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75節
王浩不想去參加數學家大會,主要是因為跨國,而且他不是自己一個人,身邊還有兩個帶有官方色彩的安保人員,要申請出國就會很麻煩。 另外,菲爾茲的獎金也并不多,也只有一點五萬加元。 即便不去參加頒獎,獎金和證書也會送到手里,過去參會主要目的還是和其他學者交流。 現在他并沒有這種需求。 很快。 三天時間過去了。 今天早上,王浩吃過早飯回到實驗室,就看到張志強頂著黑眼圈,一副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張志強走過來道,“我昨天熬了一個晚上,程序終于調試好了?!?/br> 王浩感到非常驚訝,“完成了?” “完成了?!?/br> 張志強很肯定的點頭。 王浩頓時更驚訝了,他預計程序設計要五天以上的時間,再加上調試代碼就要六天,甚至一個星期。 結果三天就完成了? 他上下打量張志強的樣子,心里忽然產生了一種,類似于資本家壓榨工人的愧疚感,同時也帶有一種工作快速完成的爽感。 “這難道就是老板喜歡壓榨員工的原因?” “員工壓榨一下,就能快速完成工作,付出的還按天計算的工資……” “這效率也太高了!” 王浩思考了搖搖頭,趕緊對張志強說道,“你快去休息一下吧,看你這個樣子……” “一起看看吧,現在休息等于前功盡棄,我想著今天白天就開始計算,估計計算要一整天時間?!?/br> “好吧?!?/br> 王浩猶豫著還是同意了。 他當然不是資本家,張志強也不是被壓榨。 他并不是按天結算工資的,拿到的是項目勞務費的分成。 常規的項目勞務費占比百分之十,和武鋼合作的項目是王浩的個人項目,做幾天時間不能給太多,他已經想好要就拿出項目經費的百分之一作為成本。 八萬,也不少了。 八萬是項目的成本,包括張志強、李鑫、張益信三個人的勞務費,也包括使用實驗室服務器的費用。 后者使用三天,就當做是兩萬的支出,剩余還有六萬快,就讓三個人分分了。 張志強的工作完成的確實很好,程序調試的一切順利,并沒有再出現什么錯誤。 接下來就是把程序放進服務器,然后針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 他們預計需要一整天時間。 王浩依舊是不急不慢的等著,工作都交給張志強和兩個學生完成,到第二天的時候分析還是結束了。 他就根據分析的結果開始進行計算、歸總,再繪圖,分析的結果就是幾個圖表。 每一種鋼材對應兩個圖標,一個是和溫度之間的關系,一個是和磁場強度之間的關系。 幾個圖表放在一個文件中,并標注出了最高點的數值。 這就可以了。 他隨后就把結論發給了王基銘,項目到此還沒有結束,還需要武鋼那邊進行實驗驗證。 如果實驗結果和分析結果存在太大的差異,就還要重新進行分析。 王浩對此是有信心的。 只要最初的數據沒有問題,他的分析結論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 武鋼研究院。 一樓的中心會議是正在舉行實驗論證會議。 研究院幾十個人參加會議。 王基銘坐在最前面,聽著會議上的討論,也感覺有些頭疼,他們正在準備新的實驗。 這主要還是因為,王浩那邊的研究還沒有開始,王基銘以此判斷,項目想完成就很困難了。 “宗權,咱們還是要靠自己?!蓖趸懶÷晫Χ∽跈嗾f道,“還是要啟動大型實驗。這次一定要做的漂亮,真正讓研究有進展?!?/br> 丁宗權點頭道,“這次的實驗規模要大一些,投入這么多肯定會有進展的?!?/br> 他們正在商討的就是大型實驗。 這一次實驗預計耗資超過八百萬,目的就是要在研究上有進展,所謂的進展就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降低鋼材生產線的次品率。 這是常規的研究方式。 每一次實驗取得一點點的進步,而每一點點進步的積累都非常重要。 一口氣花費八百萬的大型實驗,還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研究院好多核心人員都來參加了會議。 他們針對實驗討論個不停,連續研究了一個上午,還是沒有拿出確定的方案。 王基銘聽的頭都大了。 他是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但也沒辦法自己決定該怎么實驗,實驗的各個部分,還是要其他專業小組來分析拿出方案。 