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01節
“用這種方法,直白而清晰,近似解肯定更接近實解?!?/br> “我之前好像想到了,但鄭教授確定的方向,我怎么敢質疑呢……” “別吹牛了,馬后炮?!?/br> “哈哈~~” “……” 王浩把兩個問題講解的很清楚,大家也都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并知道該怎么去解決。 然后他們都感覺似乎很容易。 可仔細的深入去想,就知道想的有些太簡單了,有些問題能夠想到才是關鍵,而有一部分算法修改的思路,他們是根本想都沒想過的。 這體現出了王浩對于偏微分方程相關數學領域的深入理解和國際最頂尖的專業能力。 工作間的眾人,談著王浩講解的內容,也感到非常的驚訝。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結果被王浩兩個小時就解決了。 只能說…… “數學是真正屬于天才的領域!”鄭國峰帶著感慨說道。 其他人也深有同感的點頭。 工作間里的眾人在休息了一會兒以后,馬上就進入了工作狀態,他們需要對于代碼進行修改。 王浩也準備離開了。 他只是過來觀看一個實驗,順帶幫忙解決一個小問題,但是說起要離開的時候,鄭國峰不斷的挽留,“王院士,你可要多待幾天,我們還沒招待你呢!” “你才待了一天就離開,顯得我們招待不周?!?/br> 趙興利也來了。 當知道王浩幫忙解決了問題,研究組找到了修改方向以后,也馬上勸了起來。 這種理由對王浩來說當然沒有任何意義。 后來鄭國峰干脆實話實說,“我們修改代碼要兩天時間,等代碼錄入到機器里,就可以進行新一輪的實驗,王浩院士能不能等實驗以后再離開?” “對??!” 趙興利馬上道,“如果再碰到問題,有王院士你在旁邊,我們也放心……” 說白了,是怕出現其他問題。 復雜的數學、復雜的算法上,誰也不敢說沒有問題,有一個最頂級的專家在旁邊,碰到了問題也不用擔心了。 王浩想了想,還是決定留下來,畢竟牽扯到導彈問題,對于國家來說還是很重大的。 他在基地里等了三天。 一直到第三天的時候,新的代碼錄入到新設備中,一切就已經準備就緒。 相關人員快速完成了實驗準備。 這一次王浩還是在原來的地方觀看實驗,但他察覺到了實驗的危險性,還是往后站了很遠,想著有危險就趕緊進防空洞。 很快。 指揮員宣布實驗開始,新的實驗用中程導彈發射,十幾分鐘后啟動了防空導彈進行攔截。 王浩再次看到了反攔截成功的導彈。 導彈透過了云層,以弧線軌跡朝著靶場而去,只看方向就知道,并沒有像上次一樣失敗。 在遠處一個響聲之后,實驗結束了。 工作人員馬上過去查看打擊點,并測算一系列的數據,最重要的數據也很快上報上來,“打擊點偏離目標十七米!” “呼~~~” 所有人一起歡呼起來。 這個數據相當好了,因為實驗使用的是技術很差的空殼導彈,導彈也是二十多年前制造出來的。 二十多年前,國內的導彈技術遠遠趕不上現在,普通中程導彈精度很低,偏差一般都超過二十米。 現在實驗中,導彈的偏差只有十七米,甚至可以說是,變軌并沒有影響到導彈的精度,簡直是有些不可想象的。 王浩則是道,“這個數據應該是幾率問題,我分析了你們的主核心算法,變軌肯定會對于精度產生影響,影響大小和變軌高度、雷達精度等都有關系?!?/br> 其他人也點了點頭。 能影響到導彈精度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可不只是變軌問題,其他還包括雷達系統、計算機系統,甚至導彈的整體質量,都可以直接對精度造成影響。 現在的實驗需要確定的是變軌不會對導彈精度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確定這一點就可以了。 他們后續肯定還會進行更多的實驗,還會在最先進的導彈上進行試驗。 等技術慢慢成熟了以后,甚至可能會進行高倍音速以及洲際導彈的大型實驗。 現在的實驗成功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 王浩是在熱情歡送中離開的,直到他乘坐的汽車遠去,好多人還表現的依依不舍。 雖然只是一起共事了三天時間,但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王浩的天才。 如果團隊里有王浩這樣一個天才,研究中所碰到的問題,都將不會再是問題。 這個想法當然不可能實現。 他們都知道王浩所做的研究,要比他們做的研究復雜很多很多,重要性也不比導彈研究來的差。 導彈,畢竟只是導彈,軍事武器技術提升,大部分時間只能起到威懾作用。 即便是處在戰爭狀態,導彈也只是武器的一種而已。 目前王浩是做超導研究,是做反重力研究,兩者不管是在軍事、尖端科技,還是民用科技上,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能用到很多的領域。 