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95節
“這個關系可以定義個系數k?!?/br> “系數k,可以來描述微觀形態穩定性以及超導溫度之間的關聯?!?/br> 王浩仔細看著手里的成果,腦子里不斷的思考著,都不由得變得十分激動。 他很少有這么激動的時候。 即便是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或者完成其他成果的時候,他也只感到一種成就感,而不是說對成果本身有多激動。 這項研究的意義重大。 單質金屬的激活超導溫度,往往只能通過實驗才能得知,現在他的研究方向就是,以微觀形態理論為基礎,結合后續的實驗破解相關的奧秘—— 利用數學手段以及原子分析,來計算出對應單質金屬的超導溫度。 這就是解析超導機制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能夠做到計算單質金屬的超導溫度,繼續研究就可以拓展到其他單質元素、化合物,甚至是有機分子。 等等。 能通過計算,得知相應有機分子的超導溫度,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破解了超導現象的基礎機制奧秘。 以此再聯系應用,肯定是前景廣闊。 如果公布出來,肯定是一項諾貝爾級別的成果,即便不公開出來,也能夠得到海量的經費支持。 海量,可不止是一個億、兩個億,申請幾十億都可能能夠通過。 因為,這是超導。 常溫超導的研究,被認為和核聚變技術等同,被認為代表著人類科技的第四次革命,這項技術可以大大的促進科技發展,會讓人類的科技實現真正的突飛猛進。 如果能真正研究出常溫超導材料,任何電子產品都不用再擔心發熱問題、電力運輸就不會再有損耗、磁懸浮交通會成為主流、超導儲能技術直接改變技術邏輯…… 全世界所有和電有關的技術,都會得到質的飛躍。 當然,前提是研究出常溫超導材料,材料還必須擁有較高的臨界電流和磁場。 現在還只能暢想一下,但他即將走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 科學基金會。 吳暉院士坐在辦公桌前,看著屏幕上的兩份報告申請,不由得用力按了按腦門。 頭疼??! 兩份申請分別來自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以及基礎科學中心,都是超導辦公室重點關注的實驗機構。 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是申請后續經費,而且一開口就是一個億。 “一個億?開玩笑吧?”吳暉用力的扯扯嘴角。 物理實驗室審批的項目,到現在才只有短短幾個月,六千萬多萬的經費就耗光了? 他們是項目的撥款方,但也不是鈔票印刷機啊。 基礎科學中心是做新項目申請,和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發有關。 吳暉對此還是有了解的。 行業內好多人都知道,汪承林用了王浩說的方法做研究,請了幾個首都大學的數學教授參與實驗數據分析,并且構造出了對應的數學模型,據說成果還非常突出。 “汪承林申請的新項目,還要開會論證一下……” 吳暉仔細思考著。 超導辦公室只是科學基金會數學物理科學部旗下負責超導項目審批、驗收的部門,實際上,并沒有直接撥款的權利。 每一年科學基金會都會召開會議,會計劃劃撥一定量的經費支持科研。 每個部門都會分一部分。 超導領域分到的經費足夠多,但也是有定量的,今年的經費就只剩下一億出頭,正常來說,經費劃撥只能少、不能多,每年還是要有一定結余的,而不是全部都花掉。 物理實驗室開口就是一個億,即便名頭說的天花亂墜,也根本不可能審批通過。 想想…… 如果把資金全部劃給物理實驗室,其他機構再申請經費怎么辦?到時候,連小項目都要推到明年再批了。 吳暉仔細看了報告,思考著,“物理實驗室的成果突出,還有244工廠共同的申請,肯定要劃一部分經費過去?!?/br> “基礎科學中心的申請,必須要論證一下,如果確實需要經費支持,可以適當拖一下時間?” “目前,還是要組織專家做論證?!?/br> 他思考著也了開始了工作,首先就是給王浩發了邀請,讓他來科學基金會參與項目論證,順便也談一下物理實驗室的經費問題。 …… 其實也不用吳暉特別去邀請,王浩已經準備來首都了。 