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05節
“還是有點可惜啊,就這么發布出來?!睆堉緩姸几杏X暗暗心痛。 后來一想和自己也沒有關系,頓時感覺就好太多了。 王浩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收獲。 之所以直接貼到了博客上,就是因為發表速度快,在系統的判定中,可沒有頂級期刊和博客文章的區別。 所以對應的論文數量又能夠增加了一篇。 【能力提升任務,第二階段:發表四十篇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40/40),可升級!】 “升級!” 王浩下達了升級指令,系統也對能力進行了刷新—— 【《教學的饋贈》(等級三),你的講解會讓其他人提升百分之六十的理解效率。同時,你的講解幫助其他人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思考,會百分之百回饋自身?!?/br> 【能力提升任務,第三階段:發表一百篇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40/100)?!?/br> “理解效率,提升百分之六十!” “升級需要一百篇……” 看著能力提升所需要的論文數量,王浩就只能苦笑的搖頭了。 雖然已經有了四十篇,但還需要六十篇。 “正常的速度,怎么也要兩年吧?” “兩年,還算是快了!” 能力提升最大的收獲有兩個,一個就是其他人的理解效率增加,百分之六十提升已經相當明顯了。 另外就是增加了一個任務數量。 【任務四】 這才是王浩最期待的。 任務數量增加一個,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同樣做講解,靈感回饋可以讓四個研究一起增加靈感值。 雖然只能有一個任務享受教學狀態的雙倍提升,但即便是沒有加成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他早就感覺任務數量不夠用了。 前面三個任務都是s級或s+級的難度,每一個想完成都非常非常困難,他甚至都有些后悔了,應該留出一個給平時的小研究。 現在終于又空出了任務,也讓王浩輕呼了口氣,“再也不增加大研究了,以后‘任務四’,就專門來做臨時的小研究?!?/br> “那種小研究,即便是放棄,也只損失少量教學幣,不會心疼?!?/br> …… 于此同時。 物理實驗室已經提交了項目報告,他們的項目歸屬是自然科學基金數學物理科學部。 數學物理科學部已經收到了報告,但并沒有人特別去在意,最初有物理學的專家評審看到,也只是掃了一眼,就把成果報告放在了后面,正常排隊進行查看審核。 兩天后,前面的報告都已經審核完畢。 胡江峰查看下一個報告,才注意到是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提交的有關‘交流重力研究’的報告。 “看我手里的這份,交流重力研究?我好像還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審核?!?/br> 胡江峰笑著對辦公室里的其他人說道,“當時就考慮,反正只是一個小項目,要是有成果最好,沒有成果也沒什么大不了,而且超導機制研究很重要,所以就給審核通過了?!?/br> “不過我感覺,這種項目不太可能有成果?!?/br> 旁邊的物理專家也說道,“這就是拿噱頭去申請經費,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西海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很小,還主要做超導的研究,根本申請不到基礎研究項目?!?/br> 其他人也跟著點點頭。 很多領域的研究就是這樣的,大項目都是頂尖實驗室在做,小的實驗室研究所很難申請到大項目,甚至就連幾十萬的小項目都不容易。 但是,小的實驗室也是需要經費的,否則根本沒有辦法展開研究,就會想辦法申請一些特殊項目。 交流重力的項目就屬于這個類型。 專家一看就明白情況,但有時候也會讓幾個項目通過,否則小實驗室一個項目都沒有,里面的研究員們就真是無事可做了。 這也是對于科研人員的支持了。 真的只是支持…… 即便是審核項目的專家,包括胡江峰,都不看好項目能有什么成果,一個是因為普通實驗室的研究員水平有限,另外就是項目經費太少了。 超導的理論研究是一個大方向,每年劃撥的經費就可以說是海量的。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首都大學的基礎科學中心,申請了個‘高溫超導材料與機理研究’的項目,一口氣就拿走了一億八千萬的資金。 