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46節
…… 上午十點鐘。 研究院的招標會議正式開始。 正式會議就是在一個大廳里,參加的人有幾十個,其中包括七名研究院的專家,四名武鋼集團的人,再加上多出來的王浩,評審人數總計有十二人。 會議還有研究院分管特定項目的人員參與,也包括一些行政相關的人員。 當然也少不了兩個主角,彭輝和陳建林。 彭輝帶著萬益明來的;陳建林帶的人也不多,只有徐寶生以及另一個研究員余勇。 會議最開始就是王基銘做一個總結,“我們這個招標項目,針對的是強疲勞荷載環境用超強鋼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br> “這是國家級的重點項目,招標的單位需要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創新方向?!?/br> “橫向資助經費,已經確定為七千三百萬人民幣,參與的機構分別是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研究實驗室……” 彭輝站起來揮了揮手。 “以及東港大學的合金工程技術實驗室?!?/br> 陳建林也朝著其他人揮了揮手。 “那么接下來項目會議就正式開始了,先請金屬研究實驗室的彭輝教授來做陳述?!?/br> 彭輝手里拿著資料,站起來介紹道,“我們金屬實驗室完成國家重大項目,去年在β鈦合金研究上,有了重大成果?!?/br> “針對現在的項目,我們有增強鋼材強度的經驗,在研究方面,我們主要考慮投入更多精力在于疲勞鋼材的研制……” 他詳細說了起來。 會議室的人都聽著,王浩并沒有認真的聽,他仔細看著手里的兩份申請報告。 丁宗權則在旁邊幫忙做著解釋,“金屬實驗室的優勢主要在于,對于增強鋼材強度上有經驗?!?/br> “其實他們這種經驗就足夠了,項目只是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有一定創新性就可以?!?/br> “但是陳建林拿出的報告,優勢實在太明顯了,他們在疲勞載荷上有經驗,而且有一定實驗基礎數據支持?!?/br> “我們已經仔細論證過,那些數據都是真實的,這個研究主要就是增強鋼材的高強度疲勞載荷?!?/br> “陳建林的申請報告內容,更加貼近項目需求,正常來講,肯定是和他們進行合作?!?/br> “但主要是合金實驗室的問題,數據也很難說,具體是不是他們做的實驗也不清楚?!?/br> 王浩看著兩份申請報告,再加上丁宗權的解釋,也明白過來了。 強疲勞荷載環境用超強鋼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是武鋼研究院接到的國家重點項目,并不獨屬于武鋼集團所有。 強疲勞荷載,也就是非常特殊的環境。 比如,戰斗機渦扇發動機內部。 比如,大型飛機的支撐結構。 再比如,航母、潛艇等軍用艦船的抗壓機構。 等等。 這些部分的鋼材結構,需要適應高強度的疲勞載荷,好多人說國內的戰斗機,支持飛行的時間短,原因就在于內部材料結構,抗載荷能力差。 包括鈦合金、鋼材以及其他材料都一樣。 如果抗疲勞載荷的能力差,材料部件長時間運作就會出現損壞。 所以項目的關鍵就在于‘增強疲勞載荷’,而不是‘增強鋼材強度’。 在鋼材強度上來說,現有的強度已經足夠了,并不需要繼續進行提升。 當然,鋼材強度上的提升研發經驗,也是有幫助的,比如某種鋼材,抗疲勞載荷能力強,但強度相對差一些,也可以繼續提升來增強。 但是相對增強疲勞載荷來說,增強鋼材強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當王浩正理解著項目以及申請報告的時候,彭輝已經完成了發言,下一個就輪到了陳建林。 陳建林開口也是介紹了合金實驗室,隨后道,“我們抗疲勞載荷的研究上很有經驗?!?/br> “一些基礎的實驗都和這項研究相關?!?/br> “去年我們參與了超薄帶項目研究,雖然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但主要是因為方向有問題,而不是我們的研究有問題?!?/br> 現在他也知道了這件事。 “即便如此,我們也在研究上有了很大進展,這個項目上來說,我們會配合研究院,繼續在抗疲勞載荷的關鍵技術上進行探索?!?/br> “我們的優勢在于……” 陳建林的話音鏗鏘有力,聽起來都讓人感覺信心十足。 王浩聽著都不由得佩服起來,不說兩份申請報告怎么樣,陳建林說起話來確實更能讓人相信。 相比來說,彭輝的話音也很有力,但只是大嗓門而已。 等陳建林做完了陳述以后,對外的正式會議就結束了。 陳建林和彭輝一起走了出去。 會議室里的人則開始了討論,每個評審都會進行發言。 