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28節
“他們一個實驗就提升這么多,0.9%??!” “我完全沒有弄懂為什么,他們感覺比我專業的多,尤其在理論論證上……” “實驗的專業性倒是差一些,但他們的研究方向肯定是正確的?!?/br> “我最開始覺得他們沒有機會,現在覺得……” 樊慶學說著搖了搖頭,他完全推翻了自己的判斷,認為物理實驗室比其他兩家機構更有機會,他們只進行一個實驗的進度就這么大。 如果能保持住這種進度,其他兩個機構可以直接放棄了。 吳暉聽了感覺很詫異,還是道,“他們能完成復刻交流重力實驗,就是其他機構沒有做到的,專業一些也正常吧?!?/br> “看來,物理實驗室還是有機會的?!?/br> 吳暉專門負責交流重力實驗后續項目跟進,他了解的信息更多一些。 交流重力場對比研究實驗,是三個超導研究團隊的競爭,而研發成果評判也是很容易的,一個就是看具體的報告。 什么因素和交流重力場有關,具體的相關性如何,報告做的越細致,自然成果就越好。 另外就是看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數值,這個是能夠直接對比出來的。 2.5%~2.6%,已經是很高的數據了。 現在研發才只是剛剛開始,其他兩個機構的實驗也有提升,但基本都是在2%左右。 吳暉思考著說道,“他們現在進行一個實驗就領先了,但是后續也很難說?!?/br> “希望能繼續保持吧?!?/br> “超導重點實驗室,再加上基礎科學中心,兩大超導機構啊。要是物理實驗室完成的更好,那可就有意思了……” 吳暉說著都笑了。 兩大超導的重點機構,都做同樣的研發,竟然沒趕上一個小實驗室? 想想都很有意思??! …… 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 樊慶學認為實驗的效果非常好,王浩卻對實驗進展有些不滿意。 他們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和交流重力場有關的因素以及具體的相關性。 雖然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提升比較大,但是在因素的排除上進展并不大,他們只是排除了一些,很明顯無關的因素,真正的進展還是在腦子里,而沒有體現在實驗上。 王浩認為使用復雜化學分子,也就是有機類的超導材料,實現交流重力場的效果會更好。 但是,暫時沒有條件做類似的實驗,他們手里沒有有機分子類的超導材料。 接下來的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一個就是多種超導材料特性研究,也就是看看哪一部分材料,對于交流重力場的效果更好。 第二就是大研究了,也就是節點布局方式。 這個研究是個大方向,肯定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其他兩大機構不太可能在節點布局上進行改善,除非是能申請到更加大型的項目。 王浩還是希望能有一些進展。 第三就是研究場力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就是交流重力場和磁場是否存在關聯。 三個研究方向都需要進行很多次實驗、很多次論證,才能夠有確切的進展和發現。 好消息是,省里下撥的資金到賬了。 有了一定的資金支持,就可以連續進行實驗,物理實驗室每個人都投入到研究中。 年末。 實驗室給所有人放了十天的假,就只是春節的幾天,王浩也回了一趟家,和家人過了一個春節,大年初五的時候就再回到了學校。 他有很多事情都要忙。 物理實驗室的研究當然是重點,他希望研究項目能盡快完成。 其他人也都回來了。 像是何毅、肖新宇,因為就是住在西海市,他們就連春節當天都來了一趟實驗室,把研究當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年后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就在論證實驗總結中不斷循環。 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一次又一次的總結。 實驗室的每個人都認真投入進去,也讓研究的進展速度飛快,新學期剛開始兩個星期,實驗室就完成了第八次實驗。 這也是最后一次實驗。 “經費已經花的差不多了?!?/br> 何毅站在辦公室里,對王浩說道,“學校和省里的經費就這么多,想要繼續研究,除非等基金會的資助?!?/br> “應該也快了吧?”王浩問道。 “說是這幾天?!焙我愕?,“不過我感覺,我們的研究應該已經可以了吧?” 他有些不確定。 這種研究并沒有一個‘可以’還是‘不可以’的標準,因為有其他機構一起競爭,他們就想做的更好一些,但具體要做到多好就很難說了。 王浩思考著說道,“我也覺得可以了。我們改進了四節點結構,變成了八節點結構,這個改進,是其他實驗室完成不了的?!?