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7節
如果有人指著自家的馬,說它是一只鹿,還會耐心解釋馬和鹿的區別? 那肯定當面怒罵一句,“你是傻、逼嗎?有??!” “額~~~” 這么一想好像不太對,是把自己罵進去了? 但是,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一篇專業的論文究竟是有含金量,還是灌水、抄襲、編造的產物。 有個戴眼鏡的女記者,眼神犀利的開口道,“能說說,為什么能發表那么多論文嗎?據我所知,多數科研工作者,每年發表三、四篇sci,就已經很優秀了?!?/br> “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吧?!?/br> 王浩搖頭道,“我沒有特別去做科研,那些論文只是教學感悟的總結而已?!?/br> 他說完順著思路解釋道,“可以說,就是感悟。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br> 所有人都認真聽著。 “比如,我之前的傅里葉變換輔助構建數學模型,就是從教學過程中得到的啟發,我在教傅里葉變換內容,講解從其他函數變換成正弦表達的過程時,想到是否能繼續變換……” “后來在解析變換的時候,就想到了離散傅里葉變換,大家都知道,離散傅里葉變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計算機算法,如果把它繼續拓展……” “有學生課后問了一個問題,說函數變換過程中,在圖像表達上不太懂,我就給他講解著,然后就想到,應用在構造圖上會怎么樣?” “大家都知道……” 我們! 不知道! 自從王浩談到專業數學內容,在場記者就已經聽不懂了。 門口的欒海平、周清源,還有其他過來的教授、老師,倒是都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幾個數學教授、信息學博士,跟著講解一步步去思考。 他們發現說的很有道理??! 一步步的…… 整個研究思考的過程,就全部都出來了,他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 “這肯定不是編的,是真的,聯系課本內部,一步步的,邏輯清晰、因果合理?!?/br> “如果是這樣的,我教課的過程中,多想想,也能想的出來??!” “看來,以后一定要重視教學了!” “埋頭搞研究不一定有成果,教學過程中,教授基礎的內容,只有認真、多思考,對研究的幫助也很大??!” …… 王浩連續回答了幾個問題后,看了下時間說了聲抱歉,“該去上課了,抱歉?!?/br> 他推開一眾表情木訥的記者,去辦公室拿了東西,就下樓去教室了。 身后。 一群記者只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而一眾教授、博士講師們,則感覺是收獲良多。 教師門口。 點名。 那些才剛來到教室的物理專業學生,看到門口面帶笑容的熟悉身影,都有一種要吐血的沖動。 昨天開始,他們就一直在刷著和王浩有關的新聞,都八卦的津津有味,他們不清楚王浩的論文質量怎么樣,卻知道王浩擔任教研員……很適合! 課程要求嚴格??! 看到沒有? 作為輿論新聞的主角,王浩老師依舊興致勃勃的來上課,而不是找人代課,他臉上還帶著笑容,一副來上課心情很好的樣子,仿佛陷入輿論漩渦的是其他人,他只是和他們一樣的八卦看客。 “這也太盡職盡責了!” “我覺得王浩老師,這個教研員當的沒有任何問題,我舉雙手,百分百支持。估計,整個大學里,也沒有比他更盡職的了!” “是啊,不過他能教幾天也說不好,每次發生這種輿論事件,當事人很快就會被解聘~~” 學生們也是很八卦的,有的學生上課還用手機拍攝,甚至是拍攝視頻,想著發到網上吸引點擊、評論之類。 前提是不被抓到。 王浩對課程的要求依舊嚴格,甚至可以說是更加嚴格了。 玩手機? 被抓到直接計平時分,甚至可能會暫時沒收。 學生們只能感受著痛苦認真聽課,都已經堅持到了學期末,他們可不想因為不認真,被記太多平時分而掛科。 學期快過去了。 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用手數著,后面還有幾節課了。 