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72節
近兩年時間,他在學校里過的很不好,都快成為人人喊打的存在,尤其是數學院的幾個教授,碰到就根本沒有好臉色。 他最開始還覺得類似的事情,忍忍就過去了。 后來王浩又完成了各種研究,名氣變得越來越大,同時他的名聲在學校里也臭了。 很多人對他的形容都是‘東港的罪人’。 但是,黃益春還是堅持每天上班,盡量不讓人挑出問題,因為他出去根本不可能找到類似的工作。 如果從崗位上離職,他就只能提前過退休生活了。 重要的是,連退休金都沒有。 現在他距離退休還有幾年時間,想著熬一熬就過去了,但真是感覺度日如年。 即便是職權范圍內的一些問題,他連話語權都沒有,參加學校的一些會議,就只能當個旁聽的觀眾。 聽到王浩要來東港大學做報告,黃益春就想著翻盤的機會來了。 他知道自己做什么能夠挽回形象。 很簡單,把王浩挖回來。 只要能夠把王浩重新勸回東港大學,一切都會成為過去,也許他還能成為學校的英雄? 不管怎么說,他都能夠重新抬起頭,洗刷掉身上的污點,甚至可能直接再做回主任的位置。 現在主任位置依舊空懸,似乎就是等待著他重新就職。 “到時候,怎么做呢?” 黃益春仔細想著,“王浩就是東港人,他肯定是想回來的,只是缺少臺階?!?/br> “到時候就低頭認錯,再不行就下跪認錯,求也要把他求回來,給他足夠的臺階下?!?/br> 他根本沒有考慮面子問題,因為現在他已經沒有面子了。 如果下跪能把王浩求回來,到時候其他人會怎么說?他們會說‘黃益春為了東港大學的發展,下跪求來了王浩’。 那可不是沒面子,而是聽起來很偉大! “到時候,再把責任都推到陳建林的身上,王浩應該還不知道,陳建林已經被調查了吧?” 因為缺少相關消息來源,黃益春倒是不能確定。 但是,增加了陳建林被調查、合金實驗室上下被調查的消息,也足夠讓王浩解氣了吧? 他解了氣,有了臺階下,還會拒絕回來嗎?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東港大學重啟解聘調查,王浩拒絕菲爾茲的理由! 黃益春想的有點太簡單了。 他依舊只是把王浩當成了一個‘很有成果’的學者,下意識還覺得對方還很年輕,只是個高校教授,總歸不是頂級的院士,個人影響力上來說,還沒有達到頂尖的層次。 所以,他認為王浩還會希望回到東港大學,回到母校的頂尖學術研究平臺上。 可實際上,王浩早已今非昔比,影響力也是非常驚人的。 他選擇回到東港大學做報告,對有些人來說是期待的,比如他的老師、同學、朋友,或是其他無關的人。 但對于與‘解聘事件’相關的人,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輿論的反應也是如此。 當王浩即將在東港大學做ns方程證明報告的消息傳出去以后,輿論對此的反應并不是期待,而是重新討論起了‘解聘事件’。 王浩和東港大學之間的糾葛,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曾經還登上過輿論熱門話題。 有人專門把事件理個清楚,讓其他人也能看個明白。 現在王浩的名字再次和東港大學聯系在一起,自然又讓人想到相關的事情,同時,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當時東港大學為什么不經過詳細調查,就快速解聘了王浩?” 這個問題提出來,立刻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在這個問題上,東港大學并沒有給過明確的回應,只是據說有個教務的官員被停職,后來就沒有其他消息了。 在輿論慢慢發酵以后,一些新的消息也被挖了出來。 比如,當時被停職的黃益春,依舊擔任教務副主任。 比如,東港大學合金實驗室正在被紀-委調查,并且已經有好幾個人被隔離審查了。 伴隨著一個個信息被挖出來,輿論的質疑聲就更多了。 合金實驗室已經可以確定,里面肯定有一系列的問題。 不過之前,東港大學已經發布公告,確定實驗室的實驗問題和王浩無關,所以問題的焦點就變成了,“為什么東港大學不經過詳細調查,就直接決定解聘了王浩?” “是誰做的決定?” “這種解聘是否合法合規?