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49節
“質數分布概率研究,已經完成了兩個成果,一個是阿廷常數的證明,另一個是新的數學方法,再想獲得靈感,難度可能會提升?或者必須要找那些關聯性非常強的內容?或者是因為還沒有方向?” 王浩有些不確定。 從研究的靈感值增長情況來看,別說是每一堂課能有增長,一個星期加在一起增長都不超過3點。 這個數值太可憐了。 另外,他發現增長速度還有越來越慢的趨勢,有時候連續好幾天都看不到一點增長。 “看來研究已經達到上限了啊……” 王浩思考分析著,“這畢竟不是一個確定數學問題的研究,而是方法的研究,方向是籠統的、不確定的?!?/br> “所以也是正常的?!?/br> 他嘆了口氣,決定不再糾結靈感問題,還是專心去總結研究出的數學方法。 這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間慢慢的過去,王浩證明角谷猜想引發的輿論,也漸漸的平息下來。 但是數學界對王浩一直都非常關注,好多頂級數學家都期待起王浩所說的數學方法。 王浩接受采訪的時候就公開表示說,他完成了一種數學方法,能夠解決角谷猜想、回文數猜想等,根據固定列式進行數字變換的數學問題。 這種數學方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數學界普遍的評價認為,這種數學方法的成果已經達到了菲爾茲級別,也就是最頂級的成果級別,其重要性遠超角谷猜想的證明。 有些頂級數學家也開始研究王浩對于角谷猜想的證明,以及對回文數猜想的反證、6174問題等等,他們希望通過對幾種證明內容的研究,能夠了解這種全新的數學方法。 最終分析發現,幾種證明之間確實是有關系,比如,轉換的地方就有相似之處,但關聯性也非常的模糊,并不是應用一個固定的數學方法解決的。 “這種數學方法可能是一種方法思路,而不是一種確定的方法、公式?!?/br> “就像是王浩做出的有效與無關進位篩選算法,是一種算法的方法思路,而不是確定的計算邏輯?!?/br> “這種方法思路的意義非常大,但是想要弄明白也很不容易?!?/br> 有些數學家已經知道答案,但他們還是非常的期待,因為一種全新的方法思路或許會比一個確定的方法更加重要。 那能提供更多新的想法,也能覆蓋解決更多問題,而不只是被限制用在某種問題上。 國際上都有很多類似的討論。 東港大學的數學學院,自然也少不了相關的討論。 潘衛國就在辦公室里和幾個老教授說著,“雖然我的領域不是數論,但我還是仔細研究了,那肯定是一個很新奇的想法?!?/br> 他指的是王浩所說的數學方法。 “這種新奇的想法可能應用在其他領域,包括偏微分方程?!迸诵l國分析著,又忍不住得意的說起來,“不過想想就很有意思,我記得去首都的時候,王浩還說起自己的研究,當時我就覺得很有意思,也相信他一定能完成研究?!?/br> “沒想到啊,這么快就完成了,王浩就是那種真正的天才,下一屆菲爾茲可能就有他的名字了?!?/br> “到時候,他才只有二十七歲吧?” 潘衛國說著都非常得意,因為王浩是他的學生。 辦公室幾個老教授聽的暗暗心酸,他們自然能明白潘衛國的得意,同時也想到王浩出自東港大學,是東港大學一手培養出來的。 結果呢? 因為材料實驗室的事件,就被學校直接解聘了! “一個菲爾茲啊,咱們國家第一個菲爾茲,就被學校解聘了?!?/br> “是啊,本來應該是咱們東港大學的菲爾茲,要是東港大學能有一個菲爾茲,肯定能壓過首都大學?!?/br> “真可惜……” 國內高校在各個領域方面都是有競爭的,在數學研究方面來說,公認最好的兩所高校就是首都大學和東港大學。 水木大學的數學學科能力,當然也是很不錯的,但相比首都大學、東港大學,被認為還是存在一點點的差距。 最近幾年,東港大學稍稍比首都大學差一些,似乎就是被壓制住了。 水木大學也慢慢追上來了。 面對這種情況,東港大學的數學學者們自然會不甘心,他們希望東港大學的數學,能排名全國高校第一,能真正走出國門邁進世界前列。 如果東港大學能夠出個菲爾茲得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學的數學毫無疑問會壓制首都大學,排名全國高校第一。 結果,菲爾茲沒了…… “都怪材料實驗室,那個陳建林,我看著就不像好人!” “還有黃益春,什么東西!” “我早就看那家伙不爽了,這次竟然只是降一級,不行,我憋不了這口氣!” “走,一起去罵他!” “一起去!” 