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81節
“當然了?!?/br> 王浩也非常的期待,不管研究是否能夠完成,都能夠促進‘ca005微觀性態解析’。 看著任何靈感值不斷的增長,他都感到有些激動了。 …… ‘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難度同樣是非常高的,肯定不可能一口氣完成。 一周后。 以徐保功為首的領導組來到了西海大學,他們進入大學以后,沒有任何的停留,就直奔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徐保功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實在對于反重力技術的突破,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如果真像是報告上所說,那么研究很可能會推進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之前一直覺得反重力是未來科技,短時間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現在卻是覺得技術應用近在眼前。 很快。 一行人進入了實驗室大樓。 雖然改名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實際上,實驗室前面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建造了后面的實驗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干脆帶他們去了實驗中心,現場做了一次實驗。 現在的實驗相對容易了很多,因為材料可以重復使用,設備都沒有任何變化,只需要通電、降溫而已。 之前最大的難點是降溫,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提升以后,降溫也成了小問題,只需要往冷卻導管里注入液氮,并控制導管內溫度就可以了。 實驗室早就準備好了。 等領導組一進來,就直接正式進行實驗。 很快。 結果出來了。 設備橫向面產生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雖然領導組親眼看到了實驗,可實際上,他們能看到的只是檢測裝置的數據,具體情況還是要解釋了。 王浩說了起來,“我們是在導體的橫向面和邊緣位置,特別放置了檢測裝置?!?/br> “這個設計難度很高,因為橫向面基本沒有空間,而騰出空間可能會改變材料布局?!?/br> “我們還針對性的,對檢測裝置進行了調整,才完成了設計……” 王浩說了一大堆設計的不容易,隨后就介紹起了研究,“現在我們能制造的橫向交流重力場,強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間?!?/br> “數據基本是穩定的?!?/br> 他說著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關心的,和自己關心的一樣,搖頭繼續道,“但是設備本身以及冷卻液都很重,總計在三噸以上,所以,想要讓設備自己飛起來……暫時不可能?!?/br> 雖然他很期待能制造出反重力飛行器,但要攻克的技術還有很多,比如,設備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帶裝置,冷卻液都是很重的,而且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添加。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減重高達五分之四,想要自動懸浮也是不可能的。 研究還遠遠沒有達到制造飛行裝置的程度。 當然了。 因為超導臨界溫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作用于設備本身的交流重力場強超過百分之八十,新技術肯定是有一定應用空間的。 王浩說的內容也讓領導組一陣激動,他們也意識到新技術,確實是有了應用空間。 哪怕是應用空間再狹小,反重力技術投入應用本身,就是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了。 王浩繼續道,“我們做的申請是因為準備進行一項大型實驗,需要用到超過八噸以上的ca005?!?/br> “這項實驗需要復雜的材料布局,所建造的裝置也會非常大?!?/br> 他拿出了一份準備好的設計圖,上面有好幾張圖形設計,核心都畫著一個巨大的圓盤。 好幾種怪異的圓盤形態,讓領導組的人看的摸不到頭腦。 王浩道,“其實技術不是關鍵。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幾種實驗收集數據,來完成ca005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br> “簡單來說,就是弄懂ca005材料支持產生高強度反重力作用的原理?!?/br> “只要能研究出底層的原理,我們就能最大化的讓技術實現突破,也許到時候,就可以讓交流重力強度,提升達到九十,甚至更高,也能夠自由的控制場強覆蓋范圍?!?/br> “理論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 王浩針對研究突破做了很詳細的解釋。 領導組都聽明白了。 他們對于后續的研究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看到技術能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自然對于研究給予絕對支持。 