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502節
王浩干脆試著建立了一個任務—— 【任務二】 【研究項目名稱:以數學基礎構建質量點(難度:s+)?!?/br> 【靈感值:0?!?/br> 果然! 現在他已經很清楚的認識到,‘s+’難度代表的不是一個難度級別,而是說‘難度無上限’。 比如,‘揚-米爾斯方程’的研究,到現在依舊沒有全部完成,卡在‘靈感值60’動也不動。 那個研究任務很可能幾年、十幾年,都沒辦法完成,甚至說,可能會永遠都沒辦法完成。 科學,沒有頂點。 ‘s+’難度任務,每增加20點靈感值,都會是一個巨大的成果,后續是否有進展就很難說了。 雖然難度非常的高,但王浩還是決定要投入到質量點的構建研究工作。 這個工作太重要了! 如果能有一定的成果,肯定會成為湮滅理論的基礎核心,會讓湮滅理論迎來全新的革命,會讓物理學應該發展的爆發,也能以此給強湮滅力的研究帶來足夠的支持。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十月到來,查看空艦-2飛行器 王浩明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就是去構建湮滅理論的基礎,解析能量及物質組成最基礎的質量點問題。 有關質量點的研究內容中,最深入的就是介子(光子、膠子)的構造問題,并提出了二點五維拓撲結構。 二點五維結構再加上基礎的質量點,就是介子的構造了。 這個構造是理論推斷,揭露了光子壽命、衰變產生以及湮滅力作用的本質原理。 基礎理論的定義中,質量點單獨存在于空間中,是會被直接湮滅的。 同時,作為物質、能量組成的基本單位,質量點的存在也非常不同尋常,他們可以進行各種形式以及更復雜形勢的結合,來抵制湮滅力的作用。 在抵制湮滅力作用的過程中,還會形成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三種最基礎的微觀作用力。 這樣的基礎理論下,想要對質量點進行構造,當然是非常復雜的問題。 在建立了新的任務以后,王浩一時間甚至找不到入手點,他就干脆像是原來一樣,到大學里開設一堂理論物理方向的公開課,希望依靠思想更活躍的學生,找一些研究方向的靈感。 王浩開設公開的自然很不一般,西海大學理學院發布公告以后,馬上就一大群學生報名。 很多看到消息的教職工,都決定要過去聽課。 王浩也為課程做了準備,他主要講解的就是光子構架問題,其中并不牽扯到復雜數學問題,只是大概做個簡述,讓學生們有個了解,也對于湮滅理論有個概念。 這一堂課還是有收獲的,課程結束以后靈感值增加了一點。 但是,直接方向卻沒有。 王浩也知道面對如此有難度的研究,碰運氣式的講課,不太可能找到大方向,他也只能暫時擱置研究,轉而投入到了神秘射線的實驗中。 質量點的構造非常重要,關系到對于強湮滅力的解釋,對于磁場排斥強湮滅力以及神秘射線等物理發現的解析。 神秘射線則是直接的物理發現,也同樣非常重要,擁有非常巨大的研究潛力。 更重要的是,神秘射線是可以通過實驗方式直接研究的。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已經擁有了制造神秘射線的技術,只通過三次實驗,他們就能有效掌控射線爆發的方向。 之后他們對于射線的效果以及強度進行了檢測。 這種檢測方式就是把固定材料放置在射線爆發的方向上,然后對于材料的變化進行檢測。 很遺憾。 材料的變化的檢測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王浩希望看到的是有材料發生質的變化,簡單來理解,就是有原子在神秘射線的作用下,發生了性質變化。 比如,鐵原子,依舊是鐵原子,但因為電子軌道以及原子核的變動,表現出比常規鐵原子更強的性態。 理論上來說,原子性態的改變反映到材料上,常規的金屬鐵的密度、韌性等性質變得更高。 可惜,還是沒有檢測到。 “現在所制造的f射線,強度還是不夠高……” 這是最后的結論。 神秘射線的來源是強湮滅力場,初步就被命名為‘場力射線’,用字母‘f’作為來代指。 其實場力強度不高也是很正常的,他們所制造的螺旋磁場,就是拆卸小型托卡馬克的零件臨時裝配的,使用疊加力場也不是最高強度。 現有的設備強度還是太低了,不管是疊加力場強度,還是磁場強度都是如此,所制造的強湮滅力場以及f射線,強度自然就不夠高,并沒有達到技術的上限水平。 