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00節
“??”何毅有點不明白的。 王浩走到了窗前,看著外面的風景,一邊說道,“何教授,你仔細想想,如果你們能在實驗中發現交流重力現象,意味著什么?” “……我們的實驗成功了?” “不僅僅是這樣?!蓖鹾苹剡^頭認真道,“你們的研究方向是被認可的。如果這個實驗成功了,就代表能夠進行后續的研究。到時候是多少經費?幾百萬?不,最少也是千萬起步!” 何毅聽的雙眼直放光。 王浩開口問道,“我對你們這個實驗很感興趣,是否介意我加入你們的研究?” “當然不會,王教授,你能加入,真是太歡迎了!”何毅馬上說道。 王浩直白道,“我想加入主要是因為,我對這個研究很有興趣,而且覺得,實驗可能和尋找湮滅力存在的證據有關?!?/br> “而且,我認為交流重力現象很可能是存在的,為了這個研究,投入再多的經費也是值得的?!?/br> “何教授、肖教授,你們仔細想想,如果能夠在發現交流重力現象,實驗可以說就是大獲成功啊?!?/br> “你們是科研人員,是做超導物理研究的科學家??茖W家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新的物理現象?!?/br> 何毅和肖新宇一起聽著點頭。 “為了這個目標,幾十萬經費算什么,其他小研究算什么?那些只是為了發表論文而做的研究,憑空耗費經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對不對?” “我們不是要堆砌論文,而是要實現更大的夢想,就是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為了這個目標,什么不能犧牲呢?經費不夠,那根本不是問題!” “想想吧,如果能有新的發現,經費算什么,哪怕個人掏腰包,也是光榮、是英雄……” 王浩連續說了一大堆,鏗鏘有力的語調,讓人忍不住深陷其中,情緒也跟著被帶動起來。 何毅都跟著感慨道,“是啊,如果能有新發現,自掏腰包又算的了什么!” 肖新宇也跟著道,“交流重力的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問題,這個項目就是以交流重力的名義申請的,自然要對得起項目?!?/br> “那就這樣決定了,接下來就準備第二次實驗,我也會參與進來?!蓖鹾坪苷J真的說道。 “大家一起加油!” 王浩、何毅以及肖新宇一起握住了手,眼神中都帶著一往無前的堅定。 等王浩離開了以后,何毅和肖新宇還熱情的討論了好半天,可回過神以后仔細想了想,卻發現有點不太對勁。 怎么做個實驗研究,就到了‘自掏腰包’的程度了? 繼續‘交流重力’的研究,經費確實有些不夠,但不做實驗不就好了?反正他們也沒指望能成功…… 而且,即便是自掏腰包,也是王浩最有錢吧? 王浩證明了角谷猜想,好像剛拿了近百萬美元的獎金,而且據說因為連續在頂刊發論文,每個月的收入都沒低于過六位數。 可這家伙一直喊著口號,呼吁我們掏腰包…… “我怎么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何毅扯著嘴角問向了肖新宇。 肖新宇想了想道,“奇怪了,我也有同樣的感覺啊……” “那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都定下來了,而且王浩有一句話說的對,我們的主研究確實是交流重力,奔著這個方向做研究,即便最終沒有成功,也問心無愧了?!?/br> “好吧……” “唉!” 最終兩人一起沉默的嘆氣。 第一百六十章 飛機總設計來訪,王浩:只是個簡單的研究! 科學院。 超導物理實驗室,核磁共振研究辦公室。 幾個院士、研究員,正坐在辦公室里談起最新的實驗,他們做的是超導的理論研究項目,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法研究超導的原理、機制。 這個研究是超導的基礎理論研究。 因為最新的實驗沒有能夠達到預期,幾個人談的時候,心情都算不上好,但其實沒有預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理論機制研究難度本來就很高,項目已經持續了十個年頭,也很長時間都沒有進展了。 好在國家對于前沿的超導研究非常重視,項目資金源源不斷的供給。 張忠賢院士已經有六十歲了,他就是項目的主要帶頭人,也是國內著名的超導專家,他鼓勵說道,“這次的實驗沒有達到預期,但也算是為下一個實驗打下了基礎,也不要太在意了?!?/br> 旁邊的研究員周鵬程搖頭感嘆道,“我們很長時間沒有成果了,我感覺超導的理論研究,已經達到了瓶頸啊?!?/br> 其他人聽了都沉默不語。 這是實話。 超導現象,指的是導體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狀態。 超導現象已經發現了上百年,超導技術也出現了幾十年,一直都被認為是前沿科技,但因為使用條件限制,至今還無法大規模應用。 現在超導行業都在研究如何突破技術瓶頸,而理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行業內的人都認為,理論上沒有更高一級的突破,技術上大規模運用是很困難的。 