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00節
論壇上許多人針對的討論起來。 柯蒂斯-庫珀同樣是個數學家,他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認為不可能。這是運氣,但也有他對梅森數的了解因素?!?/br> 后者很關鍵。 找到梅森素數的人中有牙醫、快遞員,或者其他什么人,但大部分還是數學家、計算機專家。 柯蒂斯-庫珀也發現過梅森素數,他就是依靠自己對于數學的了解,篩選出了一部分數字,自定義做分析檢測。 其他梅森素數的發現,也多是通過自定義檢測找到的,只有完全不懂的外行人,或者只是利用程序做系統壓力測試,才會依照系統所分配的數字去做檢測。 柯蒂斯-庫珀的說法贏得了不少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的支持,但同時他們也依舊認為,王浩的運氣實在好到了爆炸。 即便對梅森數有很深入的研究,但要知道梅森素數在梅森數中是非常稀少的。 比如,一千萬以下的質數有六十六萬四千五百多個,以它們為‘指數’對應的梅森數中,就只有三十八個是梅森素數,幾率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是篩選五千萬以上的素數做檢測,對應梅森素數出現的概率就更低,幾十萬個數只有兩、三個,甚至可能完全沒有。 這個幾率,說是大海撈針一點都不為過。 另一邊,西海大學的夜。 計算機實驗樓頂層忽然傳出了一聲呼喊,“啊~~~” 樓里的幾個人趕緊到中心實驗室查看,就見到了興奮狀態中的張志強,“你們來了,快來看!新的梅森素數,找到了!” “我剛才都已經睡著了,正好夢見找到了梅森素數,就過來看一眼,沒想到還真找到了!” “這是第二個了!” 張志強頂著通紅的雙眼興奮的說著,其他人都能夠理解他的情緒,想找一個梅森素數實在太難了,結果一個星期內找到了兩個。 雖然不是張志強的成果,但他也算是貢獻第二人了。 其他人也興奮的談論起來,“第二個梅森素數了,這下可真是了不起了?!?/br> “估計明天輿論會炸!” “這次我們計算機實驗室,絕對是大出風頭了,不只是國內,國際都會很知名!” “你們看看,gimps論壇已經瘋了,都在說這個話題?!?/br> 他們討論著干脆留在了計算機實驗室,一直蹲守在那里,等待著第二天的到來,仿佛是怕數字長腿跑了一樣。 早上的時候,已經有媒體注意到消息開始報道了。 多數報道有些不確定,“西海大學王浩教授,疑似找到了兩個梅森素數?!?/br> “gimps出現了震撼消息,一星期之內,疑似檢測到兩個梅森素數,發現人都是西海大學的王浩教授?!?/br> “這是錯誤,還是真實信息?gimps宣布對第二個梅森素數進行檢測……” 這件事甚至上了網絡熱搜,輿論比上一次還要火爆。 之前發現了一個梅森素數,就是尋找梅森素數的一個進展,只一個星期時間內,又發現了新的梅森素數,發現人依舊是王浩,事情就變得很不一般了。 同一個人找到兩個梅森素數,歷史上也是有發生的。 比如,第43和第44個梅森素數,就都是同一團隊使用gimps發現的,但中途時間間隔也長達九個月時間。 現在只是一個星期內,快速發現兩個梅森素數,已經超出了‘正常范疇’。 有人提出是否是進行了覆蓋運算。 有專業的計算機專家,當即站出來指出,“即便是使用高性能的超算,對于六千萬到七千萬區間指數對應梅森數進行覆蓋檢測,需要的時間也會長達10萬個小時以上?!?/br> “顯然,那是不可能的?!?/br> 于是輿論都關注起了西海大學,關注起發現兩個梅森素數的王浩。 早上八點鐘,王浩準時來到了計算機實驗室。 他提前知道了發現第二個梅森素數,但也并不感到意外,只是過去轉了一圈,和幾個熟悉的人談了幾句,記下了具體數字以后,就趕緊去工作間做驗證。 王浩已經塑造好了兩個函數。 一個是驗證函數,可以代入素數計算坐標,另一個是判定函數,可以判定坐標是否在區域內或邊緣線上,前者說明‘是梅森素數的幾率大’,后者則說明‘一定是梅森素數’。 在代入新發現的梅森素數后,很遺憾的是,對應函數的坐標,出現在了判定函數覆蓋范圍內,卻沒有出現在判定函數覆蓋區域的邊緣線上。 “看來還是要用計算機手段做驗證,接下來的工作,數學研究已經解決不了了?!?/br> 王浩思考著開始寫起了程序,他要做一個‘函數驗證’的程序,就是把一個個指數代入到函數中,計算它們所對應的梅森數所對應的坐標,是否在判定函數覆蓋的區域內。 因為兩個函數都比較復雜,程序設計起來也很不容易。 好在王浩自己塑造的函數,對代入數值后的求解方法很了解,他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終于完成了程序所有的設計。 