有多少人參與其中?其中是否有人和合金實驗室有勾連?” 類似的討論,爆發式的在網絡中發酵。 一些官方的媒體,都做出事件相關的評論,《新華青年報》就發表了評論說道,“我們不能寒了科研工作者的心!針對解聘事件,相關高校務必給出確切回復?!?/br> 官媒的態度就代表了上級部門的態度,一時間輿論就變得更火熱,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輿論,已經壓不住了。 東港大學的行政部門一時間手足無措,以往面對輿論的焦點問題,一般方法就是先平息輿論。 不管是利用什么樣的手段,把輿論壓下去,再慢慢去解決問題。 現在他們沒辦法這么做,一則因為官媒已經表明了態度,換句話說,上級部門都在盯著這件事。 其實想想也是很正常的。 合金實驗室的問題可不是小問題,高校的科研機構爆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在上級眼里當然沒什么好的形象。 另外,也必須考慮王浩。 現在去打壓輿論,就等于去打壓王浩,但是王浩能打壓嗎? 王浩可不是當初的小博士了,他已經是國際公認最頂級的數學家之一,再能夠完成ns方程的論證,就會成為國際第一的數學家。 這種級別的數學家怎么去打壓呢? 如果和學校不相干也就罷了,但王浩同意到東港大學作報告,而且事情已經被宣傳了出去,他們還邀請了很多國際的著名學者參與。 現在就尷尬了。 如果把輿論強行壓下去,王浩一生氣,臨時變卦決定不來怎么辦?他有很多的選擇,也可以去其他的高校,其他高校也巴不得王浩能夠到來。 到時候,東港大學就成了全世界的笑柄。他們做了大量的宣傳,最后做報告的主角卻去了其他高校。 但是,放任輿論擴散也不行,東港大學的名聲會變得很臭。 大學的領導層知道必須要做點什么,東港大學怎么說也是百年的高校,學校的聲譽還是非常重要的。 很快。 東港大學校長林玉良院士,就從科學院返回了大學,他親自上陣主持會議,決定重啟對解聘事件的調查。 “我們要自查自省,尋找自身的問題,來給公眾一個交代,同時,也是給王浩教授,給學校里的教職工們,一個滿意的交代?!?/br> “這次的原則就是,所有相關人員,只要當時參加了會議,都要調查。還有解聘過程中,所有有關聯的人?!?/br> “我相信,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辜的?!?/br> “即便是什么都沒有說,什么都沒有做,但明顯不合規的過程,為什么不提出反對意見呢?” 林玉良非常嚴肅認真的說道,“這件事,我已經有了詳細了解。當時真正站出來反對的就只有幾個數學教授,他們還是后來知道的消息?!?/br> “其中,潘衛國教授反對的最激烈,可根本沒人在乎他的意見,有沒有這件事?” 林玉良帶著惱怒連續質問了好幾句。 好幾個人都低下了頭。 在會議結束以后,東港大學很快發布了新的公告,宣布要重啟對于解聘事件的調查。 首先被處理的就是黃益春,他幾乎是立刻收到了消息。 他被解職了。 解職,不是停職。 不管事情調查的怎么樣,他的工作都直接沒了,以后東港大學再無他的容身之所。 …… 輿論依舊在發酵。 王浩一個人霸占了好幾條熱門話題,也有很多的記者過來采訪,他身上的輿論性太大了。 一個是討論熱火的ns方程,另一個則是針對東港大學解聘事件。 西海大學組織了官方的發布會,王浩坐在正中央公開接受了采訪。 首先談到的就是ns方程的問題,這是國際數學的焦點問題。 “我確信已經完成了ns方程的證明?!?/br> 王浩很認真的說道,“這個證明是在上一個證明的基礎上進行的?!?/br> “我之前論證了常規取值范圍下ns方程解集的光滑性,而現在是更進一步,把范圍擴大到無限取值?!?/br> “證明是圍繞著計算邏輯進行的……” 接下來王浩說了很多專業的東西。 和以往不同的是,采訪記者們都很認真的在聽,即便是聽不懂也要記錄下來。 這些都是報道素材。 在說了一大堆專業的問題以后,記者的提問也轉到了輿論上,“王教授,為什么選擇在東港大學做報告?” 王浩坦然說道,“在國內數學理論研究方面,東港大學在偏微分方程領域很有權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