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實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 第161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后聯姻對象是反派、瘋美人不愛了、這一次,我選反派[重生]、白月光和替身在一起了、陛下他持證發瘋、穿成醫師小夫郎、舉家穿越到五零、魅魔男友的飼養守則(1v2)、和戀人們的性愛記錄(女性向短篇)(nph)、曉頌(1V1H)
周景文也跑了過來,三人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見過面了,驟然見了面,周景文驚喜的同時又恍然大悟——看來,廢太子的事情應當了結了。 只有周景成還在傻乎乎地問:“五弟,你怎么回來了?” 周景淵深吸了一口氣,鎮定地扒開他四哥箍在他脖子上的手:“我隨父皇一同入京的?!?/br> 周景成震驚:“原來父皇真的活著呀?!?/br> 在旁邊圍觀的陳淮書等人都沉默了。 太孝順了,若是圣上聽到這番話,不知要做何感想。 第181章 議儲(一更) 有道是一日不見, 如隔三秋,他與五弟這都多少日不見了,在四殿下心中好比過了大半輩子一樣。 周景成殷切地握著五弟的手, 倍覺珍惜。后來又聽聞母妃她們都平安無事, 這便越發歡喜了。父皇回來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意的人如今都還平安著。 “五弟,你這次回京是不是不走了?” 周景淵頓了一下, 他其實也隱約猜到自己此番回宮是為了什么, 不過,一直留在京城他也是不愿意的。比起京城他還是更喜歡西北。況且朝廷對東.突厥的戰事還未平定,父皇肯定還會返回西北, 自己說不定也能跟著一塊回去。 眼前諸事未定,周景淵也不好許諾什么,只道:“這次應當能留幾個月?!?/br> “這樣啊……”周景成拖著長長的調子, 撅著嘴, 不高興了。不過轉念一想, 五弟能回來已是不易,哪怕多留一天都是好的。 周景文也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只偶爾插一兩句話。 他們三個小孩聊得正歡, 傅朝瑜這邊久別重逢的幾人也有說不完的話。 上次傅朝瑜失蹤, 可把他們給嚇得半死, 周文津到現在還心有余悸:“先前西北傳來消息, 我們真以為你回不來了?!?/br> 提及往事,傅朝瑜也后怕:“確實險些就回不來了,幸好看守我們的侍衛長目下無人, 也好糊弄,否則我們斷然逃不掉?!?/br> 傅朝瑜給他們簡要說了一番路上的奇遇, 又眼眸含笑地問:“你們呢,在這兒帶孩子可還趁手?” 三人面面相覷,紛紛露出苦笑。 有的孩子天生乖巧,有的孩子好似個天魔星?;寿F妃將兩位小殿下交給他們的時候,還說這二人頗為懂事,只需照顧飲食起居就是了??烧嬲邮至酥笕瞬虐l現。自己想的還是太x簡單。 尤其是那位四皇子,嚎哭的時候仿佛魔音貫耳,怎么哄都哄不好。為了照顧這兩位小殿下,周文津將自己的母親還有一雙弟妹都送去了別處暫住,這二人在他這兒藏著的消息,越少人知道越好。 也虧得這幾日京城風向緊,各家都有孩子啼哭不止,加上他們這兒地段差,周圍全是尋常百姓之家,屋舍挨得近,如此各處都有孩童的哭鬧聲,一時間也不顯得他們家與眾不同了??绅埵侨绱?,三人還是膽戰心驚了好一陣子。 楊毅恬娘子也是懷了孕的,若是他們家的孩子往后也跟四皇子似的,那真的不如不要。楊毅恬疑惑地望著傅朝瑜,詢問道:“四皇子從前也在你那兒小住幾月,你就沒覺得他們鬧騰?” 傅朝瑜回想了一番,那兩位小殿下一直跟他外甥在一塊兒,除了偶爾活潑一些,頂撞一下皇上,其他時間倒也還好,遂道:“沒有啊,他們還算乖的?!?/br> 乖? 三人瞥向恨不得把整個身子都擠到五皇子身上的小胖子,又看向邊上看似很乖巧實則總是暗暗使壞的三皇子,顯而易見,這倆家伙同“乖巧”完全沾不上邊。他們平日里在各自衙門里當差不說游刃有余起碼也是胸有成竹,可這回帶了幾天孩子,被折騰人都憔悴了許多。他們若是乖,世上就沒有鬧騰的孩子了。 傅朝瑜也學了皇貴妃,開始昧著良心說話了。 可隨即他們又發現了端倪,周景文周景成這兩個小崽子對著傅朝瑜的時候確實尊敬居多,跟五皇子相處時,四皇子更是百依百順。 不像這些日子在他們跟前表現的那樣——狐假虎威,蠻不講理,動輒哭鬧,還時常情緒失控。 ……難道這兩個小孩也會看碟下菜? 三人陷入自我懷疑中。 臨走之際,三人都慶幸送走了這兩尊大佛。 周景成一手牽著他五弟,一手牽著傅舅舅,即將踏出這間屋子時又回頭瞧了一眼。 細想想,他這些日子是有點胡鬧呢。熟悉的人都不在身邊,母妃又在宮中生死未卜,周景成兄弟二人情緒都有些焦躁。