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95節
愛德華-威騰很快看懂了結論,“所以說,結論就是光速和交流重力場強負相關?!?/br> “場強越高、光速越低,場強達到百分五十,光速會下滑百分之十五左右?!?/br> “場強達到百分百,光子就會失去波動特性?” 愛德華-威騰看著結論皺起了眉頭。 最后的結論暫且不說,因為百分之百交流重力場,暫時肯定是無法實現的。 但是,百分之五十……似乎可以??! 愛德華-威騰是弦理論的領軍人物,但他也很敬佩湮滅理論的研究,擺在眼前的是,一種相當精湛的理論研究,他對于研究主體是否正確也很好奇。 他馬上找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并聯系到了反重力實驗組負責人菲利普-羅雷爾,他直白問道,“關于最新的研究,交流重力場強百分之五十狀態下,光速會降低百分之十五的結論,你們準備驗證嗎?” 對面的菲利普-羅雷爾愣住了。 當知道愛德華-威騰打電話找自己的時候,他還感到有些驚喜,因為相比愛德華-威騰來說,他就是個普通的實驗類科研人員,學術鄙視鏈中肯定是處在下方的。 可是聽到電話里的內容,菲利普-羅雷爾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了,他思考著說道,“或許可以試試看?” 然后解釋了一句,“我還要問其他人,因為驗證需要一些經費……” “另外,也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br> 經費,只是其中之一,技術問題才是關鍵因素。 他們的研究組對外公開發布消息說,能以高溫超導材料,制造出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場。 實際上,他們只能做到以低溫超導材料,制造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場。 這是現有的最高技術。 如果是制造最高強度的反重力場,來針對光速進行檢測,就不是他們一個實驗組能做的了,還需要其他相關的團隊進行配合。 另外,想要詳細的做檢測,得出準確的數據,肯定不止是做一次實驗,肯定會耗費大量的經費。 菲利普-羅雷爾放下電話,還覺得應該拖上一拖。 但是,和愛德華-威騰想法類似的學者有很多,菲利普-羅雷爾很快接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電話。 這主要是因為能夠制造超過50%反重力強度的實驗組就只有兩個,一個就是菲利普-羅雷爾的實驗組,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反重力團隊。 中國的反重力團隊發布消息說,能制造出超過70%的反重力場,他們對此是持有保留態度的,另外,研究就是王浩的研究組做出來的,中國的反重力團隊做檢測,不就等于自己檢測自己嗎? 所以他們只能找菲利普-羅雷爾的實驗組去驗證。 當被大量頂級物理學家們信任的時候,本來是個好消息,但菲利普-羅雷爾卻有點想哭。 在他看來,去驗證王浩的成果,根本是得不償失的。 一則是耗費巨大。 二則,需要其他團隊配合,成果造假不就可能被曝光了?關鍵是,他們根本無法以高溫超導材料,制造出50%的反重力場! 即便是做結論的驗證,最終驗證是正確的,不就等于是給競爭對手做嫁衣嗎? 至于不去驗證…… 那么他的實驗組肯定會被懷疑,因為他們放出消息說,可以用高溫超導材料,制造出超過50%的反重力場。 這種情況下,制造50%的反重力場,并不需要耗費太多經費,驗證結論也只是個小問題。 羅雷爾頓時感覺進退兩難。 他只能希望王浩的研究是錯誤的,耗費大量經費驗證對手的錯誤,似乎也是個好消息了。 但是,損人不利己,對他們還是沒有任何意義! …… 當菲利普-羅雷爾還在糾結是否對王浩的結論做驗證時,牛頓研究院發布消息,確認了王浩的研究組,關于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 這個消息,學術界已經等待多時了。 在王浩的研究組發布了弱化霍奇猜想的成果后,因為內容非常的深奧復雜,就導致長時間沒有頂尖科研機構進行確認。 現在牛頓研究院發布的確認成果消息,也讓學術界長呼一口氣,他們終于有了明確的答案。 很快。 普利斯頓高等研究院也確認了弱化霍奇猜想的成果。 對外發言人還接受了采訪說道,“我們組織了十三名數學家,一起對于發布的內容進行研究?!?/br> “我們詳細的對每一個部分進行了推導論證,最終確認結論是正確的?!?/br> “在符合‘公式’的情況下,所對應的半拓撲結構,可以用代數幾何來表達,否則就無法表達,或者只能用近似表達?!?/br> 到此,塵埃落定。 兩大頂級科研機構對于弱化霍奇猜想的確認,也讓成果真正的被國際所認可。 王浩的研究組聽到消息自然是非常的高興,梅森數實驗室特別舉行了慶祝會,主角就是研究組的幾個人,包括比爾卡爾、林伯涵以及羅大勇。 