之后領導組就準備離開,去考察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工作。 王浩和徐保功一起在前面走著,也一遍說著話。 徐保功沒有再談研究問題,而是我問道,“你下個星期要去首都,對吧?提前恭喜你了,王院士?!?/br> “謝謝?!?/br> 王浩笑著說了一聲謝。 院士增選進入到最后階段,下個星期就是評委會評審與終選表決會,只要能通過表決會,他就會正式成為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 徐保功繼續道,“等正式成為了院士,你可也要多參與一些決策工作?!?/br> “決策工作?” 徐保功點頭道,“科技處,包括科工局,每年都會有很多重要的項目要進行會議決策?!?/br> “你的意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超導相關的領域,下個星期就有個超導磁懸浮列車相關的會議,科技處那邊已經通過了?!?/br> “如果有時間,到時候你也參加一下。對于技術上的問題,王浩啊,你才更專業,我們也都信你?!?/br> “超導磁懸???是廖院士牽頭的那個建造項目?”王浩思考著點頭說道,“好,到時候我會去參加?!?/br> 第二百六十四章 學部評審,王浩:不用擔心,評審院士們都很好說話! 在去首都參加學部院士評審、終選表決會前,王浩還是繼續和比爾卡爾以及林伯涵,進行‘缺口半拓撲表達’相關的研究。 或者說,他們是進行‘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 這個研究針對的是‘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實質就是在王浩確定的‘框架’內,進行半拓撲代數幾何表達的研究。 比爾卡爾和林伯涵只是做數學論證,并不會針對ca005做研究。 王浩則是會根據一起進行的研究,再去完善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 這天,研究有了個很大的進展,在一起構造數學框架,并計算方程表達對應數值的時候,比爾卡爾得出了一個‘非常近似’的數值。 通過構造半拓撲框架來計算方程表達,只是研究‘缺口表達’的一個小工作,針對計算結果比對數據,也可以提供思考的方向。 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做這項工作,而這天的發現的‘近似數值’,則讓比爾卡爾疑惑起來,“你們來看這兩個數值,偏差很小?!?/br> “怎么了?”林伯涵看著兩個數值有些不解。 王浩也看了過去。 比爾卡爾道,“正常來說確實沒什么,但我前兩天的計算,有好幾個類似的數值?!?/br> “我們是在設定范圍下做近似計算,偏差度可不小,有數值相似也很正常吧?!绷植苫蟮?。 王浩皺眉想了一下,隨后道,“不然這樣,我們把這些天的計算結果匯總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規律?” “好辦法?!?/br> 比爾卡爾和林伯涵一起點頭,馬上就開始了數據的匯總工作。 他們做的每一次計算都非常復雜,需要的時間自然也很長,但持續一段時間的研究,還是有了幾十個數據。 當把所有的數據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部分的數據非常相似,全部的偏差值不超過10%。 “這一部分數據,都是設定拓撲邊緣的表達計算,很接近啊……” 林伯涵也發現了問題。 比爾卡爾變得很嚴肅,他知道好多數值相似一定是代表什么,不可能全部都是‘巧合’。 王浩則是思考著說道,“這一部分數值都是半拓撲邊緣的表達計算,如果我們不是做的設定計算,在一個正常的圖形框架里,這么多的相似數值代表什么?” “圓?”林伯涵馬上反應過來。 比爾卡爾補充道,“不一定是圓,但一定是某種空間對稱的圖形?!?/br> “對!” 王浩點頭道,“是不是存在一種可能,我們所研究的缺口形態,存在于整個微觀形態框架的四周?換句話說,復雜微觀形態是一個空間對稱的框架構造?” 所謂空間對稱的框架構造,最低要求是‘八個角對稱’,滿足需求的最低標準是正方體。 當一個三維圖形可以用兩種方式切割,能夠得到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時,就可以稱作是空間對稱,毫無疑問,最符合空間對稱標準的就是球體,無論是從哪個方向進行切割,只要通過球心的點,就肯定能得到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 王浩的說法讓比爾卡爾和林博涵一起思考起來,他們也跟著說起了自己的看法,“空間對稱……也有道理,單元素組成的微觀形態,就是空間對稱的?!?/br> “雙元素還不能百分百確定,但大概率也是空間對稱的?!?/br> “如果是質數原子個數的分子,如何組成空間對稱圖形?” “這也簡單,幾個分子聯合就好了,只是空間對稱,分子個數足夠多,肯定能組成相應的結構……” 于此同時,王浩已經得到了答案——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確實是個空間對稱的結構。 這個結論讓他感到非常驚訝。 之前他完全沒有想過,微觀形態可能會是空間對稱圖形,但順著去思考又覺得是理所當然。 地球上當然有上下之分,但宇宙是沒有上下之分的。 同樣的,材料內部也沒有上下之分,不受外力影響的情況下,原子組成的微觀形態,也不就不可能是專門指向某個方向的特殊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