然后他去了中心實驗室。 這時候,中心實驗室依舊非常熱鬧,不止是計算機實驗室的人,還有其他學院的人過來,學校好幾個領導都過來一趟,特別關注了一下發現梅森素數問題,他們知道王浩在忙著研究什么,也沒有過去打擾。 樓道里。 陳慶華、朱建榮以及欒海平正站在一起,討論著學校發布公告信息的事情。 陳慶華想讓朱建榮擬稿的時候,多提起計算機實驗室,最好是對王浩的所屬進行‘模糊處理’,讓看到消息的人,以為王浩就是計算機實驗室的研究院、計算機學院的教授。 旁邊,欒海平黑著臉聽著,惡狠狠的眼神似乎透露著,都有種把陳慶華掐死的沖動,他不斷的反對著,“王浩是理學院的教授,就算不談學院,也不能說他是計算機學院的???這不等于是騙人嗎?” “什么騙人?” 陳慶華馬上質問三連,“王浩是不是一直在計算機實驗室?兩個梅森素數是不是在計算機實驗室發現的?所以發布的成果公告上寫,計算機實驗室的王浩教授,能有什么問題?” “額~~~” 王浩走過來站在旁邊。 陳慶華注意到王浩頓時有點尷尬,馬上道,“王浩也來了,我就直白的說,我們不是要把他挖到計算機實驗室,而是,針對這個成果,是在我們計算機實驗室完成的,公告談什么理學院也沒有意義,對吧?” “怎么沒意義?很有意義,理學院也需要……”欒海平立刻進行了反駁。 王浩倒是對什么計算機學院、理學院不感興趣,反正只是學校的一條公告而已,他干脆完全當做沒看見,輕飄飄的從旁邊走了過去。 他是來找張志強的。 張志強依舊頂著通紅的雙眼,從凌晨三點到現在,他就一直沒有休息過。 王浩勸了一句,“趕緊回去睡一覺,找到梅森素數值得高興,但也別這樣啊……” “放心吧,還能堅持!” 張志強滿是不在意的說道,他確實感到非常疲憊,也想著一會去辦公室瞇一會兒。 現在還有事。 “把檢測程序停下來,先計算這個……” 王浩把寫好的代碼,拷貝到了電腦里,簡單解釋道,“這是對梅森數的篩選程序,可以說就是對之前程序的優化,也許會變得更精準吧?!?/br> 他有些不確定。 在結果沒有百分之百出來之前,他也不敢說自己做的研究就是正確的。 張志強頓時重新打起精神,停掉了一直在運行的檢測程序,開始執行剛拷貝的代碼。 一億以下的質數作為數據錄入,輸出端則有三個文件。 第一個文件記錄的是處在判定函數邊緣線的‘指數p’以及對應坐標。 第二個文件記錄的是,處在判定函數覆蓋范圍內的‘指數p’、對應坐標以及到邊緣線的最近距離。 第三個文件,則是剩余被排除的素數、對應坐標,以及到邊緣線的最短距離。 函數比較復雜、程序也比較復雜,需求的計算量就非常龐大,即便是以現有的計算能力,全部執行完也需要三個小時以上。 張志強被推著去休息了。 王浩干脆等在了電腦前,一直看著程序執行,等待著輸出結果。 …… 下午兩點鐘,陳慶華和朱建榮一起到中心實驗室,找到王浩并遞給他一份手寫的公告。 “我們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想著讓你看看,你是當事人,看這份公告怎么樣?” “你說行,我們就發了?!标悜c華很認真的看向王浩,公告里面說的是‘王浩教授在計算機實驗室工作,并連續找到了兩個梅森素數’。 這個模糊的說法,聽起來好像是說,王浩就是計算機實驗室的研究員。 王浩對此并不在意,他只是掃了一眼,把手寫公告扔在旁邊,開口道,“陳院長,朱主任,先別急著發公告,只是兩個梅森素數而已?!?/br> “……而已?”陳慶華滿眼不解。 朱建榮也用力扯了扯嘴角,發現兩個梅森素數,還只是‘而已’,口氣也太大了吧? 王浩沒理會他們的反應,而是打開了電腦中的一個文件,上面記錄了十一個數字,其中有八個標準紅色字體,剩下的三個則還是黑色。 他指著三個黑色的數字,認真道,“這三個,作為梅森數的指數,驗證一下?!?/br> “如果不出意外,應該都是梅森素數?!?/br> 第九十五章 千萬人,十三個小時的等待! “這三個都是梅森素數?”朱建榮呆愣愣的,明顯已經陷入迷茫狀態。 陳慶華問的更有水準一些,“你是說,這三個黑色的素數,所對應的梅森數都是梅森素數?” 兩人各自問了一句,隨后對視了一眼,都感覺思維稍稍有點混亂。 梅森素數平均好幾年時間才能驗證出一個,第一次有中國學者發現梅森素數,對國內來說,就已經是大新聞了。 這個中國學者快速找到第二個梅森素數,都可以說非常不可思議,是被國際重點關注的大成果。 他們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就是在學校發的公告上咬文嚼字,因為都知道公告肯定會被很多人關注,已經有很多媒體記者上門,就是想知道有關梅森素數的消息。 結果呢? 你告訴我們還有幾個梅森素數正‘排隊’等待驗證? 這是找梅森素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