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51節
…… 去了一趟武鋼研究院,擔任了招標的項目評審,找出了合金實驗室的報告問題,順便幫彭輝爭取到了項目。 下午的時候,又和研究院談了個八百萬的橫向項目。 王浩感覺收獲滿滿。 等晚上回酒店的時候,他帶著疲憊躺下就睡了過去。 第二天早上的酒店餐廳里,他才重新見到了何毅等人,就和他們一起去了科學基金會。 一路上何毅都在說著,“昨天就開始說起了項目情況,讓我們配合首都大學的基礎科學中心?!?/br> “昨天聽了一天,心里也有底了,這個項目是對交流重力的研究,但主方向就是做實驗、記錄數據,配合基礎科學中心那邊,完成最主要的機理分析?!?/br> “幾千萬的經費,就是不斷的做實驗,做研究?!?/br> 王浩聽的有些疑惑,“是誰說的讓我們配合基礎科學中心的?” “鄧丙河教授?!焙我愕?,“他們說對這個項目的定義是這樣的?!?/br> “我怎么沒聽吳院士說過?”王浩皺了皺眉。 何毅想了想道,“應該是還沒說到吧?” 王浩點了點頭,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何毅就問起了王浩昨天去武鋼研究院的事情。 王浩簡單解釋了一句,“就是參加了個項目評審,順便聊了一個橫向的項目?!?/br> 何毅對前面不關心,但聽到聊項目就好奇的問道,“橫向項目?什么項目?咱們學校沒有條件做武鋼的項目吧?” “是個數據分析項目?!?/br> “計算機?” “數學計算機?!蓖鹾频?,“就是那種他們實驗中有一大堆數據,但是想分析很困難,就找我幫忙分析一下?!?/br> 何毅聽著都感覺復雜,他問道,“既然是項目,也有經費吧?這種應該算你個人的,對不對?” “對?” 何毅還沒說話,顏靜則好奇的問道,“多少經費???” “不多?!?/br> 王浩搖了搖頭,不想在經費上多說什么。 肖新宇笑道,“王浩,經費還保密啊,說說吧?要不我猜一下,這種數據分析項目,估計都是二、三十萬,那我就猜三十萬?!?/br> 何毅和顏靜一起看向王浩。 王浩猶豫著道,“再高一點吧?!?/br> “四十萬?” “再高一點?” 肖新宇疑惑道,“這種個人項目還能有一百萬?” “比一百萬再多一點?!?/br> 何毅和肖新宇互相看看,都不知道該怎么猜了。 顏靜干脆問道,“多少?你干脆就直接說吧?!?/br> “八百萬?!?/br> 王浩很平淡的說出了個數字。 顏靜半張著嘴愣了好半天,滿是不解的嘆道,“這叫多一點?你一個人接的數據分析項目,經費八百萬?” 何毅和肖新宇呆愣著,沉默了好久好久,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他們一個實驗室努力了好多年,終于申請到超過二百萬的項目,王浩去了一趟武鋼研究院,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談好了八百萬的項目。 項目還是歸屬個人的,不是針對一個實驗室。 這怎么說理??? “也不是針對個人吧,我覺得自己完成有點困難,還是要找人幫忙的?!?/br> 王浩思考著說道,“就找張志強吧,祁曉教授也可以,我還有兩個學生也能幫幫忙,這種研究也不一定能有成果?!?/br> “其實我不是很想接,手里的項目已經夠多了?!?/br> 他說著搖了搖頭。 接下來一路都很沉默,每個人的心情都很復雜。 好在很快就到了科學基金會。 最近幾天,科學基金會的超導辦公室,都是討論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方向,以及和其他超導研究的關聯問題。 后者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個理論項目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超導的機制研究是一個很大的方向,很多機構都在做相關的研究,相互之間肯定存在關聯。 今天的內容也一樣。 因為王浩昨天沒有到,上午討論開始就讓他說一下看法,也就是說一下,和交流重力實驗相關研究方向的想法。 王浩簡單的說了一下,大體上就是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進行材料相關的差異分析。 另外,同一材料改變超導材料的構造布局,來研究的交流重力的變化,不同材料也可以做同樣的實驗對比分析。 這些是肯定能出成果的方向。