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16節
…… 王浩公開接受采訪,表示自己對于函數的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倒是給他減少很多困擾。 比如,少有學者打電話過來,問有關高次質點函數的問題了。 這也讓生活變得安靜了一些。 幾天后。 有個意料之中,但還是很驚人的消息傳過來,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團隊,利用股歌計算機發現了第三個質數對節點。 第三個質數對節點的兩個數字,一個是四位數、一個是五位數,把質數對節點的數字大大提升上來。 顯然。 后續再想利用‘覆蓋法’尋找質數對節點,其難度就會以指數級提升。 團隊的計算機工程師泰羅-卡涅羅說道,“我們的工作已經達到了極限,很難繼續下去了?!?/br> “其實就像是尋找梅森素數。如果希望找到下一組質數對節點,就需要利用分布式網絡,讓全世界感興趣的朋友共享電腦處理功能?!?/br> “但計算機只能得出結果,而不是完善證明或推斷?!?/br> “有關質數對節點的研究,還需要數學家們去思考……” “我們的工作只能進行到這里了?!?/br> 泰羅-卡涅羅說的‘工作到極限’考慮的是成本問題,使用國際頂級的超級計算機非常昂貴,只針對一項純數學研究,顯然沒有任何回報可言。 但泰羅-卡涅羅說的也沒有問題,找到了第三組質數對節點和找到第四組質數對節點,數學貢獻上來說區別不大,花費高昂的代價再多找上一組、兩組,也沒有多大意義。 事實也是如此。 王浩是在吃午餐的時候,得知第三組質數對節點消息的,但靈感值也只是象征性的上漲了‘1’點,若是接下來再找到下一組,可能都不會帶來靈感值的提升。 真正想獲得提升,除非是找出質數對節點的規律。 那肯定是又一項‘s+’級的研究。 這也讓王浩感到很苦惱,他也只能對前來報信的張志強感嘆一句,“研究太難了,找不到方向??!” 張志強愣了一下,問道,“你是說質量點塑造?” “是啊?!?/br> “我覺得……” 張志強按住下巴,似乎正進行仔細思考,隨后開口道,“這個……要不換個思路?!?/br> “換什么思路?” “找別人??!”張志強道,“我可能說的不對,你就是聽聽。如果我碰到什么問題,想不出來,就問別人,比如,問你?!?/br> “問別人?” “當然,你這種研究,別人也肯定答不出來,但也可以試試啊,讓其他人來想想看,可能就會有什么好的想法?!?/br> “也對吧……” “還有一個辦法,多看看其他內容?!睆堉緩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張志強說的確實有點道理。 王浩已經試過讓大家‘集思廣益’,但最多是在數學方面有進展,他希望得到的是和質量點塑造有關的靈感。 這方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浩思考著忽然有了想法,之所以無法把高次質點函數和質量點塑造直接聯系在一起,主要還是因為對高次質點函數理解的不透徹。 另外,研究的也不透徹。 高次質點函數的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難度的,或許都達到了‘世紀數學猜想’級別,只是等待相關研究有成果,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或許,十年? 一百年? 幾百年? 這一點都不奇怪。 有些數學猜想持續幾百年都沒有被解決,只是等待研究結果和放棄沒什么區別。 那么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他自己做研究,要么就是對高次質點函數有更多的了解。 “應該重新審視一下,高次質點函數塑造過程?” “雖然已經發表了論文,但也只是推導過程,為什么那樣去推導?” “這是個問題?!?/br> 高次質點函數塑造過程中,有一部分是能夠理解的,但最開始只是知道‘正確方向’,也導致最初有一部分不理解。 如果去分析塑造過程,可能會就會有一些想法,而分析過程,毫無疑問要追溯本源—— 黎曼函數。 