王基銘用力揉了揉額頭,才發現手機正震動著。 他拿出手機掃了一眼,看到是王浩打來的,就馬上按下了接聽鍵,就聽到對面王浩說道,“王院士,那個項目,結果發給你了?!?/br> “你們先實驗看看,如果沒什么問題,就等我再整理一下分析過程再發給你們?!?/br> “如果有問題,也仔細說一下,把實驗數據再發過來?!?/br> 王基銘直接聽愣了,“你完成了分析?” “對???” “這還不到一個星期吧?” “有什么問題嗎?”王浩滿是疑惑的問道,“你們這個又不是大研究,而且主要是用電腦分析,我們這里有性能很不錯的服務器?!?/br> 王基銘一時間被問的語塞了。 他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半天才憋出兩個字,“好吧?!?/br> “我知道了?!?/br> 隨后放下了電話,愣在原地好半天,直到丁宗權問起來,才開口道,“今天不用討論了,我們準備一下,驗證王浩那邊發過來的數據?!?/br> 他說完還是感覺不對勁,忍不住對丁宗權道,“不是……宗權,你說說!” “他怎么就能這么快分析出結果?還說什么研究簡單?” “如果簡單,我們這群人,到底在這里干什么!” “……” 第二百零一章 加劇內卷的當事人,東港的尷尬以及巔峰的期待 一個星期前,說把項目忘記了,還沒正式開始研究。 一個星期后,完成了。 王基銘不能理解王浩的研究速度,僅僅過了一個星期時間,怎么可能就完成了呢? 如此重大的實驗分析,他們找了兩個團隊詢問,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王基銘對于王浩還是信任的,他知道王浩不可能平白的說已經完成,肯定是通過分析得出來了一定的結論。 “是所有都完成,還是只完成了一半,需要實驗配合參考繼續研究?”他心里很是不確實,就趕緊看了一下內容。 王浩發過來的就幾張圖表,上面標注了磁場強度和材質的關系,以及溫度和材質的關系。 圖表的內容清晰明了。 一看就知道已經完成分析,結論甚至都擺在了眼前。 丁宗權是和王基銘一起看結論的,他根據數據馬上做了個計算,看著計算出的數值非常驚訝,他馬上問道,“院長,王教授發過來的是最后的結論,還是大致的分析判定?” 兩者是有區別的。 如果只是整體做一個簡單的分析,也能夠得出一定結論,但沒有精細的分析,結論肯定會很不準確。 這時,讓他們去做實驗驗證,目的就是利用新的實驗數據,來繼續做精化分析。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圖表上的內容已經是最后的結論。 兩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的。 王基銘也不能確定,王浩并沒有在電話里說清楚,但他也沒有再去問,因為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都需要做實驗驗證。 丁宗權道,“按照這個數據來說,每一種材質的鋼裂紋發生幾率都會大大降低?!?/br> “鋼裂紋就是出現次品的主要原因,我們的次品率也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大降低?!?/br> “數據應該會超過百分之七十?!?/br> 王基銘聽了也深吸了一口氣,“別說能達到全部效果,即便只有三分之二效果,也夠完成預期目標了?!?/br> 他們做研究的目標就是把次品率再降低一半。 這樣就能把次品率控制在0.5個點以內,甚至是0.25個點以內,也就達到了次品率極少的范圍,生產線的技術可以說是成熟了。 他們持續在項目上做研究的目的,也是為了降低次品率,讓生產線的技術更加完善,但現在也只是比最開始有了一些提升,距離百分之五十的目標還差的很遠,數值上來說,也只比最開始提升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不管情況是什么樣,我們都馬上進行試驗證?!?/br> 在和丁宗權分析了一下結論以后,王基銘馬上做出了決定,會議室的人都還在,他就直接交代起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