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34節
“這就像是問一個普通人,知道怎么解決黎曼猜想嗎?” “開玩笑吧!” 丁志強仔細思考著,“應該是……王老師看到我在打游戲,才給了處罰?” “應該是這樣!” 他肯定的想著,回去以后,帶著滿心的不甘,還是直接卸載了游戲,然后就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琢磨著代數幾何問題。 一直到周日的晚上,丁志強才想起自己還有‘三千字’的工作,心里頓時非常郁悶。 “尋找增強湮滅力的方法……” “想法……” 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想的到,干脆想了幾個關鍵詞,去網上搜索了一下—— ‘如何增大物體的質量’? ‘湮滅力可以增強嗎’? ‘磁場疊加’。 ‘電場疊加’。 ‘……’。 丁志強就是隨意的看網頁,能搜索到的都是一些新聞,要么就是科普內容,當然不會超出他的知識范疇。 他只是把搜到的‘方法’記錄一下,像是網絡小說寫手一樣,把內容水一水湊一下字數。 終于,湊出了十幾條‘建議’。 看著十幾條‘基本上全是廢話’的建議,丁志強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發現自己還真是水內容的天才,之后一個‘磁場疊加’的內容,就直接水了四百多字。 “就這樣了?!?/br> “反正已經湊夠了三千字……” “至于有沒有用,不重要了,王浩老師都想不到,我能怎么樣?他肯定也會理解吧?!?/br> …… 第二天上去,丁志強去了王浩的辦公室,交上了打印好的‘想法作業’。 他把作業放在了桌子上,還擰著眉頭解釋了句,“王老師,我實在是想不出來,您說的那個內容,太高深了?!?/br> 果然。 王浩理解的點點頭,“沒關系,完成就可以了?!?/br> 丁志強頓時輕呼一口氣,連一句寒暄都不說,就迅速轉身走了出去。 王浩帶著期待拿起了作業,仔細看了起來,才看了不到半分鐘,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這都是什么!” “前面幾條和增強湮滅力完全沒有關系?!?/br> “這條有關系,串聯和并聯?讓湮滅力串聯,但是湮滅力場會直接連在一起,區域擴大、強度還可能會減小……” “并聯?兩個無關的區域還能用導電連在一起嗎?如果力場相連,就還是串聯……” “增大電流?這說的是什么?!?/br> “磁場疊加?” “磁場確實可以疊加,但湮滅力場是不能疊加的!” 王浩從頭到尾仔細讀了一遍,都沒有收到任何靈感提示,頓時感覺非常的失望。 丁志強,有時候也不行??! “其中也就是磁場疊加,似乎是有點相關性,但湮滅力場是不能疊加的,兩個力場結合在一起,也根本沒意義?!?/br> “即便是制造同一區域的湮滅力場,也沒有任何效果,已經實驗過……?” 王浩思考著忽然瞪大了眼睛。 他發現湮滅力場一直以來被忽略、仔細想想卻有些怪異的特性。 過去的無數次實驗已經證明,湮滅力場是不能疊加的,即便是制造同樣區域的湮滅力場,也不能直接增加湮滅力場的強度。 但是,仔細想想,正常不應該是這樣的! 磁場,可以疊加。 電流疊加,當然就會增大電流、增加功率。 兩個力放在一起,自然就能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哪怕湮滅力場不能夠疊加,正常也應該增加持續時間,或者是增大覆蓋范圍,或者引起其他的效應,可為什么疊加以后,什么都沒有發生呢? 區域沒有增加。 強度沒有增加。 其他特性也完全沒有看到……為什么呢? “這不對!” 王浩仔細想想,忍不住激動的站了起來,“看來還是要做實驗。也許‘湮滅力場’疊加,就會是研究的突破口!’ 第二百九十五章 簡單現象的大問題,天才和不是天才的邏輯性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王浩召集了研究中心所有的核心成員,也包括一些技術組的組長,直奔主題說起了新的實驗研究方向—— “疊加力場!” 