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02節
但是,憋住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如果能在戰斗機設計上有幫助,他還是愿意盡自己的一份力的。 “那真是太好了!”旁邊的空氣動力學專家,趙鑫,立刻興奮的說道。 李建華則是道,“不能讓您白講,我會向上級報告,不管是獎金、獎章也好,或者是我的項目,肯定有您的一份功勞?!?/br> 這話說的王浩愛聽。 他笑道,“只是一個小研究而已,你們不用太在意?!?/br> 等幾個人說好了以后,王浩就帶他們去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直接進了主任辦公室。 主任辦公室的面積比較大,隔音效果也比較好,門上掛著‘請勿打擾’的牌子,一般不會有人過來敲門。 等到了辦公室里,王浩就開始講解起來,“我這個研究是以求取ns方程近似值為基礎的?!?/br> “我發表在《數學新進展》的研究,你們看過嗎?” 趙鑫立刻舉手,“我看過,而且仔細研究過?!?/br> “那就好?!?/br> 王浩道,“那是最基礎的方法,有了基礎就好辦了?!?/br> “其實重點就在于替換方程,主要是對替換方程以及原方程的比對分析,其中應用到了一些離散數學和泛函分析的方法,還有一些李群的對比方法?!?/br> “我來給你們簡單舉了個例子,比如說……” 他在白板上寫了一行列式。 然后快速轉換又寫了一行列式。 “這兩個就是原方程和替換方程,那么我們來進行分析,從前面位開始對比,建立一個群,做數字的對比篩選……” “我們需要將……” “這樣一輪下來,就可以通過分析得知……” “哇啦哇啦……” 王浩連續說了二十幾分鐘,也讓在場的三個人聽的臉色發青。 李建華從開始就聽不懂了,他對空氣動力學也有研究,但畢竟不是專門做這項工作。 其他兩個空氣動力學專家,最開始還能跟上,過了幾分鐘就跟不上了,因為有些轉換他們完全看不懂,肯定牽扯非常高深的數學理論。 他們心里都忍不住吐槽,“這叫小研究?” “這叫很簡單?” “請問,什么叫難?就這個方法,學上幾個月也學不會……” 看著正在講解的王浩,滿臉不在意的樣子,似乎真覺得只是個小研究,理解起來非常的容易,他們都感到一種名為‘智商受限’的悲哀。 接下來他們就聽到王浩說,“這是第一個轉換方法,就到這里了,后面還有三種方法,我們先分析剛才的方法……” 當發現王浩要繼續講解,李建華趕緊打斷道,“王教授,王教授,到這里就夠了、夠了?!?/br> “???你們都懂了嗎?” “額~~” “是有哪里聽不懂嗎?” “額~~” “是這里?這里,還是這里?”王浩連續點了三個位置。 “額~~” 李建華想了想道,“就是從你說要讓原方程和替換方程做對比的位置?!?/br> “……那不才剛開始嗎?” 第一百六十一章 50萬講座費、實驗成功以及能力升級 王浩重新審視了白板上的內容,隨后再轉過頭表情有些無奈。 他覺得講解已經夠精細了。 這只是一個計算、分析方法而已,并不是證明方法的有效性。兩者的難度,都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 李建華三人則感覺非常的尷尬。 趙新都有點不想讓李建華說話,他們兩個還能聽懂一部分,但只是前面三分之一不到的部分,后面就有些跟不上了。 他們自然知道李建華為什么都聽不懂,因為最前面就有很多很深奧的數學內容了。 在后面則是牽扯到非常高深的離散數學、泛函分析等內容,他們也就很難再跟上。 李建華尷尬了好半天。 他發現自己預估錯了難度級別。 想想也知道了。 那可是對于偏微分方程組的解析,而偏微分方程組中,有兩個是不能求解的ns方程,即便想做分析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求出整個偏微分方程組的近似解組了。 這個難度比分析單一的ns方程要高上好幾個級別。 李建華深吸了一口氣,問道,“王教授,像是崔勛年拿過來的方程組,你用這種計算方法,求解一組近似解組,需要多久?”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說道,“我最開始是找出六個解組,后來就是對每個解組進行轉換分析,每一個解組進行了三次轉換,再繼續就太過復雜了?!?/br> “如果是一組近似解組,轉換三次,大概需要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左右吧?!?/br> 他說著搖了搖頭。 這種繼續求取近似解組的方法,每一次分析都會更加的精細,涉及到的計算分析也會更加的復雜,甚至可以說,難度是成倍數級別上升的。 