另外,還有一點被何毅提了出來,“我們并沒有做高強度測試,等這個階段的實驗完成,應該試試看了?!?/br> 所謂高強度測試,就是讓螺旋磁場一直圍繞強湮滅力場。 在螺旋磁場的排斥下,強湮滅力場會自己作用于內部的弱湮滅力場,也就是反重力場,會讓反重力場的強度增加。 他們所做的實驗,都是發現反重力場強度增加,就立刻打開缺口讓場力爆發出去,繼續等待可能會出現危險。 如果出現了‘爆炸’類的危險,不止是設備會被損毀,實驗間以及參與實驗的人員都非常危險。 但是高強度測試肯定會做的,就是在一系列檢測實驗完成以后,設備幾乎就失去了價值,就可以來一次遠程遙控的實驗,看一直維持螺旋磁場具體會發生什么。 這個實驗的結果很重要。 王浩想了想,道,“還是等十月吧,等我從首都回來,你們就繼續做常規的實驗,把實驗后的材料都去西京的材料所?!?/br> “希望能有結果吧……” …… 時間已經到了九月中旬,王浩也準備啟程去首都參加盛大的儀式。 在去首都之前,王浩還是關系了一下自己唯有的兩個在讀學生——丁志強和邱會安。 邱會安依舊是不急不慢,似乎沉浸于讀博的快樂中,完全沒有期待畢業的感覺,似乎是希望一直讀下去? 反正王浩是這么看的。 但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邱會安的讀博生涯太舒服了,和普通忙碌于實驗室、收入不夠支出的博士不同,邱會安讀研的時候,就完成了勒讓德猜想,再加上是王浩的學生,也讓他在數學界都有些名字。 這種天才自然會被重視,國家、省教育、學校,甚至是數學基金會,都給予一定的補貼,再加上王浩作為導師發的補貼,全都加在一起,每個月總結能拿到近三萬元,比普通博士工作收入也不差。 另外,邱會安讀博的過程,就是自己學習、做研究,其他時間都是放松休息。 這種條件下,他可以專心做自己的研究,自然不會迫切的希望畢業。 丁志強有些不一樣。 丁志強兼任超導材料實驗室計算組的工作,收入比邱會安還要高一些,但他還是很希望能畢業,也很認真的寫博士論文。 “kaup-newell方程的hamilton結構及其代數幾何解……” 王浩看了標題以后,用力抿嘴搖了搖頭,還是繼續看了下去。 在大致的瀏覽一番以后,他抬起頭看著眼前那張忐忑的臉,好笑的問道,“這就是你下了共苦,歷時半年多完成的大作?” 最后‘大作’兩字還加了重音。 丁志強趕緊低下頭,滿是忐忑的說道,“王老師,工作實在太忙了,我這個也符合博士論文的水平了吧?!?/br> “要是放在普通博士身上,肯定沒問題?!蓖鹾普f完繼續道,“但是,你不行?!?/br> “為什么?”丁志強不滿的抬起頭。 王浩理所當然道,“,你看看我幾個學生,海倫、陳蒙檬,你兩個學姐,他們的博士論文是《強湮滅力》,到現在依舊被國際物理,認為是強湮滅力的理論基礎?!?/br> “邱會安,他正一心做方法論研究,而且已經有了一定成果?!?/br> “這么說吧,把他的研究邊邊角角拿出來,都比你這個強的多?!?/br> “你這個論文有一定的水平,但相對于你的能力來說,就太差勁了!” 王浩說完滿眼恨鐵不成鋼,他還是第一次對丁志強這么不滿,如此天才努力半年時間,竟然只拿出這么一篇論文? 大材小用??! 這完全就是想應付過去! 博士論文,有多重要不用說了,某種程度上來講,甚至比博士畢業證書還要重要,博士論文的內容,就說明了讀博期間以及未來的主研方向。 “這一篇論文拿出去,你是想找個偏微分方程,或者代數幾何的講師工作?” “對你來說,太可惜了!” “如果你想,當然能留在計算組,但我希望你能更進一步,在數學理論方向的研究上有所成就!” “志強啊,你不能貪圖一時清閑,你代表的是國家的未來!” “……” 丁自強愣愣的聽著,就感覺一大堆帽子扣在了自己的腦袋上,頓時都壓力山大。 我是天才? 我代表國家的未來? 這…… 實際上,他心里也很是酸澀,手里的論文怎么說也是半年的成果,平均每天也抽出一些時間在努力。 這篇論文確實不是他的極限,不是全力做研究寫出來的。 但總歸也是成果??! 如果正常發表出去,混個sci不是大問題,偏微分方程外加代數幾何兩個領域放在一起的研究,當做博士論文也肯定合格了。 結果…… 丁志強心里很不服氣,他憋了好半天提起勇氣,抬頭質問道,“王老師,我可是寫了半年多呢!” 他說完覺得口氣太重,趕忙解釋道,“我認為認為,這篇作為博士論文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