理論研究,限制了技術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各個國家都不斷投入研究超導的理論機制。 另一名研究員,科學院電工所的向乾生,開口道,“正因為如此,才會支持超導相關各個方向的研究,去年的時候,就連西海大學的小實驗室,都申請到了理論研究項目,說什么研究超導反重力現象?!?/br> 他說著還搖了搖頭,明顯是不看好。 ‘交流重力’的理論出現了三十年,真正被報告有實驗發現則是在二十年前。 作為國內最有實力水平的科學院超導實驗室,他們自然也做過相關的研究,后來發現想復刻實驗都無法做到。 在這個項目上,他們花掉了兩千萬的經費,卻連一點發現都沒有。 后來,只能放棄。 他們是科學院下屬國家重點實驗室,有科學院的院士、研究員,每一個拿出來都能說是超導方面的專家,花費兩千萬經費什么都沒有發現。 西海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申請個兩百、三百萬經費,想有什么成果? 怎么可能! 周鵬程也跟著道,“這種項目,明顯就是找個噱頭申請點經費,誰都知道,不可能有發現?!?/br> 張忠賢道,“這也說明國家在這方面重視啊,超導研究太關鍵了,這可能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技術,而理論研究,就更是重中之重?!?/br> 幾個人又開始搖頭嘆氣。 不管別的小實驗室怎么樣,他們的研究確實陷入了瓶頸,在想在某個方向有突破是很困難的。 這種瓶頸甚至讓他們不知該怎么設計實驗繼續去研究。 當然,針對超導理論機制的研究,陷入瓶頸沒有成果也是正常的,就需要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研究,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 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 王浩說要參與到實驗中,自然就是真正參與進去了。 第二天他就到了物理實驗室,和其他人一起準備新的實驗,也對于實驗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細的了解。 然后他發現實驗設計的非常粗糙。 這主要是因為,已知的資料內容非常少,他們只能根據資料內容,試著去復刻實驗。 那些資料真真假假還很難說。 王浩對實驗了解的更少,他只是旁觀去了解一些內容,并沒有參與到實驗準備中。 另外,實驗準備也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因為有一部分材料需要特別審批,有的購買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最少也要一個星期以上?!焙我愎烙嬃藗€時間,“上一次實驗耗費的材料太多了,我們需要購買新的材料?!?/br> 王浩問道,“這一次實驗和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嗎?” “這個……” 何毅猶豫的想了一下,“我和肖教授商量了一下,覺得應該采用新的導體布局方法?!?/br> “只是導體布局么……”王浩聽起來都覺得有些不靠譜。 何毅也知道有些不靠譜,但他沒有其他的辦法,因為相關的資料太少了,只能一次次的試著去設計。 王浩思考著道,“這樣,你們先不要急著準備材料,經費是有限的,我們先整體的研究一下,想好了具體怎么樣實驗,再去做準備?!?/br> “也好?!焙我泓c頭道。 這次實驗已經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就不用準備那么長時間,但因為上一次失敗了,經驗有沒有用也很難說。 何毅、肖新宇以及王浩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再次對上一次實驗進行總結。 新的實驗慢慢準備就好,有了上一次的實驗總結,再去研究新一次實驗方法,一切都想好以后再去準備實驗。 物理實驗室召開了內部的總結會議。 會議主要就是對于上一次實驗進行總結,也就是分析實驗為什么會失敗。 當然,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王浩也參與了會議,他想著就是旁聽一下,但很快就發現會議很尷尬,幾乎沒有其他人說話,就是何毅和肖新宇在說。 交流重力,本來就是一個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的現象,國際上的報道也只有只言片語,能找到的資料非常少。 雖然他們進行了相關研究,但研究的進展也很少,最多能支持寫上幾篇論文,但也只是實驗論文,因為沒有能夠成功復刻實驗,能總結的內容就更少了。 顏靜是被何毅信重的,但她也只是說起了一些實驗數據,無法從實驗數據進入到理論內容。 何毅最后干脆問向王浩,“王教授,你來說幾句?” 所有人都看向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