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87節
“這個研究能登上《數學新進展》,絕對是不同凡響啊,我都有些期待了?!?/br> “我問你一句,是有創新方法,還是應用廣?” 王浩想了想,說道,“都有吧?我用了一種變換方程的方法,用可以求精確解的方程替代原方程?!?/br> “大部分內容,都是證明替代后的方程,和原方程求解的近似度?!?/br> 邱成文聽著思路也差不多明白過來,“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但是難度很高啊?!?/br> 王浩不在意道,“只是個小研究而已?!?/br> 換做是面對其他人,他不會這么說,但面對的是邱成文,旁邊還是比爾卡爾,兩個菲爾茲得主當面,說是小研究一點都不過分。 果然。 邱成文認同的點頭,“我這次,專門是為你的大研究而來啊?!?/br> 比爾卡爾忽然開口道,“我也想知道你的方法,只是我的中文并不怎么好,也不知能否聽懂?!?/br> 王浩笑道,“聽你說這句話的水平,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了?!?/br> 比爾卡爾頓時笑道,“謝謝!” 他一直都在努力學習中文,也對于自己的進度有些得意,王浩的話正說到了心坎里。 三人很淡定的說著話。 旁邊聽著的人心里就很難過了,ns方程的近似求解,能夠被放在四大數學頂級期刊上,肯定是非常驚人的研究。 其中要么就是有新的方法,要么就是應用會非常廣泛。 王浩很簡單的說,兩方面都有,還說只是個小研究?放在其他場合,他們肯定會持之以鼻,覺得是在故意這么說。 邱成文認可了,比爾卡爾也同樣認可了。 顯然兩個人都同樣認為只是小研究的,同時還期待王浩的大研究。 這種場景就讓他們感覺,好像和三個正說話的人根本生活在不同的次元。 傅春杰的座位也很靠前,也是坐在第二排位置,他正好湊過來聽了幾耳朵?!稊祵W新進展》上的ns方程的近似求解,只是個小研究? 那么我研究數學幾十年,最大的成果連個小研究都不如? 這也太傷人了吧! …… 數學會年度會議,開幕式就是頒獎儀式。 當時間到了九點的時候,所有人都已經落座,會場一片安靜的等待著。 第一個上臺的是數學會的理事長、科學院院士胡振剛,他上臺做了十分鐘的開幕講話。 第二個上臺的是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趙波,代表的是政-府官方做演講,也說了大概有十分鐘左右。 隨后上臺的依次是晉城大學的校長、科技協會副主席、自然科學基金數理學部主任…… 王浩在趙波演講的時候,就已經實在頂不住了,他坐在位置上眼皮打架,后來干脆就半躺著睡了過去。 他都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才感覺手臂被推了一下,耳邊傳來一個奇怪的音調,“王浩、王浩博士!” “什么?” 王浩迷迷糊糊的睜開了眼,看了推自己的比爾卡爾,就聽到臺上重復的喊了一聲,“……西海大學的王浩教授!” 一系列講話結束。 數學會議正式進入到開幕式階段,會議的開幕式也就是頒獎儀式。 副理事會兼秘書長陶業洲宣布了獲獎人名單,不像是一些評獎還制造懸念氛圍,陶業洲是一口氣把獲獎人全部念出來。 第一個宣布的是華羅庚數學獎獲獎名單,隨后就是陳省身數學獎,獲獎人是東港大學的鐘明初和西海大學的王浩。 雖然只是宣布獲獎人的名字,但一般來說念到名字的人,會站起來和其他人揮了一下手。 王浩被比爾卡爾提醒了一下,也趕緊站起來朝旁邊揮手。 四周傳來了理解的眼神。 好多頂尖數學家不愿意參加這個會議,就是因為流程太過于正式、官方,最開始就一大堆的講話,到了閉幕式也是一樣。 即便已經習慣的人,對于各種講話也是左耳聽、右耳冒,能堅持聽下去就很不錯了。 看到王浩剛才似乎是走神了,或者可能是睡了過去,其他人倒是也能夠理解。 好多人都想睡過去,或者干脆不去聽,只不過還盡量維持形象。 王浩倒是變精神了很多。 接下來,陶業洲繼續宣布了鐘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隨后直接進入到了頒獎儀式。 第一個頒發的是華羅庚數學獎。 這是國內數學最重量級的獎項,但因為針對的是50歲以上的數學家,也有一些終身肯定的意思,好多獲獎人已經是數學院士。 這次獲獎的也有一個數學院士,另一名教授也已經是一級教授。 在簡單的頒獎以后,兩人分別做了獲獎感言。 下一個就輪到了陳省身數學獎。 鐘明初和王浩一起走到了臺上。 他們不是第一次見面。 王浩見過鐘明初,只不過鐘明初已經很有名氣,是東港大學數學系的主任,肯定記不住王浩這樣一個小小的博士生。 現在在陳省身數學獎的領獎臺上,鐘明初再見到王浩,卻根本不是認識、不認識的問題了,他的心情非常的復雜。 原來的一個小小博士生,甚至他聽過一次名字就忘記了,卻和他站在同一領獎臺上。 