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46節
這句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王浩說了一連串兒的名字,但也只有張志強知道王浩完成了證明并進行了投稿。 張志強也因此被朱萍連續用語言‘折磨’,“既然你知道王浩完成了這么大成果,為什么憋住不說呢?” “王浩不讓你說?應該不會吧?王浩不是這種人。而且他知道我嘴最嚴,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說出去?!?/br> “就你自己知道,還捂著消息不說,真是……” “就旁邊辦公室那個姓鄧的,她竟然比我先知道,還奇怪我為什么不知道?!敝炱家У难栏杏X非常不甘心,“她居然比我先知道,看她那副得意的勁兒……這是我們辦公室的事情啊……” 旁邊顏靜聽著直想笑,但她只是低頭不斷聳肩,努力不能讓人看出自己的反應。 還是羅大勇開了口,他扯著嘴角說道,“朱大姐……你?嘴嚴?” 接下來沒有繼續,但神態已經說明了一切。 顏靜再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 張志強狠狠的朝羅大勇比了個大拇指,非常感激他對于自己的聲援,眼神里透露出‘好兄弟、講義氣’的神態。 朱萍頓時怒了,她拿起一本書沖向羅大勇,怒吼道,“你剛才叫我什么?” “朱……” “嗯?”朱萍瞪圓了眼。 羅大勇縮著脖子,看一眼扭過頭,裝作什么都沒看見、和自己完全無關的張志強,馬上改口道,“……萍姐?” “好像不是吧?” “是?!?/br> “不是?!?/br> “是……” “算你識相!” “……” 于此同時,邱成文也終于見到了角谷猜想證明的全貌。 他盯著‘作者一欄’的名字,眼神好半天都沒有動一下,隨后他嘆了口氣,對旁邊人說道,“我還參與了這篇的審稿,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就是我審核的……” “但是,我完全沒有想到,證明人就是王浩啊?!?/br> “不過仔細想想,本來是應該能想到的,王浩之前就說他在研究角谷猜想……” 邱成文說著還是停住了,因為說出來的話連自己都不相信。 王浩確實有說過研究一種數學方法,能夠用來證明角谷猜想,但是他離開首都才有多久? 一直到現在,把時間都算起來,也就只有三個星期。 對于一個重大數學成果來說,三個星期時間實在太短暫了,即便當時就完成了研究,一般來說,到現在也發表不出來。 不過邱成文卻比其他人更了解,為什么論文發表速度能這么快。 布魯斯-普利策找了很多數學家來一起進行審稿,直接加速了審核速度,估計發表也是‘臨時插隊’迅速完成的。 這種級別的數學證明,當然可以享受‘臨時插隊’的待遇。 邱成文更加感慨王浩做研究的速度。 之前還看著他的幾篇小論文,結果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大成果,王浩來數學科學中心的時候,他開玩笑說一個王浩能頂一個數學科學中心。 現在看來可能不是頂一個數學科學中心,而是完全蓋過了數學科學中心…… 角谷猜想??! 數學科學中心成立至今,十幾年時間也沒有完成過如此重大的數學成果。 而王浩所完成的阿廷常數、梅森素數以及現在的角谷猜想,每一項都是世界最頂尖的,同時也是數學科學中心,從未有過的重量級成果。 “一個人,超過一個數學研究中心??!”邱成文苦笑著搖頭,“雖然數學就是這樣的,但是……” “如果王浩能來數學中心就好了……” 他思考著搖了搖頭。 …… 一直等到了晚上八點鐘,媒體記者們才終于采訪到了王浩。 這是學校方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學??紤]到還有很多記者沒有趕來,又考慮到不能讓白天來的記者白等,就干脆等到了晚上再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在政務樓的一個大會議室里。 前來的記者人數超過四十人,相對于一個學術成果的采訪,這個規模的記者數量,就已經很難想象了,甚至比一些明星待遇也不差。 第一個站起來講話的是學校的副校長,他講話的內容自然就是恭喜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研究,但只說了不到半分鐘就明顯看出下面記者的不耐煩。 他很隨心的終止了話頭。 旁邊其他想說幾句的領導們也干脆閉上了嘴,他們可不想因為說幾句話,就得罪一大堆的記者,畢竟是采訪王浩的新聞發布會,他們說上再多的話也無法成為主角。 王浩打開麥克風以后,忽然不知道該說什么,證明已經放在了《數學新進展》上,難道要說一下證明過程? 算了。 他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開口問向了主持發布會的楊海燕,“楊主任,直接開始提問吧?!?