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33節
他有些不確定。 王浩倒是覺得曹東明的想法很不錯,他干脆打開了系統創建了個任務——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β型鈦合金研發實驗數據分析的通用方法(研發難度:b)?!?/br> 【靈感值:0?!?/br> 果然可以! 第一百一十九章 這尼-瑪剛到高潮……太監不說了? 當天曹東明帶著王浩參觀了航空材料研究院,又說起了有關報告的問題,還提醒他不要談彭輝團隊做的研究,也是為了保密性考慮。 即便是航空材料研究院,對于剛進入國家重大保密的項目,也是不能隨意到處說起的,還要看后續對項目的評估以及數據開放情況。 他們又說起了報告的問題。 王浩對此已經有準備了,他準備講一下數據分析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以及最后研究出來的計算方法。 最后的計算方法才是經典的地方,總結在一起都可以撰寫出一篇頂尖的數據挖掘論文,自然也是不小的成果。 這種成果實用性比較高,尤其針對的還是鈦合金材料研究,一般不會發表出去。 現在能在航空材料研究院做個小報告,也算是把自己的研究讓更多能用到的人知道,也是為國家材料領域的發展,做出屬于自己的一點小貢獻。 曹東明對王浩是非常重視,他把報告的時間安排在了第二天早上九點鐘,可以說就是工作時間內的‘黃金時間’。 同時,為了讓報告進行的更‘熱鬧’一些,他特別在材料院幾個聊天群里發了消息,并特別和幾個材料院內的材料計算專家說了一下。 很可惜。 曹東明的面子似乎沒有那么大。 第二天王浩來到了航空材料院,提前進入了要做報告的小會議室,結果發現下面只坐著十幾個人。 他還以為自己來的太早了,特別問了一下曹東明,看到曹東明很尷尬的表情,心里已經知道答案了。 “好吧,十幾個人就十幾個人吧?!?/br> “也不少了!” “畢竟一個個都是頂級的專家?!?/br> 王浩自我安慰了一句,他倒是也不是很在意,畢竟就是看在曹東明的面子上,受邀來這里做個報告,做完報告就可以離開了。 至于有多少人來聽,也根本沒多大關系。 他還是很想的開的。 在進去以后,和每個人握手認識一下了,也覺得材料院方面還是重視的,因為前來的有一名院士,而且還是材料院的副院長。 那是曲式剛。 曲式剛有五十多歲的年紀,是航空材料院最年輕的院士,他最初是計算材料方向的博士,留學歸來后進入材料科學院,就開始帶隊做鋁鎂合金的研究,很快就晉升為鋁鎂合金研究室的主任。 后來又進軍復合材料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去年年底的時候,曲式剛率領團隊完成了一項復合材料的重大項目,到現在年初就比較清閑了,也是在準備新的項目。 當看到曹東明發消息邀請人來聽數據挖掘的講座,也就帶著好奇過來轉一圈。 實際上,他的好奇是反向的。 近一段時間,曲式剛都比較清閑,手里沒有在做的項目,只負責一些材料院事務就可以,他就經常去看看新聞。 然后他注意到了王浩。 有一段時間,好多媒體都在報道王浩,也在報道他和東港大學‘不得不說的故事’,后來則變成了東港大學自查,結果發現合金實驗室事件和王浩沒有任何關系。 曲式剛還仔細注意了一下東港大學發布的調查公告,責任是歸在實驗室另外一名核心的研究員身上。 “典型的出問題,找底下的人擔責??!”曲式剛看著公告都感慨不已,同時他也注意到了那一句‘王浩教授不懂材料研究’。 最初,曲式剛根本就沒有在意,看過消息也就看過了。 但是他的記性非常好。 當聽到曹東明說邀請王浩來做報告,他就特別的問了一下,知道確實是西海大學的王浩。 曲式剛又去翻了一下報道,就感覺曹東明非常的不靠譜,邀請一個不懂材料的年輕數學教授,來材料院做材料領域數據挖掘的報告? 哪怕這個年輕數學教授,在半年時間里完成了很多頂尖的數學研究,但數學理論和材料領域的數據挖掘根本就是不同的兩個方向,要說相關性也是有的,但關聯性非常非常的低。 所以曲式剛來了。 他確實是帶著好奇來的,但這種好奇是‘反向’的。 …… 王浩可不知道臺下的‘曲院士’,是帶著反向的好奇心來聽報告的。 雖然會議室里的人只有十幾個,但其中有個院士,還是材料院的副院長,剩下的也都是研究員、教授,最低也有個副研究員級別,人數雖少但都是精英,心里就稍稍有些欣慰。 然后他就開始了報告。 王浩的開場白很有意思,他說道,“我站在這里也很緊張,說實話,我不懂航空材料,是完全的門外漢,只是對數據挖掘有一些研究?!?/br> “接下來的講解,如果有問題,大家一定要提醒我?!?/br> 在說了一句大實話以后,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報告,首先是從常規分析手段做講解。 材料領域的數據挖掘有幾種常規的手段,包括對于實驗數據的詳細分析,列圖表,做數字分布的概率研究等等。 這些也是數據挖掘的常規手段,大部分相關領域的分析工作都會用到。 