有人說支持陳建林,因為陳建林的報告更貼近于項目方向。 有人在支持彭輝,因為彭輝的實驗室剛完成了大項目,而陳建林的實驗室則截然相反,去年差點成為材料研究最大丑聞,竟然還出現了一個拿著實驗資料要飛國外的研究員。 會議顯得有些混亂。 參與評審的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包括副總經理吳林龍。 吳林龍是這么說道,“我們不能因為去年的事情,就影響今年的事情。合金實驗室畢竟還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br> “實驗室出了一個有問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這樣?!?/br> “在履歷上來說,陳建林可不比彭輝差?!?/br> “拋開其他因素,只談項目申請,合金實驗室明顯更優勢,我們這個項目,需要的就是研究抗疲勞荷載的共性關鍵技術?!?/br> 等吳林龍坐下來以后,主持會議的王基銘看向了王浩,“王教授,你也來說兩句?”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申請報告,思考了一下說道,“我臨時來當個評審,也就說說自己的看法?!?/br> “就像是吳經理剛才說的,很明顯的,合金實驗室的申請,更符合項目研究方向?!?/br> 聽到王浩這么說,其他人都感覺很驚訝,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是偏向于支持彭輝的。 有人不由暗自琢磨,“難道王浩和陳建林還是老交情?” “不可能吧?” “如果有陳建林站出來幫他說話,當時他就不可能被東港大學解聘!” 王浩沒理會其他人的想法,繼續道,“但我覺得問題就在這里,他們的申請報告實在太完美了!” “這個報告完美到找不出任何問題,完全符合項目研究方向,而且還有最基礎的實驗數據支持?!?/br> “這個事情也太巧了,巧到了讓人不敢相信?!?/br> “從數學上來講——” 王浩站了起來,他走到邊側一個白板上,拿起了筆寫了一行列式。 其他人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全都認真的看了過去。 怎么說著話,就開始說數學了? 王浩指著剛才寫的列式,解釋道,“我不知道合金實驗室,這么多年做過多少的項目,但是我們可以假定一個數據,一個偏高的數據?!?/br> “我們把這個數據定義為s,但他的數值肯定是在一百以內的區間?!?/br> “這個區間已經不小了吧,假定他們過去20年做過一百個項目,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br> 其他人聽著不由點頭。 二十年做一百個項目,那怎么可能呢?別說是一百個,能有五十個就不錯了,還要包括一些小的項目,甚至大部分都是小項目。 “我們還能知道一個數據,所有的和合金相關的研究中有多少,會和抗疲勞荷載有關呢?” “其實這是可以調查的,但現在我只是用數據來說明?!?/br> “你們都是專業的,如果我把這個幾率定為百分之二十,相信沒有人會反駁吧?!?/br> “這個幾率只能高不能低?!?/br> 其他人繼續跟著點頭。 王浩繼續道,“在一個項目中需要做多少實驗呢,我們還可以定一個數據……” 他連續定義了好幾個數據以后,就開始了詳細的計算。 一邊計算還一邊講解著。 其他人有些東西是聽不懂的,但王浩講解的非常細致,一些東西很容易理解,即便是不能理解,只要記下來也不妨礙繼續聽。 王浩連續講解了十五分鐘左右。 他的計算速度是非??斓?,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解上。 他隨后做了個總結,“所以按照這個數據來說,合金實驗室只有不超過百分之五的概率,可以拿出現有的這么多的實驗數據基礎資料?!?/br> “我認為正常應該不超過百分之一,相信到現在,這個判斷沒有人能反駁吧?” 王浩說著眼神掃過吳林龍、張小弟、夏榮、謝克華幾個人,他們每個人都沒有任何異議。 其實他們也想說點什么,但是…… 面對復雜的數學,而且是有理有據的分析,他們想反駁都不知道該說什么,難道還說自己聽不懂嗎? 到時候,臺上的年輕人,大概率不介意再講一遍,同時,也讓大家清楚他們的數學水平很差。 那肯定不行。 “即便合金實驗室做的研究,正巧在這百分之一以內?!?/br> 王浩繼續道,“我們可以綜合剛才的數據,繼續進行分析?!?/br> “這些數據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做計算卻非常簡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