想想。 同樣是超導的基礎類機制研究項目,一個獲得了近兩億的經費資助,另一個總經費只有兩、三百萬。 兩者的差距不能以道理計。 后者的總經費甚至趕不上前者做一個大型實驗的耗費多。 胡江峰掃了一眼報告,臉上的笑容頓時沒有了,他用力揉了揉眼睛,仔細的看了一眼第一句話—— “交流重力復刻實驗取得成功,重力減少在1.5%到1.6%之間?” “這不是開玩笑吧?!” 胡江峰驚的一排桌子站了起來,把辦公室里的其他人嚇了一跳。 他趕忙解釋道,“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這個報告說他們的交流重力復刻實驗成功了!這怎么可能呢!” “真的假的?” 辦公室里的其他人也驚住了,他們趕忙都過來看了一下。 好幾個腦袋湊到電腦面前,只見報告中寫著,“交流重力實驗取得成功,觀察到氣球上升以及煙霧上升的現象,檢測設備也顯示出現了重力下降的情況?!?/br> 下面則是常規報告形式,就是一大堆的數據和說明,還要詳細的實驗流程報告。 一群專家連續看了十幾分鐘,依舊有些不敢相信,頓時忍不住討論起來,“你們說,這是真的假的?” “我感覺可能性比較低,也許是意外?” “他們不可能捏造結果吧?” “這個研究,科學院的實驗室花費了兩千多萬都沒有成果,他們就兩三百萬經費,怎么做出來的?” “我也感覺不可能……” 交流重力實驗,一般人是不清楚的,但專門做超導理論研究的人,都會知道相關內容。 三十年前,阿邁瑞肯的李寧教授發表的交流重力理論震驚了全世界,因為里面談到了一個非常先進的詞匯—— 反重力。 但是,交流重力理論發表了以后,一直持續十年時間都沒有任何進展,直到有團隊宣布,他們發現了交流重力現象。 現在媒體上還能看到一些內容,但后續就沒有相關消息了,也沒有機構宣布從事相關的研究,唯一有的就是好多超導研究機構復刻實驗失敗。 科學院的超導實驗室也一樣。 他們也曾經討論過以交流重力為方向進行研究,然后試著去復刻實驗,結果發現復刻實驗都做不到,自然也無法進行后續研究了。 現在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一個沒什么影響力的小實驗室,竟然宣布說完成了交流重力復刻實驗? 可能嗎? 數學物理科學部幾個專家都得報告有所懷疑,他們一起仔細研究了報告中的數據,但也沒辦法看出什么。 這個消息很快傳了出去。 交流重力實驗的復刻實在太重要了,一則是很多相關的研究機構并沒有能完成,二則也是因為超導的理論機制研究陷入了瓶頸。 當理論機制陷入評論以后,每一項新的發現都會非常重要。 好多人知道交流重力實驗關注的是‘反重力’效果,可以以此想象一下未來能夠實現反重力,讓人類的科技走上新的階段。 但實際上,對現在來說,最有價值是超導機制的理解—— 為什么會出現交流重力現象? 超導材料內部以及周圍,究竟發生了什么,才會形成特殊的交流重力場? 是否只有超導體才能夠形成這種特殊的場力?還是說普通的導體材料也可以形成類似的場力? 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等等。 如果能破解這些問題,就能夠對超導機制更加的了解。 對超導機制更加的了解,才能夠制造出對應的超導材料,從而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這就好像是火藥制造。 古代制造火藥靠的是運氣,而現代了解了火藥的機制,了解了其中化學分子反應的內容,就能以此研究出各種效果的火藥、炸藥。 理論,才是技術發展的支撐。 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復刻交流重力實驗,很可能幫助完善超導機制理論,有多大的意義就可想而知了。 數學物理科學部迅速組建了專家組,他們從好多部門調解了專家,包括科學院超導實驗室,也包括其他超導研究機構的專家。 一共十幾個人,就一起去了西海大學。 有好幾個專家都是臨時來的,一直等到了西海大學門口才和專家團匯合。 其中就包括科學院電工所的向乾生教授,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家,因為他曾經主導過交流重力的復刻實驗,結果進行了好多次實驗,沒有任何的發現。 向乾生聽到消息后感到非常震驚,第一反應和數學物理科學部的人一樣,都是根本不相信。 現在也一樣。 專家團一路走著,向乾生還說著,“我感覺這個,要么就是實驗中有了意外,比如,某種原因,出現了向上流動的空氣,要么就是虛報實驗成果?!?/br> “虛報成果不可能吧?”胡江峰搖頭說道,“這種成果虛報肯定能審查出來,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