一則是為了實驗室的項目經費,一開口就是一個億,不過去仔細的談一下,幾乎不可能直接得到審批。 即便能夠得到經費審批,劃撥的資金也肯定是‘打折’的,而且,同樣都是打折審批,一折和九折就差太多了。 二則,他被邀請參與首都的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會議。 當個人名氣達到一定地步,總會接到各種各樣的邀請,包括講座、項目研究、學術會議等等。 王浩大部分都是直接推掉的,否則工作就變成了到處飛來飛去,但是有關超導方向的重大會議,還是要參與一下。 在收到了吳暉的邀請后,王浩看著上面的信息,也感到有些意外,“基礎科學中心申請項目的論證?” “汪承林?” 之前物理實驗室申請項目,汪承林就是論證會的評審專家之一。 現在汪承林申請項目,他則成為了項目評審專家。 “交流重力實驗的數據分析,以實驗為基礎,構建溫度和材質之間的對應關系?” “不還是我說的方向……” 王浩都感覺有些好笑,同時,也對汪承林團隊的研發進度感興趣了。 都說是‘成果斐然’,具體怎么個斐然呢?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這張老臉,算是丟盡了! 王浩去了首都。 同行的還有何毅和劉云利。 等到了酒店安置好以后,王浩就和劉云利一起去了第一個目的地——國-防科技局。 國-防科技局是負責軍-事科技研發的部門。 軍-事類的科技研發項目,都歸國-防科技局管轄。 244工廠是國-防科技局旗下的研究所,對應的項目自然歸國-防科技局同屬,換句話說,244工廠做交流重力的研究,是國-防科技局負責撥款審批以及項目驗收。 他們是來找周敏華副局長。 周敏華是244工廠的頂頭上級,也負責相關的研發撥款。 “我們已經申請好了,就和你們實驗室一起做研究?!?/br> 劉云利一路上不斷說著,“我們配合做研究,方向還是交流重力的技術,你們是主研究,但要照顧一下我們的方向?!?/br> “這次來就是做說明的,順便申請后續經費。如果能說服周副局長,撥款個幾千萬還是很輕松的?!?/br> 如果只是來做說明,王浩倒是興趣寥寥,但談到撥款經費就有興趣了,他現在已經體會到經費的重要性。 那些高端的研究,必須投入海量的經費,否則連實驗都做不了,研究就根本無從談起。 劉云利和王浩一起到了科技局大樓,到門口就看到了一個熟人,是航天局的系統工程司的劉榮興。 “王教授,來了?!?/br> 劉榮興熱情的招呼了一聲,“我聽周副局長說你要過來,特別在這里等著的?!?/br> “你怎么也在?”王浩有些好奇的問道。 劉榮興道,“今天徐局長也在,我們剛參加了航天技術會議?!?/br> 徐局長,名字叫徐保功,是國-防科技局的局長,也是國家工業副部長、航天局局長,絕對是科技領域的大人物。 王浩跟著劉榮興一起進去,到二層樓道的時候,就看到了徐保功和周敏華。 兩人是聽到王浩過來,特別來迎接的。 現在王浩的地位早已不同,他可不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教授,而是國際最頂級的數學家,國內科學領域的頂尖人物。 徐保功熱情的把王浩迎進了辦公室,“王教授,我聽說你要來,就一直在這里等著,終于是把你等到了?!?/br> “您客氣了?!?/br> 兩人寒暄了幾句。 徐保功也直奔主題,“你這次來,是談那個反重力研究?” 王浩道,“我們的研發需要更多的經費,但是全靠科學基金會很困難,我們和244工廠合并了項目,還是要過來談一下?!?/br> “這個不著急談?!?/br> 徐保功笑道,“其實,我和劉司長在這里等著,是為了另一個研究?!?/br> “哦?” 劉榮興開口解釋道,“我們剛進行了航天技術的研討會,有幾個重大的技術需要攻關,其中牽扯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問題,一群專家去討論,也沒有個確定的結果?!?/br> 他說著搖了搖頭,“就是想咨詢你這個頂尖數學家?!?/br> 王浩聽著點頭。 劉榮興繼續道,“我們的液壓火箭回收技術還不成熟,其中牽扯到一個大范圍的推力調節技術,這個技術的核心在于計算、在于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方面,我們倒是可以慢慢去完善,但是具體的計算,一定要非常精細?!?/br> “所以,我們的就想到了你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