王浩的講解相對更深入一些,他舉了幾個很直接的例子,包括鈦合金制造工序的數據,列出來做出分析,就讓人很容易理解。 《教學的饋贈》增加其他人百分之四十的的理解,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臺下聽講的人都感覺,聽了王浩的講解以后,對于使用無數次的方法,理解起來似乎更深入了一些。 頓時,他們就更認真了。 曲式剛心里也不由暗贊一句,“水平確實有一些。這些常規分析手段,講解的就像是教科書一樣?!?/br> 曹東明就坐在曲式剛的旁邊,他對于數據挖掘分析之類,根本就沒有多少興趣,因為他就不是做這個方向研究的。 現在只是來湊個數而已。 但是,他對于王浩卻非常有信心,或者說,每一個知道彭輝團隊項目的人,都會對王浩非常有信心。 彭輝團隊的成果已經不能用運氣來形容。 β型鈦合金的抗壓強度研究,或許能憑借運氣制造出抗拉強度超過1500兆帕的材料,但想要制造出抗拉強度1600兆帕以上的材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不要說,1700兆帕以上的程度了,那種幾率比中獎一個億還要小的多。 所以,就像是彭輝所說的,或者他們親眼所見到的,王浩對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此就可以判斷出,王浩肯定是相關領域最頂尖的專家。 當發現會議室的人都聽的很認真,包括曲式剛院士都越來越投入,曹東明倒是感覺很正常。 那可是數據挖掘的頂級專家,做出的講解能不吸引人嗎? 在常規分析手段上,王浩用了半個小時做講解,隨后就進入了關鍵階段,他開始講解一種全新的計算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是前面幾種方法的結合,同時也糅合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最大化的排除數據干擾、擴大差異?!?/br> “其中最基礎的,使用了一種離散數學的方法?!?/br> “我們來看……” 隨著講解慢慢的深入,會議室人聽的就更認真了,因為他們發現內容變得困難了許多,想要跟上節奏理解起來并不容易。 這時候也展現出王浩的專業性,他不急不慢的做著數學方面的講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推導計算,采用最后得出的結論,再轉變為一種計算方式。 “這種計算方式,就可以數據上的差異擴大化。哪怕只有很小的差異,一定能夠通過計算變得很明顯?!?/br> “在之后我們可以通過作圖分析……” 當進入到作圖分析步驟的時候,想要跟上理解難度就更高了。 其中到涉及到了高深函數論的內容,已經有超過一半兒的人跟不上了,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理論基礎。 但即便是跟不上,他們也依舊在認真聽,因為他們發現王浩講解的方法確實非常的精妙,而且很適合用在合金材料的實驗分析中。 這種手段放在其他數據挖掘領域或許沒有效果,但是對于合金材料的研究來說,卻感覺非常有幫助。 后面王浩又用了半個小時收尾,他盡量講解的更詳細一下。 但實際上,作用跟小。 如果擁有足夠多的基礎知識,想聽懂內容問題就不大了,但臺下坐著的是一堆材料計算專家,他們對于一些高深離散數學、函數論的內容,理解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 不過好多人聽不懂也并不著急,因為報告會有詳細的記錄,他們只要拿到記錄,慢慢做研究就好了。 報告結束。 會議室的人比最開始熱情太多了。 曲式剛徹底的改變了對王浩的看法,他心里暗罵了東港大學好多遍,“什么不懂材料研究?就這個水平,還不懂材料研究?” “這一看就是合金材料研發領域的數據挖掘專家,絕對是頂級專家水平!” 曲式剛也開口問了個不理解的問題。 王浩也很耐心的做了講解,實際上,曲式剛的問題就是基礎缺失,他不太理解高深離散數學的解析,王浩說了一些基礎內容,然后他馬上就能理解了,知道自己是對高深數學不了解,才會弄不明白問題,也就不再繼續提問了。 其他人也是一樣。 這時候,曹東明開口問道,“王浩教授,你舉了好幾個例子都是針對鈦合金研發的內容,那么后面這種計算方法,能不能直接用在鈦合金材料研發工序的實驗數據分析上?!?/br> “這要看情況?!?/br> 王浩回答道,“有一些情況是可以的,有一些情況是不可以的,如果你們理解了所有的內容,比對具體的研究內容,就可以分析哪些是可以用到的?!?/br> 他搖搖頭,“這方面涉及的領域太多,我也沒有辦法一一說明,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br> “比如,在熔煉溫度控制上,并不是讓金屬融化就好了,有時候,適當的溫度,制造出的合金強度可能會更高?!?/br> “看這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