他從博士畢業一直到現在,已經有25年,他用了25年時間,才能夠站在這里接受陳省身數學頒獎。 對方呢? 一年半?至多也不超過兩年。 鐘明初的心里感慨萬分。 有被邀請進行頒獎的教授,上臺給兩個人分別進行了頒獎,講臺上主要是證書和獎章,其他還包括10萬人民幣的獎金。 鐘明初手里拿著證書,胸口上別著獎章,再看下臺下也感覺有些激動。 這不能說是他人生最高-潮的時刻,但他清楚自己,再想獲得更高的獎項也很難了。 因為,年紀。 當年齡越接近50歲,他發現自己無論是精力、頭腦都有下滑,創新思維更是越來越缺乏,很難接受一些新的東西。 以后再想有什么數學理論的大成果,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機會也很渺茫了。 不過站在領獎的舞臺上,鐘明初還是感到有些激動,他還是沉下心來開口做獲獎感言。 那是已經梳理過幾遍的內容,“感謝數學會,感謝我的老師王明宣先生,感謝在座所有數學的同行們……” “現在我感覺很激動,因為我很幸運的拿到了這個獎項。陳省身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以他命名的獎項都非常有意義。這個獎項讓我感覺很沉重,給我帶來了責任感……” “在過去二十幾年時間里,我做過一些被認可的數學研究,也自認為有一些經驗,有人說,和其他學術研究相比,數學研究總體上是缺乏合作性的,但我認為數學家之間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參加過很多……” “我曾經專注于bsd猜想的研究,后來發現這個猜想的難度,比想象中的高很多,我連續六年沒有任何成果,后來在學校圖書館才獲得了靈感……” “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堅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同時和其他學者交流,也能夠帶來……” “現在中國數學呈現越來越好的趨勢,我們一直都在追趕的路上,相信未來也會越來越好!” 鐘明初帶著激動的情緒,說完了自己的獲獎感言。 接下來就輪到了王浩。 王浩是有些緊張的,他的感覺和鐘明初完全不同,他獲得陳省身數學獎并沒怎么激動,甚至心里感覺非常的平淡,就只是過來領個獎而已。 因為他的研究早就超出了這個獎項的評選要求,就感覺像是國際奧賽冠軍的水平,拿到了一個地區性的數學競賽獎,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現在的緊張則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準備獲獎感言。 聽了鐘明初的感言以后,他發現對方說的還真是好,等話筒遞過來以后,王浩思考著鐘明初感言的‘邏輯’,也就直接開了口,“感謝數學會,感謝我的導師潘衛國以及周清源教授,還有所有的數學同行們……” “現在我感覺很激動,因為我獲得了這個獎項,它帶給沉重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有了責任感和壓力感……”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我做過一些被認可的數學研究,也自認為有一些經驗,我認為數學家之間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參加過——” 王浩說著忽然停了下來,他仔細一想,自己似乎沒有參加過專注于某方面學術討論的會議,就干脆錯開繼續說道,“——所以我才來參加這次會議?!?/br> “……” “……” 臺下好多人都聽楞了,你覺得和學者交流很重要,所以第一次就是來參加數學會的會議? 數學會的會議也只是報告會議??! 王浩硬著頭皮,繼續沿著‘邏輯思路’說著,“我曾經專注于角谷猜想的研究,后來發現這個猜想的難度比想象中的高,我連續兩個星期都沒有任何突破,后來給學生講課時,才獲得了靈感、找到了方向?!?/br> “……” “……” 臺下好多人更是愣住了,連續兩個星期沒有突破?給學生講課時獲得了靈感? 這是人話嗎? 王浩繼續著,“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堅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 “……” 你的堅持就是兩個星期? 臺下好多學者都不知該做什么表情,他們感覺臺上的年輕人不是在演講,而是專門來打擊人的。 旁邊。 鐘明初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已經聽出來了,王浩做感言的邏輯完全照抄他的。 最開始是感謝,然后說起自己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