/br> “而且我們已經把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提升到了6.5%,即便再繼續實驗也很難有更高提升了?!?/br> 后者的交流重力場數值是可能被超越的,但前者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四節點結構改進為八級點別結構,最重要的是沒有理論支持,他們是通過論證對技術進行的改進。 研究的深層次目的就是,就是弄懂超導現象的理論機制,沒有理論機制支持的情況下,技術的改進大部分都是‘碰運氣’。 所以,他們能夠在超導材料布局,也就是純技術上有提升,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果了。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說道,“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比其他機構做的更快,短時間又無法取得更大的突破,也沒有必要繼續進行研究了?!?/br> “這樣吧,何教授,你和肖教授一起對研究做總結,提交一份成果報告給數學物理科學部,我們提前做項目結算?!?/br> “看科學基金那邊的反應,如果情況好,我們就申請大方向的項目?!?/br> “這次,最低也要申請個幾千萬,甚至是過億的項目!” 王浩說的都非常期待,他已經有了大項目的想法,甚至是兩個想法。 一個就是有關繼續增強交流重力場數值的研究。 另一個就是根據交流重力場去研究深層次的超導理論機制以及物理機制。 這兩個都是很重要的方向。 王浩更期待后者的研究,因為只有弄懂深層次的機制,才能夠在理論的基礎上發展技術,他也希望能夠以此,來繼續自己的研究,構架出底層的數學體系。 前者則是直接技術上的研究,但重點是交流重力場的數值,也就是反重力效果的數值,但這項數值幾乎不可能提升到很高的數字。 只要不能提升很高的數字,就不會具有應用價值。 這種研究很大可能沒有意義。 王浩在辦公室里坐著記錄,也一遍思考著,吳暉忽然打電話過來。 他掃了一眼,按下接聽鍵,就聽對面說道,“王教授,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你們的交流重力場實驗經費已經確定了?!?/br> “五百三十萬,估計下個星期就能撥款?!?/br> “呃~~~” 王浩愣了一下,點點頭,“知道了?!?/br> “你不高興嗎?”吳暉對王浩的反應很疑惑,他覺得王浩聽到這個消息肯定會很高興,結果王浩只是說‘知道了’? 這是什么意思? 王浩有些猶豫,他不知道是否該告訴吳暉,他們已經準備提交成果報告了? 吳暉也沒有刨根問底,繼續道,“我給你透露個消息,向乾生的團隊,研究進展很順利,他們已經把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提升到了3.3%?!?/br> “據說已經準備做成果總結報告,甚至準備依靠成果,提交申請下一步的項目?!?/br> “你們的研究進展怎么樣?” 王浩猶豫了一下還是道,“很快你就知道了?!?/br> …… 科學基金會下撥經費當然是好消息,只是經費下撥的有些晚,他們已經完成階段性研究,準備提交報告,并申請下一步的項目了。 “所以說,科學基金會的工作效率太低了,一個確定的項目,從審核到經費劃撥,竟然還需要兩、三個月……” 王浩不只是對于物理實驗室項目的感慨,也是對于杰出青年基金審批的感慨。 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終于有消息了。 科學基金會出臺了項目資助公告,共計資助425項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其中數學與管理科學,資助經費為280萬。 王浩所申請的ns方程相關研究項目,自然也在資助項目的公示中。 這是個好消息。 西海大學第一時間就發布了學校公告,恭喜王浩獲得杰出青年項目資助。 這個消息相比去年獲得優秀青年項目資助影響還要小,因為王浩已經獲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杰出青年項目資助是很正常的,甚至說順序都顛倒過來。 大家的感覺就是應該先獲得經費資助,完成相關的研究,才能夠獲得獎項。 在已經獲得頂級獎項的情況下,在獲得研發經費資助,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對于王浩來說,多出280萬的經費還是很好的,最少不用為在為數學相關研究經費擔心了。 年后,好消息不斷。 這次和王浩的關系不大,是納微實驗室的研究。 納微實驗室和創微科技合作的高磁場微球篩分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對原來的方法進行了改進,終于達成了‘0.1微米’的篩分精度。 項目研究,已經實現了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