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討論,每個人可以發表看法,也可以相互之間進行交流。 會議就只是單純的討論而已,目的就是一起去想、去思考、去論證,并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記錄總結,匯總在一起去討論。 正式會議要在下周才進行,之前就是為會議內容做準備了。 現在也是準備的一個環節。 上午的討論到了最后,鄧丙成進行了總結說道,“交流重力方向研究超導機制,和高溫超導機制研究是有重復性的?!?/br> “所以讓物理實驗室輔助配合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的項目,一起溝通交流數據,出成果的可能性更大?!?/br> 鄧丙成的幾句總結,讓王浩不由的皺起了眉頭,再想想何意說的‘配合基礎科學中心’,就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 等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王浩拉著樊慶學問了起來,“鄧丙成說的輔助配合基礎科學中心是什么意思?” “王教授,你問這個??!” 樊慶學道,“我們之前討論過,你們這個項目同樣是研究超導機制,和基礎科學中心的項目很相似,只不過方向和手段不同?!?/br> “所以,你們最好是有一個信息溝通交流的過程,一起配合才更容易出成果?!?/br> 這個倒是能理解。 王浩繼續問道,“既然是一起溝通交流,為什么我們是‘輔助配合’的一方?” “主次項目!” 樊慶學解釋道,“有一些大方向的項目要分主次,否則都是平等的,交流能有多少就很難說了?!?/br> “我們輔助配合要做什么?”王浩還是有些不理解。 樊慶學道,“數據共享,實驗配合等等,主要就是這些?!?/br> “他們的數據會共享給我們嗎?” “當然不會?!?/br> 樊慶學搖頭道,“他們是主項目,你們是次項目,次項目向主項目數據共享?!?/br> 他說著小聲道,“其實我不支持這種劃分方式,因為好多人覺得兩個項目,只是研發方向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所以就想進行合并,一起研究、共同研究,更容易出成果?!?/br> “但是,問題也是有的,次項目向主項目單方向數據共享,其實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分享成果,實驗方面也要配合,等于受制于人?!?/br> “當然了,王教授,我不是要挑撥離間,這個事情就是這樣的?!?/br> 王浩問道,“為什么他們是主項目?這個是怎么確定的?還是已經決定下來?” “那倒是沒有?!?/br> 樊慶學道,“現在都只是在研究討論,一切還是要等正式會議?!?/br> “不過……” 他搖搖頭道,“因為很多人支持這種方式,你們想爭取獨立項目也不容易,最少要證明,你們的方向是獨立的,或者證明你們的方向比基礎科學中心方向更重要?!?/br> 王浩思索著點點頭。 …… 王浩當然不愿意做‘次項目’,主次項目說是一起共享數據,但實際上,數據是單方向的共享。 他們做了‘次項目’,就等于延續基礎科學中心的超導項目,實驗方面要配合對方,自主權就會受到限制,可以說是受制于人。 因為數據方向的共享,成果一定程度上也是共享的。 這就是問題了。 王浩回到了酒店以后,很嚴肅的和其他三人說了一下,“我們這個項目,不能掛靠在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的項目之下?!?/br> “這一條,我絕不接受?!?/br> “如果最后討論是這個結果,我們就不要項目了,讓他們直接給基礎科學中心?!?/br> 這一句話說出來讓何毅、肖新宇都感覺有些驚訝。 他們聽到說要做次項目,也覺得怪怪的,但仔細想想,掛靠在首都大學的項目下,似乎也沒什么。 其實也是有好處的,好處就在于沒有太大壓力。 王浩當然不會這么想,他不是為了做項目而做項目,而是為了真正做研究,希望能夠從研究中有發現。 這種情況下,失去了研究的自主權,還有什么意義? 他又不是機器,項目經費也不是給他個人的。 何毅想了一下,說道,“那我們怎么做?王浩,我們都聽你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