呼啦啦…… 也不知道被誰帶動著,幾個老教授就組團去了教務處,堆在教務辦公室門口開罵,“黃益春,你給我出來,你把菲爾茲得主解聘了,還有臉繼續待在學校?” “你怎么不把自己給解聘了啊,做了這種事,還當什么主任?” “黃益春,你要么就直接走人,要么就想辦法把王浩挖回來,我告訴你,我們數學系所有人跟你勢不兩立!” “——!” 黃益春面無表情的坐在辦公室里。 他可不敢開門。 一個潘衛國就已經夠纏人了,換成好幾個數學老教授,他出去被揍一頓都是白挨揍,而且還不敢還手那種。 甚至說…… 如果他出去被揍了一頓,幾個老教授可能還會成為‘廉頗式’的英雄人物,最少在東港大學是這樣的。 現在黃益春比誰都清楚,他在東港已經待不下去了。 王浩的成果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被認為是下一屆菲爾茲得主。 東港大學的師生只要談到王浩就能夠想到他,只是學生和普通教職工還沒關系,厚著臉皮總能夠挺過去,但一些領導都是如此,包括幾個副校長,甚至是校長。 如果學校能出一個菲爾茲得主,毫無疑問會讓學校的數學學科實力大增,也會被世界所認可,就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國內了。 這對于領導層來說就是最大的功績。 學校的幾個領導能對他有好臉色才真是奇怪了。 現在黃益春已經不去想什么發展了,他只是想繼續在學?;煜氯?,最好是一直能混到退休。 怎么辦呢? 黃益春仔細思考的,他覺得就只有一個辦法——好聲好氣的把王浩勸回來。 “王浩是東港大學畢業,本科、碩士、博士都在東港大學就讀,老師同學都在東港,他應該會對學校很有感情吧?” “如果能勸他回到東港,以后也沒人再談這件事了?!?/br> “但是,怎么辦呢?” 黃益春想著都直搖頭,他覺得需要找一個適當的時機,最好是能夠和王浩當面談談。 …… 半個月。 王浩都感覺自己是入了魔,每天都在總結新的數學方法,就像是很多數學家的猜測一樣,新的數學方法是一種方法思路,而不是某種確定的轉換方式、公式之類。 一種全新的方法思路想要總結出來是非常復雜的。 哪怕有足夠多的靈感、思路和方向,因為一切內容都是全新的,沒有可參照的東西,每一個步驟的總結都很費時間。 好在半個月的努力,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 總計超過五十頁的內容,就是研究的精華所在了,其中包含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思路,每一個部分都可以說非常精彩。 “結束了!” 王浩所謂的結束并不是完成了論文兒,或者更進一步把成果發布出去,而是系統任務的‘認證’。 【完成s級難度成果,獲得教學幣3000點?!?/br> 【教學幣:9781?!?/br> 看著教學幣的數量,王浩感覺到了一種迫切,教學幣馬上就要漲到1萬點,就可以獲得下一個能力。 在完成了總結以后,王浩并沒有急著去發表,他已經想好了,要在國內數學會年度會議上進行發表。 這種數學方法會被全世界所關注,并不需要特別的國際會議上發表,國內的數學會年度會議,就已經完全足夠了。 之所以要在數學會議上進行發表,一個是能有機會多獲取一些靈感,第二也是因為數學方法非常復雜,只是投稿發布論文意義不大。 其他人很難只依靠論文上的內容,了解整個數學方法,他甚至覺得可以以此寫上一本書,專門對新的數學方法進行介紹。 但是,當前最重要的還是積累教學幣。 王浩可沒心思把時間消耗在其他方面,而積累教學幣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些小的研究,然后對任務進行結算換取一定數量的教學幣。 因為‘質數分布概率研究’獲取靈感的速度非常慢,他鎖定就對任務進行了結算。 【任務三,結算!】 【你獲得了教學幣,數量:64?!?/br> “只有64個……” 王浩有一定的心里準備,s級任務的靈感值,一點只相當于4個教學幣,16點靈感值,自然可以兌換成64個教學幣。 在完成了s級難度任務的結算以后,他馬上又開始寫起了論文,是關于兩個代數幾何的小研究。 這是最近兩個星期完成的小研究,一個是c級,一個是b級,低難度級別、針對問題的研究,甚至都不需要消耗靈感值,就能夠根據腦子里的思路完成研究。 兩個論文還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王浩也沒理會格式之類的內容,只是把核心內容寫下來,準備直接發表在博客上。 現在他已經確定了,系統任務的‘論文數量統計’,和研究內容直接相關,和發表平臺是沒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