有三個。 第一就是宇宙的膨脹。 第二就是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 第三就是宇宙的元素組成,宇宙中的元素組成可以解釋為,宇宙在早期的高溫高能量狀態下形成了輕元素,隨后爆發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使得輕元素分散到宇宙中,形成了更多的重元素。 最后一點也有了全新的解釋,因為宇宙在不斷加速膨脹,湮滅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宇宙中物質存在本身,是湮滅力就是對于能量和物質的篩選結果。 針對這個問題,諾沃提尼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按照王浩教授的研究成果,最初宇宙中存在一些,極為微弱的能量粒子和物質,而現在已經不存在?!?/br> “這些能量和物質,要么在增強的湮滅力作用下消失,成為宇宙膨脹的養料,要么就會相互結合,形成現在的物質和能量?!?/br> “湮滅力不斷增強,會導致粒子變得活躍,并且強度增加。就好像是大自然的篩選,適應的就存在,不適應的就會消失……” …… 全新的實驗發現以及物理研究,引起的議論非常廣泛,影響力也非常的巨大。 物理界迎來了大地震。 所有物理界的學者都在討論相關的問題,其他領域的學者也都非常的關注。 王浩和其他參與研究的人員,自然就變得非常忙碌,他本人收到了各種邀請,都是希望他能召開報告會,對于研究成果進行講解。 有一些郵件是需要回復的,所以王浩非常的忙碌,但他最終還是拒絕召開報告會,但同意讓團隊其他人做報告。 這個報告就是派出團隊參與了。 報告團隊的領隊是黃震,還包括保羅菲爾-瓊斯、海倫、丁志強,以及負責一些日常事物,差不多等同于‘生活助理’的張志強。 等確定了報告團隊,以后就是等待參與就可以了,科學院物理所以及首都大學物理研究中心,全程負責報告會相關事物。 保羅菲爾-瓊斯得知參與報告會,感到非常的興奮,他當即就打了個國際長途,找到了曾經的好友萊德利-帕森斯,“萊德利,我已經給你發了郵件,正式邀請你參加我的成果報告?!?/br> “那是有關大爆炸研究的報告,你肯定感到很高興對吧?因為你也做過這個研究?!?/br> “對了,你的研究認為湮滅力是高維產物,結合了弦理論和湮滅理論,那真是個驚人的成果,正好,我的結論和你相反?!?/br> “或許,你可以過來推翻我的結論,找出我的錯誤,我非常歡迎?!?/br> “雖然我知道,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br> “哈、哈、哈!” 電話對面。 帕森斯正裹著個毯子坐在床上,頭發亂糟糟的一片,明顯很長時間沒出過門。 他咬牙切齒的盯著手機,聽著里面傳來的‘哈、哈’聲,好半天才吐出了幾個單詞,“son-of-the-bitch?。ū碜羽B的?。?/br> 然后迅速掛掉了電話。 另一邊。 王浩確定不參加報告會,但因為研究的影響力太大,甚至引爆了國際物理界,他還是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并談起了物理界議論最多的‘空間表現形式問題’,“很多人都在談這個問題,我收到了好多的郵件,都是問我空間是粒子還是波?!?/br> “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我認為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研究傾向于‘實用價值’,不管是粒子還是波,只要能夠解釋,就可以拿來使用?!?/br> “所有的研究才只剛剛開始,想要有更多的結論,就需要更多的實驗、更多的探索?!?/br> “如果讓我來說,我只能說一下個人想法,我認為,空間是物質的導向?!?/br> “湮滅力會影響到微觀作用力強度,從而影響到微觀粒子產生變化?!?/br> “所以我們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湮滅力來聯系三種微觀作用力,從而塑造出完整的物理體系?!?/br> “只有實現物理學的大一統,才能解釋更深層次的東西,一切的研究都會存在理論缺失?!?/br> 王浩所說的話頓時讓記者興奮了,因為他的表述明確了要實現物理理論的大一統。 這是物理學的終極目標。 但似乎從王浩嘴里說出來,大一統只是短期的目標,還有更深入層次的研究方向。 仔細想想也正常。 現在已經發現了空間湮滅力,也有了相關的理論,宏觀上,湮滅力導致引力出現,再聯系其他三種作用力,自然就能實現理論的大一統。 湮滅力相關的研究,層次自然要更加的深入,具有極強的探索價值,可以以此來解釋宇宙一切的運行規律。 這才是現在的終極目標。 …… 王浩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他接受了記者采訪以后,就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和其他人一起研究公開實驗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已經制造出了強湮滅力場,針對其進行研究,很快就會有一系列發現。 所以王浩決定提前發布一系列的實驗成果。 有關強湮滅力的研究,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發現實在太多了,包括力場的性質,包括高磁環境帶來的影響,也包括f射線,等等。 f射線以及螺旋磁場的內容,肯定是要嚴格保密的。 強湮滅力場的一般特性,以及受到磁場環境影響的發現,倒是可以公開一部分基礎內容。 最終,他們挑選了十六項實驗內容,提交審核并決定一口氣公開出去。 “這些實驗成果,應該能讓湮滅理論組織驗證一段時間了吧?” 王浩思考著進行了預估,“大概要驗證幾個月?半年?差不多吧……” 他輕抿嘴角,心里默默送上了祝福,“恩波利先生,加油!” “恩波利,祝福你們!” 第三百七十四章 變異元素是假消息?變異化合物的超導特性!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布的湮滅能量不守恒實驗,以及王浩以及其團隊所做的研究,顛覆了已經深入人心的大爆炸理論,使得國際物理界迎來了大震動,并引發了諸多的討論和爭議。 相關的新聞消息,自然也會引發大量的關注,王浩接受采訪的新聞就是如此。 王浩就只是針對問題說了下個人看法,但他說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被媒體仔細的分析。 有大型媒體的報道中,就對王浩所說的話,深入的進行分析并做出總結,“王浩教授的條理非常清晰,他分別說出了三個問題,研究階段、個人的理解以及未來目標?!?/br> “王浩教授認為,研究才只是剛進入到初期階段,后續還需要更多的實驗,才能夠得出更多的結論,研究很具有探索性?!?/br> “他對于空間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空間是物質的導向,這和諾沃提尼的理解很相似,正是在湮滅力增強的宇宙背景下,才會出現現有的粒子、物質、能量,等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