王浩很認真的說道,“我們需要做新的研究,主要核心就是把反重力場疊加在一起?!?/br> “最好是能進行更多場力的疊加,三重、四重,或者是更多重?!?/br> “現在大家想說一下,怎么來設計實驗?!?/br> 這個實驗的論證相對還是很簡單的,只是進行反重力場的疊加,可以理解為制造幾個力場,讓覆蓋區域疊加在一起,就只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問題’。 當然其中也牽扯到了現有的技術問題。 顏靜當即就說了一下技術問題,“反重力場不能脫離超導體表面,想要實現完全力場的完全重疊是不可能的?!?/br> “我們現在能制造的向上的反重力場覆蓋范圍是半球形、半橢球形,不管是怎么進行設計,最多就是進行覆蓋或者是區域重疊?!?/br> 顏靜的意思很明確,反重力設備是圓形的裝置,制造向上的反重力場,實際覆蓋區域是半球形,半球形的下方并不是平面,而是包含超導體材料的部分,形狀和超導材料的布局直接相關。 現在制造重疊反重力場,肯定不會考慮超導材料相關的區域,就只考慮上面的半球型區域。 即便是制造兩個完全相同的反重力裝置,因為不可能放在完全相同的位置,覆蓋區域就不可能完全重疊。 王浩聽罷點點頭,“確實不可能完全重疊?!?/br> 向乾生思考著問道,“王院士,我們的方向是重疊數量最高,還是重疊區域最大?” “最好都有?!蓖鹾苹卮鸬?。 “重復區域最大的方案肯定是進行覆蓋,也就是制造兩個力場,小力場包含在大力場內?!?/br> “如果是三重,那么就制造三個力場,但難度很高,而且制造那么大區域的場力也很有難度,需要很多經費?!?/br> 其他人也跟著說起來,“如果只是重疊就容易多了,可以制造幾個同樣的設備,放在不同的方向?!?/br> “我們現在最高的技術,能制造向上百分之七十三的力場,但是疊加有什么意義?” “既然王院士說了,肯定有意義?!?/br> “區域重疊確實是最簡單的……” 最終會議確定了區域重疊的方案,就是制造三個完全相同的反重力設備,以三角形態邊對邊進行排列,中心位置就會出現三重力場疊加。 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進行實驗。 過去的無數次實驗表明,反重力效果是不能夠疊加,制造三個力場也只是連接在一起。 那有什么意義? 王浩并沒有進行說明,他的想法還需要實驗進行驗證,但顯然他對于實驗非常的迫切。 下午的時候,他馬上就安排進行單個設備的測試。 研究中心有三臺能制造反向上反重力場的設備,最高能制造出百分之七十三的力場。 但王浩最后還是決定選擇制造百分之五十力場的設備,因為其制造出的力場向上的區域,近乎是個正半球型。 很快。 設備測試實驗開始。 測試是常規的反重力實驗,已經進行過很多次,只是對設備進行檢驗,確定設備沒有問題,就參照去制造兩臺完全相同的設備。 王浩站在遠處看著實驗設備,他對于測試沒有什么期待,就只是參與一下而已。 這時候,他還在思考反重力區域重疊的問題。 反重力場,也就是湮滅力場,重疊以后會發生什么? “兩個區域重疊,就只會連接在一起;三個區域重疊,正常來說,依舊只會連接在一起?!?/br> “但重疊區域,不可能什么都不發生,還需要進行很多相關的的檢測,不管是物理特性,還是其他什么影響?!?/br> 王浩認真思考著,“一定會發生什么!” 場內的反重力實驗在進行著,電力已經連通好,設備開啟也就開始了測試。 當看到代表場強的指針發生偏轉,再看向設備上方已經知道出反重力場的區域,一道靈光忽然一閃而過。 王浩非常認真盯著那一片區域,忽然想起了徳國普朗克研究院反重力團隊,對于湮滅力場性態的測定實驗。 那是一個設計很簡單的實驗,就只是把液體放在反重力場內,液體中懸浮的物體,立刻就漂浮到了水面。 以此,研究團隊認為,反重力特性針對的是物質質量,而不是重力系數。 那么反重力區域內的空氣本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