王浩回到了辦公室以后,很快找到了一大堆和黎曼猜想有關的資料,有些是黎曼猜想的部分論證、想法、簡易推導論文,有些則是以黎曼猜想為基礎推導出的數學內容。 后者相關的資料有很多。 黎曼猜想只是一個猜想,但數學意義卻非常重大,當今數學文獻中,有超過一千條數學命題,都是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廣形式)的成立為前提。 同時,黎曼猜想與費馬大定理已經成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融合的m理論幾何拓撲載體。 在找到了各種資料以后,王浩就準備進入數學的海洋,慢慢的去看資料理解、學習,補充一下大腦缺乏的知識基礎。 之后他忽然想到了丁志強和邱會安。 現在手下就只有兩個學生,邱會安相對還好一些,已經明確找到了方向,丁志強則是依舊沒有找到方向,博士論文也不知道具體要寫什么。 他仔細想了一下,就把兩人一起找了過來,對丁志強說道,“志強啊,我已經想到你要研究什么了?!?/br> “什么?” 丁志強頓時變精神了。 博士論文關系到能夠畢業,而之前的想法全都被否定了,聽王浩說想到了論文內容,心里也是非常期待的。 王浩道,“高次質點函數是我的研究,安德魯-懷爾斯說的三個問題,你知道吧?” “……知道啊?!倍≈緩娔樕缓?。 他當然知道安德魯-懷爾斯說的三個問題,不管是前面的兩個大問題,還是后面懷爾斯提出自己的問題,都肯定是‘跨世界的難題?!?/br> “王老師,你不會是想讓我……”丁志強覺得下輩子都畢不了業了。 王浩搖頭道,“當然不是。你的主學科是代數幾何,就以代入‘5和17’對節點后的平面函數為基礎,研究其代數幾何特性?!?/br> 這個研究非常重要。 高次質點函數代入‘對節點’后,就成為了一個平面函數,研究其特性可能和質量點構造直接相關,數學上來說也非常有意義。 丁志強頓時愣住了。 他當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質數對節點的研究,最初他就參與過驗證,對代入后的函數有過研究,還做過一系列解析。 正因為如此,他很清楚研究函數的代數幾何特性難度有多么高。 雖然達不到世紀猜想的程度,但也絕對輕松能進入四大頂刊,以高次質點函數的影響力,還能以此拿到數學獎項? 尼瑪…… 丁志強都有點想罵人了。 好在王浩緊接著說了一句,“不是讓你自己做研究,有什么解決不了的,我幫你一起想?!?/br> “呼~~” 丁志強這才勉強接受了。 有個身為國際最頂級數學家的老師指導,也許、可能、大概,是有希望完成的吧? 王浩交代完丁志強以后,扭頭看向了邱會安,想了一下還是什么也沒說,就交代一句,“以后,你們就在我辦公室,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問我?!?/br> 邱會安趕忙指著自己,問道,“王老師,我呢?” “你?” 王浩猶豫著搖頭道,“你是研究數學方法,這方面,我也沒有方向?!彼a充了一句,“你也一樣,有什么問題可以問我?!?/br> “可是……” 邱會安糾結了好半天,感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對待,馬上道,“王老師,我也想向丁志強那樣,有個明確的內容?!?/br> 他是真希望王浩幫他想好內容。 很多時候,做事情的難度不是關鍵,關鍵是想好做什么事情,就像是創業一樣,一個好的選擇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 “這個……” 王浩按著腦門想了想,“你的學科是數論。這方面,和我的研究有關的,就是黎曼函數,要不這樣……” “你研究黎曼猜想?” “……” “……” 邱會安張著嘴愣了半天,一時間都感覺腦子嗡嗡的響。 丁志強則差點噴笑出聲。 他剛才還郁悶著研究內容難度太高,現在則是覺得王浩老師對自己太好了,他的研究還是有希望完成的,而邱會安…… 這輩子還有希望嗎?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誰才是核物理專家? 王浩建議邱會安研究黎曼猜想,是因為黎曼猜想是高次質點函數的基礎,就和湮滅理論質量點的構造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