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86節
現在所制造的也是強湮滅力,為什么就表現出湮滅光子的性態? 為什么其他反重力團隊研究的疊加力場,就無法制造出灰暗空間? 好多實驗團隊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他們注意到反重力形態研究中心發布的成果消息以后,都感到非常非常的驚訝,因為他們的研究沒有發現,瓦爾-克羅寧團隊的研究也沒有成果。 怎么王浩團隊的研究就有新發現了呢? 另外,之前王浩說疊加力場的方向暫時走不通,即便是增大了疊加力場強度,再增大磁場強度,也無法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現在是什么情況? 好多人都對此產生了疑問,尤其是那些反重力研究團隊,就感到更加疑惑了。 這主要是因為王浩的個人影響力太大,正常來講,根本沒有必要去說謊誤導人,再自己去做研究。 很快。 輿論就分析出了結果。 有些人仔細分析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成果信息,發現了非常關鍵的兩個詞。 一個是強湮滅力場。 一個是‘全新的物理發現’。 兩個詞單獨的拿出來似乎都沒什么,但放在一起說明一個研究發現,就能分析出關鍵問題了。 “強湮滅力是全新的物理發現?換句話說,普通疊加力場邊緣,所制造的并不是強湮滅力場?” “原來是這樣!” “現在才是真正的強湮滅力場,其中肯定有什么關鍵,是沒有公開的?!?/br> “具體是什么呢?” …… 阿邁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反重力實驗團隊。 瓦爾-克羅寧正坐在沙發上,滿是驚訝的盯著屏幕上的新聞消息,都忍不住跟著念了起來,“王浩團隊發現了新物理現象?” “灰暗空間?” “利用疊加力場設備……” “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們竟然有新發現!” 和其他反重力團隊想的問題一樣,瓦爾-克羅寧同樣認為王浩不會公開在研究的問題上撒謊,正因為如此,他根本不擔任王浩短時間能有什么新的物理發現。 結果現在就有了! 問題來了。 為什么王浩的團隊能夠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另外,他們同樣制造出了疊加力場設備,還是制造的五種疊加力場,制造設備的投入就高達三億美元,就沒有任何發現呢? “難道是強度不夠?” “不可能!” 瓦爾-克羅寧立刻搖頭,他幾乎下意識就想到了輿論分析結果,其中肯定存在什么關鍵點,是沒有公開出來的。 他仔細思索了好半天都沒有結果,也馬上想到了一個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問題。 之前他可是確鑿的說王浩團隊也走錯了方向,制造出高強度疊加力場也不可能有任何發現。 現在發現就有了…… 怎么辦? 瓦爾-克羅寧頭頂上仿佛出現了一片陰云,頓時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很快。 他的擔心就變成了現實。 兩個小時以后,有能源部的官員直接找過來,針對灰暗空間的成果,來問瓦爾-克羅寧,“為什么王浩的研究能有發現,而你們沒有任何發現?” 能源部的官員還補充一句,“我們很確定,他們投入的經費,要遠遠少于你們的?!?/br> 瓦爾-克羅寧當然不知道原因,就只能沉默以對。 能源部的官員皺了皺眉頭,繼續問道,“克羅寧先生,現在他們的研究已經有了成果,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公開的信息,復刻他們的物理發現?” 瓦爾-克羅寧用力揉了揉腦門,他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關鍵,想要復刻實驗自然是不可能的。 能源部的官員深吸了一口氣,強忍著心頭的憤怒,“那么克羅寧先生,你能不能解釋一下,他們說的灰暗空間,也就是強湮滅力場,具有什么特性、作用?” 瓦爾-克羅寧張開嘴想說什么,后來還是閉上了,他不可能胡亂的解釋一通。 作為一個國際頂級的科研工作者,單單是內心里的驕傲也會支持他這么做。 瓦爾-克羅寧一問三不知。 能源部的官員沒有得到任何答案,就只能帶著氣憤離開,離開前還指著瓦爾-克羅寧說道,“克羅寧先生,我個人建議……” “你可以提前收拾東西了!” …… 當瓦爾-克羅寧確定會離開反重力實驗組的時候,王浩正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參與著實驗。 他們的研究方向就是確定強湮滅力場的特性。 這個研究相對簡單,王浩主要工作就是看報告,而不是真正參與進去。 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他們就大體了解了強湮滅力場的基本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包括隔絕熱傳導、湮滅光子、增加電子傳導特性,以及對物質造成強磁效應。 