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91節
兩臺樣機是一起組裝制造的,考慮到時間的問題,若是反重力飛行器會出現在閱兵式,就很可能是二號、三號樣機了。 樣機,是在實驗測試階段的飛行器,可若是確定了安全性,并具有不錯的性能,也能直接公開亮相,甚至后續完善設備后,還可以正式進入空-軍服役。 王浩等來了參觀團以后,就帶著他們進入了基地。 航空集團方面的團隊,一直都在忙碌于樣機組裝測試工作中,也給參觀團介紹了新樣機的參數。 “直徑二十八米,總重量八十二噸?!?/br> “和第一臺樣機相比,幾乎擴大了一倍,另外,安裝的超導電池能存儲22萬千瓦時電量,并安裝了超導電機帶動推進器?!?/br> “其中最大型的一臺超導電機安裝在飛行器正中,還有其他六臺電機,安裝在下方兩側?!?/br> “如果飛行器高度超過一萬米,就可以突破音速,最高懸浮高度四萬九千米,最高速度超過三馬赫?!?/br> “這個設計主要考慮到安全性,在低空的情況下,飛行器高速飛行,會帶來不小的風險……” 伴隨著航空集團團隊的詳細介紹,參觀團的每個人都感到非常震撼。 其中有幾個數據非常重要。 一個就是最高飛行高度接近五萬米;第二就是最高速度突破三馬赫;另外還有超導電機大大提升了飛行器的靈活性,也提高了飛行器起飛的加速度。 反重力飛行器低空飛行不能突破音速,是在預料范圍內的,主要是因為飛行器的外形,不是完全為了降低風速設計的,橫向會產生巨大的風阻,又不是航空發動機驅動,自然比不上常規戰斗機。 如果是在高空中,空氣會變得稀薄,空氣阻力也會相應的減少,飛行速度自然大大的提升。 到航空集團團隊不斷介紹的時候,王浩倒是和一個高級研究員談了起來。 對方是重船工業研究所的李洪碩,在國內是非常有名氣的,因為他曾經是年齡最小的航母總設計師,參與過第一艘、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工作。 現在則是從事新航母的設計工作,正因為如此,李洪碩才來到了反重力飛行器研究基地,他當然不是為了飛行器來的,他主要目標是超導電池技術。 他希望把超導電池技術,這項全新的高科技,用在新航母制造上。 第三百三十四章 重大試飛工作正式開始! “超導電池技術是最高端的技術,你們可以制造出存儲量高達幾十萬千瓦時的超高性能電池……” “我們正在進行新航母的設計工作,聽說了你們的技術,也想看看是否能應用在新航母上?!?/br> 李洪碩很直白的說道。 他來反重力飛行器實驗基地的目的,就是為了超導電池技術。 這項技術是國際獨有的,并且是超高端的能源儲存技術,自然會被納入到新航母的設計考慮中。 王浩疑惑問道,“你們是想用超導電池,作為航母的能源補充?” “對?!?/br> 李洪碩道,“新航母主要還是采用核動力,這也是我們的基礎目標,但是其他方面也必須要考慮到?!?/br> “我來之前,已經和其他人討論過了,如果能有一個幾十萬千瓦時的高性能電池,就可以作為新航母的備用能源,并單獨分隔開供給雷達以及電子系統設備使用?!?/br> “這樣就能讓電子系統獨立開來,能夠更進一步保證安全性?!?/br> 所謂補充能源以及電子系統獨立運作,考慮的就是戰-爭情況了。 當航母遭受到打擊的時候,有個備用能源再加上電子系統獨立運作,肯定能增加航母艦船的安全性能。 即便某一部分被打擊,也不影響整體的運作。 不過依照李洪碩的說法,超導電池技術顯然不是必需品,因為新航母采用的是核動力為能源。 超導電池技術再高端,也只是供給電力的電池,而核動力是源源不斷的能源,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王浩倒是對新型航母采用核動力的問題感興趣,聽李洪碩連續說了好半天,他忍不住問道,“現在我們已經擁有制造核動力航母的能力了嗎?” “這個……” 李洪碩沒想到王浩會這么問,隨后說道,“新航母采用核動力是基礎?,F在還不確定,但我們肯定是要設計核動力航母?!?/br> 王浩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接話了。 他還以為國內已經擁有核動力航母的技術,結果得到了這么一個回答。 李洪碩繼續道,“時間還早。新航母也只是在設計中,計劃建造時間是五年以后,我們一直在完善核動力技術?!?/br> 王浩了然的點頭。 雖然沒怎么關心航母的發展問題,但每一艘航母都會有大量的報道,他也知道核動力是主要方向,正常來說,下一艘航母肯定是核動力。 這已經是直接任務了。 如果不能制造出核動力航母,因為沒有持續的動力支持,海軍就不具備遠程的航行以及打擊能力,已經有了幾艘常規動力航母,再制造新的常規動力航母確實也沒多大意義。 由此可知…… 李洪碩以及相關的科研單位的工作壓力也肯定很大。 當然,航母的核動力技術肯定不是他們直接負責的,但沒有完善的核動力技術,就沒辦法完成新航母的設計。 