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48節
“如果有什么進展,一定要告訴我,我會根據研究進展情況,對元素組進行調整?!?/br> 王浩連續交代了很多。 鄧煥山感到非常驚訝,他們之前一直在做實驗測試,還包括新的實驗基地建立等工作。 現在實驗基地也只是剛剛建立好,他一直都覺得最少要年底才能夠正式開始研究,沒想到王浩會催的這么急,但能直接進入研究當然是好消息,他也希望能夠快一點進入工作狀態。 等拿到了資料以后,鄧煥山就回了實驗基地,在基地的辦公室里,他仔細查看資料,心里頓時更驚訝了。 之前他唯一知道,就是有一個‘w1型’元素組合,他們的研究將會圍繞‘w1型’組合展開。 雖然已經有了確定的元素組合,但是研究的難度還是非常高,因為資料還是太少太少了。 正常來說,想制造超過100k的鐵基或銅基超導材料,分子結構就會變得非常復雜。 在元素材料的選擇上,只是一個‘w1型’實在太模糊了。 有了這么多的資料,研究方向可以說是很明確了。 鄧煥山頓時打起了精神,馬上召集其他人開始準備工作,他迫不及待開始研究了。 …… 王浩暫時不參與實驗研究工作,他的高溫超導材料研究任務,靈感值也有了23點,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完成的程度,缺少的就是實驗數據。 在沒有實驗數據的情況下,理論再完善也沒意義,應用性的研究肯定不會有結果。 所以王浩并沒有著急,他還是耐心的做自己的研究。 湮滅理論。 湮滅理論數學構架的任務靈感值達到了40點,成果都已經在腦子里,但想要完成研究還是要梳理。 40點,不是100點。 王浩沒有辦法使用靈感值來梳理腦中的信息,就只能自己耐心的做研究,他是以超導凝態物理理論為基礎,來構建湮滅理論的數學體系。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聯系了凝態物理中對于電子運動的解析。 如果把兩個理論進行簡單的理解,半拓撲理論是從元素構成出發,也就可以理解為是對原子的解析。 常規的超導凝態物理理論,大部分都是從電子的運動出發進行研究。 比如,a、b、c、d、s波……說的都是電子波。 半拓撲理論和超導凝態物理理論的連通,可以簡單理解為原子理論和電子理論的連通。 “但是,只進行湮滅理論的構造,也只能形成一個非常小的橋梁?!?/br> “電子的運動太復雜了……” “后續還需要超導凝態物理研究中有更多的成果……” 王浩思考的搖搖頭。 這也是常規超導凝態物理研究的意義所在。 他很耐心的做著研究,并不斷依靠底層凝態物理理論,來對于湮滅理論進行數學構架。 簡單來理解,就是以超導內部電子運動,來側面分析湮滅力起到的作用,因為湮滅力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于微觀結構的拓撲上,電子為基礎做出的描述,相對來說就‘更加側面’了。 王浩做著研究就感覺,數學表達似乎并不清晰,他甚至有一種沒有完成研究的感覺。 當翻找凝態物理相關理論的內容時,辦公室的房門忽然被敲響了,陳蒙檬拿著一份資料走了進來。 “王老師,我來問個問題?!标惷擅书_口道。 “你說?!?/br> 王浩抬起了頭。 陳蒙檬把資料放在桌上,問道,“我在研究楊-米爾斯方程,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沒有解決,就等于是粒子標準模型的基礎存在缺失?!?/br> “而我們研究的是湮滅力,在量子物理中的體現,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量子物理中的某種異常,都可能是湮滅力的作用體現?”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方向就有很多?!?/br> “就是這樣?!?/br> 王浩肯定道,“我們研究的就是特例問題,如果是完善的理論,想加入湮滅力的作用,當然是不可能的?!?/br> “粒子標準模型并不完善,量子物理理論也不完善?!?/br> “你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我們主要研究的就是那種特異的情況,找出這些情況,針對某一種情況進行分析就足夠了?!?/br> 王浩說的足夠就是‘能輕易寫一篇論文’。 在得到了王浩的肯定以后,陳蒙檬的臉上頓時露出了輕松的笑,她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來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了。 之后陳蒙檬又說起了一個異常點,和王浩一起進行了討論,也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 等陳蒙檬離開以后,王浩也思考起她提出的問題,忽然想到了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 那是千禧年的數學問題之一。 “質量間隙,就是無法覆蓋全部的質量,那么我現在塑造湮滅力的數學體系,聯系超導內部的原子和電子……” 他思考著猛地眼前一亮,系統也出現了新的提示。 【任務一,靈感值+6?!?/br> 果然! 楊-米爾斯方程的任務有進展自然是好消息,但王浩的臉上卻帶著怪異,“所以說,很可能是湮滅力阻礙了楊-米爾斯方程的作用?” “這是什么結論?” “如果真的是湮滅力導致了楊-米爾斯無法覆蓋所有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解決了楊-米爾斯方程的問題?” “……”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技競爭!超導材料新突破!外行指導內行? “楊-米爾斯方程無法覆蓋所有質量,是因為湮滅力的影響?” “湮滅力,干預了楊-米爾斯理論?” “一切都是因為湮滅力?” 王浩感覺自己得出的結論很荒謬,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楊-米爾斯理論,針對的是統一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來描述微觀粒子的漸進自由性,理論已經成為粒子標準模型構建基礎,而完善的前提是微觀只存在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三種力的作用。 現在其中增加了一種湮滅力,楊鎮寧、米爾斯做研究的時候,肯定不知道存在湮滅力,他們所研究的楊-米爾斯理論,自然就存在一定的缺失。 具體表現就是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 王浩很確定湮滅力是存在的,既然如此,湮滅力導致楊-米爾斯方程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就能理解了。 現在的結論只是一種基于微觀力學發展的思考。 湮滅理論體系還遠稱不上完善,王浩無法去做出有關楊-米爾斯方程問題的詳細論證,至多只能以湮滅理論的數學基礎,做出一定的數學邏輯解析。 “想完成這個研究,重心還是要放在量子物理上?!?/br> 王浩輕抿了一口咖啡,認真思考著,“就像是陳蒙檬說的,研究量子物理的那些奇點問題,找出湮滅力在微觀領域的體現?!?/br> “只要能找出幾個位置,并以此完善湮滅理論的數學構造,一定程度上,就能以數學邏輯結合實驗來說明問題了?!?/br> “所以,還是要研究量子物理……” “或者說,理論物理!” 王浩感覺這方面的研究很棘手。 量子物理是一個很大的方向,而他要做的研究有很多,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再去做一個全新方向的研究。 量子物理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就更不用說廣義的理論物理。 術業有專攻。 他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的知識,到那個時候,或許大腦都可能承受不住,而且時間是有限的,他想要在量子物理、理論物理領域,趕上國際頂尖的學者,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也許是兩年、三年? 或許,更長時間? 王浩心里有些不確定,他肯定是有一定基礎的,但要達到精通的程度,需要了解的知識太多了,“如果能有個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一起做研究就好了?!?/br> 他思考著默默搖頭。 國際最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 國內最缺少的就是理論物理領域的人才。 國內的代數幾何學者,就已經足夠‘稀缺’了,和理論物理領域相比,代數幾何的學者人數都能算的上是‘多’了。 那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比如,整個西海大學都找不出一個純粹的理論物理學家。 學校的物理教授們,大部分都是做材料、力學、電磁學等方面的研究,各項研究都是和實驗相關的,可以歸在‘應用物理學家’或‘實驗物理學家’行列中,以數學為基礎,發揮想象來研究物理的學者,可以說是一個都沒有。 一個都沒有,還找頂尖? 王浩很郁悶的想著,覺得還是要靠自己才行,或者找其他高校、機構的優秀學者一起進行研究。 這時候,辦公室的門開了。 欒海平帶著個金發年輕人走了進來,他進門以后就喊著,“王浩,來,我給你介紹一個天才,保羅,來自阿邁瑞肯加州理工大學?!?/br> “——?” 王浩震驚的抬起了頭,和走在后面的保羅菲爾-瓊斯對視一眼。 保羅菲爾-瓊斯面無表情,只是平淡的伸出了手,“王先生,以后我們就是同事了?!?/br> “……你好!” 王浩還沒有從驚訝中回過神來,他和保羅菲爾-瓊斯握了下手,就想拉著欒海平到一邊去說。 欒海平不在意道,“他不會說中文,沒關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