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學以后,也開始了相關研究的準備。 他開始寫項目申請。 五十億經費大項目,申請書肯定要寫的詳細一些,但也并不用涉及方方面面的細節,他只是寫了一個主體的研究方向,以及相關的輔助、分支研究。 這個研究是圍繞ca005展開的,要從物理特性、交流重力特性以及凝聚態物理角度出發的研究,后者才是最為關鍵的。 前兩者的研究已經做了很多了,也不需要大量實驗室參與,就能夠得出很多的結論。 凝聚態物理角度出發,則是要以半拓撲理論溝通凝聚態物理,從超導的電子運動特性、離子晶格運動特性等多方面,分析ca005的超導狀態性質。 以此關聯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來深入的做出解析,更近一步分析出,超導機制的科學內容。 當王浩認真的撰寫申請報告的時候,國際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 新聞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反重力研究組有關。 有一名參與到反重力研究的員工,被辭退工作以后,曝光了反重力研究組的成果信息,“他們夸大的發布了成果消息?!?/br> “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研究出以高溫超的材料為基礎,來實現超過百分之五十場強的反重力技術?!?/br> “那些是假消息,發布出來只是想讓民眾認可他們的研發能力,實際上,根本沒有,什么都沒有?!?/br>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并沒有研制出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更不可能用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去做反重力實驗?!?/br> “唯一的進展是百分之五十的場強,那是真的,真實數據是百分之五十二?!?/br> “但用的是低溫超導材料……” 這一則曝光的新聞,被好多阿邁瑞肯主流媒體報道。 菲利普-羅雷爾的團隊頓時被卷在輿論旋渦。 同時,曝光出消息的員工下場也不怎么好,他因涉嫌違背研發保密協議而被調查。 但是,沒有人關心被調查的曝光人。 所有的輿論都指向了菲利普-羅雷爾的團隊,因為他們的研發耗費了大量的經費,還發布虛假的成果信息,讓民眾感覺受到了欺騙。 他們一直都覺得,可能反重力技術并不被中國團隊差太多,結果才知道是假消息,根本什么都沒有。 在外界的輿論紛紛中,菲利普-羅雷爾也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但他也不是毫無準備。 他來了一招禍水東引,“我承認,新聞上說的是真的?!?/br> 這一點沒辦法否定。 除非是能拿出高溫超導材料制造高場強的技術,否則根本就不會被信任。 菲利普-羅雷爾繼續道,“事實上,在成果的發布上,不止是我們會適當夸大成果,中國方面也一樣?!?/br> “他們發布消息說,制造出百分之七十反重力場,而且還是以高溫超導材料,那根本是不可能的?!?/br> “我們只是默契的不彼此揭穿,僅此而已?!?/br> “如果你們也做同樣的研究,就會知道,反重力強度是存在上限的,而且低溫超導,才更適合制造高的反重力場,我們以高溫超導材料做了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效果遠遠比不上低溫……” 菲利普-羅雷爾連續說了很多,主體內容就只有一個—— 不止是我們說假話,中國團隊也在說假話! 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高強度反重力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說是高溫超導材料制造出的高場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在菲利普-羅雷爾的采訪報道發布以后,國際輿論頓時指向了中國方向。 輿論上出現了很多的討論,“羅雷爾說的有道理,阿邁瑞肯做不到,中國也不可能做到?!?/br> “之前只不過是默契的不相互揭穿而已?!?/br> “反重力技術依舊只是未來科技,百分之七十根本不可能?!?/br> “高溫超導材料不適合支持反重力研究,這個結論肯定沒問題?!?/br> “所以中國方面發布的成果消息都是假的……” “他們本來就擅長夸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