這也是制約工作進度的重要因素,也怪不得李洪碩會特別跑一趟,來關注一下航母上并不太重要的超導電池技術。 兩人說著,話題轉到了另一部分。 雖然超導電池技術不是航母的必需品,但超導電池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的領域,有一項相關領域就和海軍直接相關。 電磁炮技術。 “我們一直希望未來能夠在大型艦船上安裝電磁炮?!?/br> “但是,這項技術很難實現?!?/br> “雖然一直有相關的研究,而且也實驗了很多次,但性能很不穩定?!崩詈榇T談起電磁炮技術,倒是說了很多東西,“如果能以超導電池做為能源,也許就能解決電磁炮最基礎的能源問題?!?/br> 王浩思考的點點頭,并沒有做出直接評價,他有些謙虛的說道,“我只負責研究在相關的技術應用上,你們才是專家?!?/br> 這是實話。 他的工作是技術研發,而不是技術應用,不管是超導電池、反重力技術,本質上都和超導直接相關,也就研究出了相關技術,并繼續深入的做拓展。 當技術研究出來以后,應用就有很多方向的思考了,還需要專門領域的人員做研究。 …… 兩人不斷說著的過程中,參觀團也了解了樣機的參數性能,以及牽扯到的高端技術。 正在組裝著中的樣機,設計上的理論參數能給人以很大的期待,好幾個參觀團代表當即說道,“等到真正試飛那一天,我一定還來?!?/br> “這個飛行器實在太高端了,我都迫不及待看到它升空了!” “十月就有了吧?” “按照計劃,過一個月就能看見了?!?/br> 王浩也說起了相關的計劃,因為要爭取讓飛行器出現在閱兵式上,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飛行器的安裝調試都是有計劃的。 這一個月時間,就是不斷的安裝、測試,后續還要進行小的試飛實驗,只是樣機安裝好以后,進行基礎的起飛升空、緩慢移動飛行等測試,基礎的測試結束以后就會進行正式的試飛。 到時候,肯定會有很多人來旁觀。 那才是重要時刻。 在說完了反重力飛行器的問題以后,一些航空領域的專家、學者也說起了技術問題,他們主要談到的還是超導電池技術。 超導電池技術的應用空間實在太大了。 航空集團的幾個專家都在說著,他們討論是否能以此制造出大型無人機。 無人機最需要的就是動力。 一些小的無人機直接使用電池動力,而一些大型的無人機就需要安裝航空發動機了。 航空發動機會讓無人機擁有充沛的動力,但因為要攜帶大量的燃料,也是對無人機續航時間的限制,若是有了超導電池支持,一則能夠有充沛的動力供給,二則還能夠有長時間的續航。 這就足以支持制造大型的無人機。 “超導電池,再加上超導電機,動力肯定是足夠了,甚至不比航空發動機差?!?/br> “我覺得以這兩個技術為基礎,甚至能制造出殲擊機了……” 還有個專家暢想著,問想王浩道,“你們能不能制造更小型的反重力飛行器?不一定要這么大,比如直徑十米,續航時間可以短一些,但一定要保證靈活性?!?/br> “這樣的反重力飛行器,我覺得足以替代殲擊機……” 另一個專家說道,“普通殲擊機沒什么用吧,我們未來要面對的局勢,也包括遠海打擊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性能好的艦載機?!?/br> “以超導電池和電機技術,肯定能制造出艦載機,不過……” “普通航母也用不上???” 這個問題說完,不少人都看向了李洪碩。 李洪碩哭笑不得的說道,“如果未來制造電力推進的艦載機,那我們航母技術要調整了?!?/br> “我們也干脆不制造普通航母,直接建造個海上核動力發電平臺,這樣不就好了嗎?” 其他人聽罷頓時笑了。 …… 在參觀團離開以后,第二臺樣機的調試工作繼續進行。 為了能夠抓緊時間趕上計劃,王浩也直接參與了工作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拿出方案,解決一些調試遇到的問題。 其中有個大問題就是電子系統。 反重力飛行器的核心之一就是電子系統,電子系統是控制軟核心,冷卻體系、反重力體系、超導電池、超導電機以及雷達系統等附帶模塊,都是電子系統直接把控的,若是電子系統出現故障,就會對整個飛行器的運作造成巨大的影響。 王浩投入了很大精力在電子系統的完善問題上,中途還決定添加兩個安全模塊進去,以便保證電子系統能夠更穩定的運行。 很快時間過了一個月。 反重力飛行器趕在計劃前一個星期就完成了基礎的調試,隨后就繼續進行檢測,準備一個星期后的試飛工作。 這次試飛工作是非常重大的。 第二臺樣機的試飛,和第一臺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反重力飛行器已經被曝光出去,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上級也都非常的重視,時刻關注第二臺樣機的研發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