第二次轉換比第一次轉換,需要的時長多一倍以上,而第三次轉換又比第二次轉換需要的時長多一倍以上。 他的計算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第三次轉換上,所以就沒有再繼續轉換了。 主要因為感覺耗費時間太長,提升也不大了。 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時間聽起來并不長,不過仔細想想,王浩的水平能力,而且是他自己創造的方法,還需要幾個小時時間。 換做是其他人用同一種方法,估計要用幾天時間? 幾十天? “時間再長也沒關系,關鍵是能做出來!” “但是,現在主要是聽不懂啊……” 李建華思考著看向王浩,說道,“王教授,跟你直說吧,你在這里講的東西,我們想聽懂,太難了?!?/br> 他說的有一些頹喪,但還繼續道,“王教授,你有沒有時間?能不能到我們研究所開個講座?你這個研究對我們飛機設計實在太重要了?!?/br> “當然,我肯定會把事情上報,你的研究還是你的研究。我們也會幫忙總結起來?!?/br> “講座,你也不用擔心,我看過材料院的申請,好像是五十萬,對吧?” “沒問題!” 李建華一咬牙說道,“我們也出五十萬!” 他開口說講座費50萬,是有一定底氣的,要是沒有過材料院的申請,別說是五十萬講座費了,即便只是二十萬、三十萬,他也不敢打包票。 但是,已經有了材料院的‘前科’,情況就不一樣了。 王浩到材料院做個講座,拿了50萬講座費,還受到了材料院上下一致好評,包括武鋼的專家都給予了絕對的肯定,高分子實驗室的評價也不錯。 現在是請王浩到飛機設計所做講座,有了103所的報告,王浩的研究,對于飛機設計重要性不用多說,航空集團會牙疼一番,最終還是獲得審批。 如果不審批,到時候有話說,“同樣是王浩教授的講座,為什么材料院能審批,我們沈城飛機設計研究所就不能審批呢?” 總之,李建華是很有底氣的。 王浩聽到說有五十萬的講座費,還是猶豫了一番,“我并不是不想去,而是最近有個實驗要做?!?/br> “這樣吧!” 他想想道,“下個月初,我看看,有時間我就過去?!?/br>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崩罱ㄈA確實很著急,他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計算方法,但這種事情也急不得,畢竟是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分析方法,講解了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理解了再運用起來,也需要一段時間。 而且他還想著召集更多的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的專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五十萬,不能白花??! 等王浩談好了以后,李建華三人一起走出了計算機實驗樓,他們一邊是期待王浩的講座,一邊也感覺有些頹喪。 趙鑫兩人的感覺更明顯,他們就是專門做外形設計計算工作的,現在他們就感覺做研究實在太難了。 回顧歷史。 在幾百年前的時候,工匠根本不需要文化,只需要經驗和手藝就可以了。 后來到了工業革命時代,懂一些工程學,就能成為很出色的技術研發人員。 再后來,也就是幾十年前,飛機外形設計項目中有個專業的空氣動力學專家,說出去都很了不起。 現在流體力學專家、空氣動力學專家就是標配,他們自認為已經在行業內很有水平,可發現未來很可能被淘汰掉。 他們的水平還是遠遠不夠??! 按照王浩所講解的這個數學分析計算方法,需求不僅僅是空氣動力學專業人士了,而是需求偏微分方程領域的專家,還需要精通數學分析…… 那就是很優秀的數學家??! 趙鑫兩人都有一種被時代所淘汰的感覺,他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但毫無疑問的是,王浩的研究對于飛機外形設計非常重要,他們是專門做這個研究的,飛機的外形都要根據動力組的計算結果來設計。 所以方法一定是要學到手的,不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三人一起回到了團隊中。 這時候,團隊已經參觀過納微實驗室,正在校園里走著,也不知道具體是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