在大部分實驗驗證結束以后,研究中心也完成了基礎的實驗報告,并把報告提交給了科技部,隨后就投入到新的實驗準備中。 新的實驗就是把大型疊加第一場設備放置在高磁場的環境中,以便研究高磁場對于強湮滅力場作用。 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高磁場環境的制造,那是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提供的技術和設備,但因為需要的區域過大,想要持續維持超大型高磁場環境很不容易。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一直都為此做著準備。 王浩也非常期待新的實驗。 他們已經制造出了真正的強湮滅力場,在這個方向上繼續研究,肯定會有很多的新的發現。 當公開了新物理現象以后,伴隨的輿論不斷發酵,再加上公開的內容比較少,有很多媒體記者過來采訪。 王浩當然不會輕易接受采訪,但考慮到影響力的問題,科技部的徐保功又來了,他一則是關注一下研究,二則也是具體談了一下成果信息公開以及后續研究的問題。 在相關內容確定以后,研究中心聯合科技部組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地點就設立在西海大學邊側的會議樓。 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國內外很多的媒體記者。 會場內。 王浩坐在了最中間的位置上,他左右兩側分別是何毅和徐保功。 這樣的場合里,何毅都不會受到關注,徐保功作為一名官員,即便是副部的級別都被忽略了。 主角,只有王浩。 最開始提問的是國內媒體記者,他們自然不會難為人,開口問的都是圍繞‘發現新物理現象的意義’、‘研究有多么重大’、‘心情如何’等問題。 國外的記者就不一樣了。 第一個站起來的國外記者,是一名留著大胡子的酚蘭人,他直接問道,“你們的實驗研究會不會公開實驗細節?又或者是公開理論基礎內容?”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浩。 如果一項實驗公開了細節,或者公開了理論基礎,想要復刻實驗就不再是不可能。 王浩則是很淡定的搖頭,說道,“我們暫時沒有考慮公開有關實驗的詳細信息?!?/br> 另一個國外記者被點到,站起來提問道,“你們的成果信息中,對于灰暗空間的解釋是強湮滅力場,還稱之為新的物理發現?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其他研究團隊制造的疊加力場邊緣,不是強湮滅力場嗎?” 這又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王浩和其他人討論過了,就干脆直接說到了關鍵,“普通制造出來疊加力場,它的邊緣具有一些強湮滅力的特性,但并不是持續的強湮滅力場?!?/br> 一句話,足夠了。 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持續性’特點,能夠制造出持續性的強湮滅力,自然就是強湮滅力場。 只要把話說出去以后,其他團隊也能夠想到關鍵問題,但想要解決持續性問題可就太難了。 王浩研究了很長時間才得到靈感,他相信其他團隊用的時間肯定會更長,甚至等他們已經研究透徹,都很難真正制造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 這次的新聞發布會重點就是公開‘持續性’三個字,也順便解釋了王浩所說‘疊加力場方向有個關鍵問題沒解決’的話。 他可不是說謊故意誤導其他團隊,只不過之前沒解決的‘持續性’問題,已經被他找到方法解決了。 等新聞發布會結束以后,王浩和徐保功一起踱步朝著外面走去。 徐保功說道,“王院士,現在很多人都關心一個技術,也是未來科技最重大的技術,核聚變?!?/br> “上次來的時候,記得趙教授說過,這個強湮滅力場技術,可能會被用在核聚變技術上?你對核聚變感興趣嗎?” 他是希望王浩能從事一些頂級科技研究的。 比如,反重力飛行器,能夠大大提升國-防科技,是真正的科技應用。 可控核聚變是國際難題,也代表著能源未來,是最受關注、影響力巨大的課題,想要解決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其中牽扯到難關實在太多了。 如果是王浩做核聚變研究,肯定能攻克很多的難關。 暢想一下…… 萬一就解決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呢?那么未來,種花家再也不用為能源發愁。 這是多大的影響? 王浩邊走邊思考著,“強湮滅力場具有隔絕熱傳導的作用,確實可以用在核聚變裝置上,能夠幫助解決最關鍵的能量束縛問題?!?/br> “我對這個技術也很感興趣,有時間吧!” 他抬頭說道,“不過還要等很久,可控核聚變不是小問題,必須抽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我現在的研究有很多了,包括強湮滅力,還有反重力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