與此同時。 一些采訪記者已經把報道發了出去,網絡上相關的輿論,焦點迅速圍繞在三篇報道和分析上。 一篇是王浩接受采訪的全程錄像,發布出來以后就吸引了眾多圍觀。 然后,大家都有種智商被侮辱的感覺。 聽不懂??! 第二篇則是‘湖州大學挖角王浩’的內容,‘疑似還有其他大學,以及阿巴云在挖角’,吸引了眾多流量關注。 還有一篇則是一個百萬粉絲大v的內容分析,標題是,“當網絡針對‘月發十篇論文’群情激奮的時候,高智商的人在干什么?” 配圖,三張。 一張是把幾個微薄信息湊在一起,每一個信息都是對于論文的解釋,并說明論文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附帶一句,“高智商的人,在做科普,解釋論文的含金量?!?/br> 一張是第二篇新聞的圖片內容,顯示湖州大學官微邀請王浩的私信對話,上面就是說明各種福利,十分誠懇的邀請王浩來湖州大學工作。 附帶一句,“高智商的群體,在試圖挖角事件當事人?!?/br> 最后一張是對話圖片,傳言是企鵝技術部員工群,有幾個員工正在討論,王浩的傅里葉變換輔助構造數學模型的內容。 附帶一句,“高智商的人,在研究、學習、探討當事人的論文?!?/br> 這篇分析性內容才剛一發布,頓時反超其他內容,榮登熱搜話題的榜首。 第一條回復,短時間獲得了超過一萬點贊,“所以說,看待事件的反應,成為了智商的分水嶺?” 第二條,“所以說,高智商的人都知道當事人是個人才?我們……低智商?” 第三條,“已舉報!(·へ·╬)” “……” 第四十五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 伴隨著三篇報道、分析內容的發布,網絡輿論出現了一些轉變。 有些人看了西海大學的強硬態度,以及各種所謂‘高智商’的相關分析內容,也就相信王浩的論文,確是有一定的含金量。 但是,這并不能完全轉變所有人的看法,論文有含金量又怎么樣? 有些人認為高?!仄浮囊巹t,本身就存在問題,高校的崗位是很多人向往的,怎么能有這種‘特聘’的不公平存在? 而且,論文有一定的含金量,就能說明符合‘特聘’要求嗎? 這個怎么判斷? 還有一部分則是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他們瘋狂的舉報與所謂‘高智商’相關的分析內容。 同時,堅持認為王浩是有問題的,不管論文是否有含金量,一個月多月十篇論文,本身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想想就知道非常的不合理。 這里面沒問題才是怪事! 與此同時。 王浩正坐在綜合樓的辦公室里,聽著其他人談網絡輿論的事情。 現在有關‘十篇論文’、‘特聘’的話題,就是西海大學唯一的焦點內容,辦公室的人認識王浩,看著他完成一篇篇論文,自然都是很憤慨的。 “看這家伙說的什么,拋開論文含金量不談,一個月發十篇,肯定有問題?” “拋開論文含金量不談?” 朱萍都氣的笑了出來,“這是人話嗎?要是都像他說的一樣就好了,咱們大學的職稱晉升,也能拋開論文、拋開學歷不談,我也能升副教授了?!?/br> “做夢呢?!?/br> 羅大勇暗自嘟囔一句。 朱萍頓時惱怒的看過去,拿著腔調說道,“拋開論文、拋開學歷不談,我為什么不能升副教授!” 她說完自己都噴笑出來。 其他人也跟著笑了幾聲,張志強搖頭道,“這個說的也太難聽了,還堅持說你的論文有問題,說是刷出來的,數學、算法論文怎么刷?純粹是胡說八道??!” “里面還有我是二作的一篇啊……” 張志強說到這里,忽然感覺更生氣了,“不行,我也要發一條!我也參與了研究,核心期刊發布的cauchy表達問題,這種論文,怎么刷?” 他說著就開始打起了字,過了一會兒完成發布,還喊了一聲,“大家都登一下,幫忙頂頂??!” “你就關心你的論文?!?/br> 朱萍滿是不屑的嘟囔一句,還是跟著幫忙點個贊、頂了一條,寫的是,“張志強就是個二作,別聽他吹!” 張志強馬上注意到評論消息,再看過來的眼神滿是哀怨。 王浩也看著輿論消息,看到一大堆堅持說有問題,堅持各種不信任的評論,心里也感覺有些郁悶。 他最后搖了搖頭,還是關上了網頁,繼續專注于手里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