/br> 楊海燕感到有些意外,還是宣布讓記者舉手提問。 第一個提問的是北疆省電視臺的記者,西海大學肯定會照顧一下本省記者。 記者們問起了好多人關心的問題,“之前沒有聽說過您在研究角谷猜想,好多人都感覺證明完成的很突然,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嗎?” 王浩想了一下,帶著疑惑道,“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研究,和好多人都說過,研究從去年就開始了,到現在也有超過三個月了吧?我并沒有覺得突然?!?/br> 旁邊兒好幾個數學教授,也包括在場好多的記者,都不由得扯起了嘴角。 三個月? 角谷猜想的證明? 如果這還不叫突然的話,什么才能叫突然呢? 如果再考慮到這段時間,王浩還完成了幾個小研究,而且每一個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感覺就更加驚人了,都可以說他完成研究,沒有花費任何的時間。 好多人也開始算起了時間,下一個提問的記者,順勢就問道,“王浩教授,像是您說的,研究用了三個月時間,但據我所知,一般的數學成果,投稿到發表都需要這么長時間,對此,您有什么要說的嗎?” “這很正常?!?/br> 王浩淡然道,“而且發表速度和我沒有關系,我只是正常進行投稿。我是上個星期進行的投稿,感謝《數學新進展》的主編布魯斯-普利策先生,他說只要我投稿就會很快審核并發表出來,他也做到了?!?/br> 他一臉認真的說完,讓現場好多人都覺得怪怪的。 這是公開承認享受特權了? 因為他和《數學新進展》的主編關系好,所以審稿發表速度都變快了,事情本身來說,怎么聽都有種‘走后-門’的感覺。 偏偏,誰也沒辦法說什么! 哪怕是其他投稿《數學新進展》的學者們,也很難針對這起‘走后-門’事件說什么,因為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證明。 如果他們能完成同級別的數學成果,甚至有些頂級學術期刊,專門為了成果加印一期都不一定。 王浩繼續說道,“其實你們想錯了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完成證明的速度很快,還包括之前那幾個小證明,像是否定回文數猜想,還有一個6174的證明?!?/br> 記者們都認真聽著。 他繼續道,“其實這些都是同一個成果?!?/br> 這個說法頓時讓好多人愣住了,他們難以想象,好幾個證明會是一個成果。 王浩解釋道,“我一直以來研究的是一個新的數學方法。角谷猜想、回文數猜想,也包括6174問題,都是以數字通過列式計算,來增減變換的數學問題?!?/br> “它們并不是單獨的數學問題,而是一類數學問題?!?/br> “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數學方法,來解決這一類的數學問題,我的研究有一定進展,所以我最開始否證了回文數猜想?!?/br> “角谷猜想也不算什么,也只是這類問題中比較復雜的一個?!?/br> “所以接下來,我打算總結一下并發表出來,這個數學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成果?!?/br> 王浩很認真的說完。 他說的內容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角谷猜想只是他所研究數學方法的應用,毫無疑問,這個數學方法比角谷猜想證明更加重要。 角谷猜想的影響力再大也只是一個猜想而已,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數學游戲,解決角谷猜想本身,對于數學沒有什么推動作用。 而解決角谷猜想用到的數學方法,甚至還可以應用到其他類似的問題上,對于數學發展的意義,就可以說非常重大了。 但是,好多人仔細聽著還是感覺很怪異。 “角谷猜想不算什么?” 這句話怎么想,怎么都感覺有點怪呢? 臺下記者們的感受倒不是很明顯,他們只是把內容記錄下來,準備發布新聞消息而已。 會場內的好多數學教授以及其他學者都沉默了。 角谷猜想不算什么? 那我們算什么…… 第一百二十八章 葉公好龍?龍來了! 在西海大學的新聞發布會前,網絡上就有很多消息了。 只不過因為沒有得到王浩本人的證實,消息都是根據《數學新進展》發布的內容做出了報道和討論。 眾多的網友也參與其中,并帶著驚訝和振奮討論起來,“西海大學的王浩教授,又完成了一個大成果??!而且還是角谷猜想的證明!” “這個成果要比找梅森素數大吧?這可是證明數學猜想啊?!?/br> “角谷猜想很有名啊,不知道?我可以給你們做一下科普,是說取一個自然數,如果是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