三人收到了各種恭喜的聲音。 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對于成果的確認,實際上,也只是讓王浩的大成果增加了一個,對于他本人來說意義并不大。 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王浩,國際機構的確認,對于其他人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成果以后就和他們關聯在了一起,也能夠以此來獲得一些國際上的獎項。 好多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道,“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推動了超導機制的更近一步簡化?!?/br> “這擁有巨大的成果價值,不僅僅是數學,還包括物理?!?/br> “弱化霍奇猜想的數學意義重大,從半拓撲聯系拓撲,就有可能解決霍奇猜想……” 后者很關鍵。 就像是高振明準備進行的研究,一些頂級的代數幾何、拓撲學專家,也都對于進一步針對霍奇猜想的研究很感興趣。 只不過有資格進行霍奇猜想研究的數學家太少了。 這主要是因為霍奇猜想關聯到拓撲學和代數幾何,能夠在兩個領域都有深入研究的數學家極少,而不同領域的數學家一起進行研究也是很困難的。 大部分頂級的數學成果內容,都是由一個數學家完成的。 數學,和其他領域不同,尤其是理論數學,是合作程度最低的科研領域之一。 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數學學科跨度太大,相互之間很難進行理解,即便是王浩的研究組,也只是因為王浩從中協調才能夠進行合作。 比爾卡爾、林伯涵以及羅大勇,根本就無法全部理解其他人的研究內容。 但不管怎么說,弱化霍奇猜想研究,也為數學界提供了一種解決霍奇猜想的思路。 這才是最重要的。 …… 當然,對于王浩來說,不管是弱化霍奇猜想得到確認,還是最新的光子結構研究能否得到實驗證實都不重要。 他自己知道研究的正確性就可以了。 光子結構的研究,最大的作用是對于湮滅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而二點五維拓撲結構,才是最有價值的。 王浩能確定的一點是,導體內部半拓撲微觀形態構造,和二點五維拓撲結構的關聯性很強。 可以這樣理解,某種二點五維的拓撲結構,就是粒子和粒子之間連接的紐帶。 正因為有了紐帶,才讓粒子構成了半拓撲微觀形態。 這也讓王浩對于ca005的結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他思考的問題,則變成了如何去以ca005的微觀結構,來分析出對于研究應用超導材料有價值的內容。 其實,王浩是有方向的,只不過收集數據,需要大批量的實驗,可不止是一個研究組能完成的。 那會是一個系統性的科學大工程。 “只是超導材料實驗組,根本無法完成全部的研究?!?/br> “即便人手再擴大兩倍也不可能……” “這需要很多實驗室一起完成,也需要不短的時間?!?/br> ca005的微觀結構就是一個寶藏,想要挖掘其中的內容卻很困難,需要系統性進行很多的實驗,也需要海量的人手、經費。 這個問題困擾了王浩,他確實可以申請到很多的經費,卻不可能快速組建千人、萬人的實驗組。 “怎么辦呢?” 王浩思考著皺起眉頭,打開了郵箱以后,忽然看到了一封會議邀請郵件。 那是國內舉辦的材料大型會議,主要議題之一就是超導材料。 王浩就是超導材料研究的領軍人物,自然是在受邀的行列中,他也準備去參加會議。 之前他本來沒有在意,可再仔細考慮會議,頓時就來了興趣。 一個實驗組,確實無法完成系統性工程的超大型研究。 如果是很多的實驗組,一起進行研究呢? 這就是個機會!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陳建林的結局,大型會議,王浩:我需要五十個億! 王浩對于即將舉行的國內材料大型會議非常重視,因為會議關系到了科技部和材料基金會,對于超導研究各個方向的經費。 不管對于任何的科研機構來說,經費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鄧煥山的超導材料實驗組倒是不愁經費,但其他相關的實驗組,還是需要經費的。 比如計算組,他們做理論研究,又不歸屬超導材料工業公司,拿的自然就是科技支持部門撥款的經費。 另外,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材料組,加入到研究中,自然就需要認真對待。 在會議開始前一個星期,王浩就和鄧煥山、傅向東等人,一起討論了一下會議。 之后還和傅向東單獨談了談計算組的項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