加上這地方實在是偏僻,衣食住行都不夠好,所以面對周文津三人時也顯得很不講道理。 周景成與那三人對視。 三人受驚不小,立馬挪開目光,生怕這小祖宗又鬧出什么幺蛾子。 周景成撓了撓頭,憨笑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等他回宮之后,一定要讓母妃好好賞賜他們三人。尤其是周文津,好歹是個朝廷命官,怎么住得這么寒磣?甚至因為窮,連喜歡的姑娘都不敢追,真慘。 事實上,這套宅子已經比周文津一開始住的那一間強了許多。這兩年周文津靠著俸祿跟潤筆費賺了些錢,但是京城地價昂貴,寸土寸金,他家底淺薄也住不上什么好宅子。光是這一間,對于尋常人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傅朝瑜將兩個孩子送去宮中之后,先讓他們領著小五去拜見了皇太后與皇貴妃,還去見了一下養在賢妃跟前的五黑犬副孫。 轉悠一圈,傅朝瑜也沒說要讓小五留在宮中,仍舊接回來了。 皇上也沒開口挽留,君臣二人都心照不宣。倒是太后娘娘有些不舍,她一下子沒了兩個孫子,正是需要小輩們承歡膝下的時候,可不論是周景淵還是老三老四,都不是個能彩衣娛親的主兒,甚至他們都不耐煩待在太后身邊。 待上片刻便心煩意亂。 幾個孩子同皇太后也沒什么祖孫情,這會兒能裝模作樣掉兩滴眼淚都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讓他們留在那兒安慰算祖母,簡直比殺了他們都要難。 太后眼見他們避之不及,心也涼了半截。 果然隨了皇上,都靠不住。 兩位小殿下被接走之后,陳淮書跟楊毅恬也終于能從周文津這兒離開,沒多久便各自歸了家。陳淮書一連幾日沒回去,回府之后便聽到了一個噩耗,他外祖父沒了。 廢太子沒了是在情理之中,可他萬萬沒想到,是外祖父冒險殺了廢太子,還因此被加封了文正公。 陳淮書不傻,立刻猜到了這里頭必有交易。 陳家與呂家密不可分,如今他外祖父逝世,陳淮書也得趕過去奔喪。許久不曾見面的兄弟二人坐上了同一輛馬車,陳淮書依舊冷著臉,不愿多言。 陳燕青縱然有千言萬語,卻也不知該從何說起。他當初算計弟弟,也是因為廢太子,如今廢太子反而被外祖父所殺,反而襯得他像是個笑話。 陳燕青不得不承認,自己弟弟的眼光比他要強,運道也比他好,早早地借著傅朝瑜搭上了五皇子這條船。而他費盡心思,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也虧得陳淮書不知道對方在想什么,否則這馬車也斷然坐不下去了。他與傅朝瑜是生死之交,哪有那些齷齪世俗的私欲? 呂相如今可是功臣,呂家長子也高升了,不少人的眼睛都盯著這一處,然而呂家卻并未高調示人,喪禮一切從簡。 呂家當家人固然比不得呂相,卻也知道好歹,宮中還有端妃娘娘和大皇子的喪禮等著辦,他們大張旗鼓地辦喪禮算什么,與宮里打擂臺? 呂家還沒有這么大的膽子。從前沒有,往后更不能有,他們呂家的榮耀是用人命換來的,呂家可不敢輕易揮霍。 且如今京城各處都等著善后,城門處得重新修繕,護城河也得重新疏通,三省六部各司都在忙,就連傅朝瑜都被工部逮過去幫忙。除自家人外,也只有呂家的姻親跟舊交過來探望了一番。 傅朝瑜也擠出時間去了一趟,不論呂相究竟是哪邊的人,他當初能入國子監終究得了呂相幫襯,傅朝瑜還記得這份人情。 比起呂相喪禮的默默無聲,端妃母子二人的葬禮可謂張揚。 皇上應當也是心中有愧,所以給端妃追封為貴妃,以貴妃之禮下葬,又親自給大皇子寫了祭文,字字泣血,聞者落淚,見者傷心。 百官一邊哀悼,一邊在心里琢磨著小皇孫的事兒。 據說大皇子將小皇孫藏到了別處,如今喪禮都快結束,怎么也不見小皇孫身影,難道圣上不打算將其接回來? 清醒之后被挪去行宮的大公主也聽說了母妃與皇兄的喪禮,見宮女安慰她說皇上如何看中端貴妃與大皇子后,大公主只嘲諷地揚了揚嘴角:“死都死了,這會兒哭給誰看?” 宮人不敢言語。 大公主咳了幾聲,氣息不穩地問:“小皇孫可被接回來了?” “并未?!?/br> “如今廢太子已死,為何還不將人接回來?父皇究竟怎么想的?”大公主一時激動說了幾句話,又開始撐不住了。 她縱然有天大的野心,此刻也施展不了分毫。后來聽聞朝中陸陸續續有人員變動,不少老人丟了官,又有新面孔頂上,大公主就更加心急如焚了。這些加官的人里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與傅朝瑜關系匪淺,而傅朝瑜身后站著的,是五皇子。 大公主終于猜到了父皇要做什么,她想要阻止,卻什么都做不到,如今連她身邊的人都被密切看管了起來,再過兩個月她便要被送回婆家,自此之后遠離京城,再也管不了京城之事。 大公主日日惱怒,可眼下沒有一個人在意她的想法,在皇上與皇貴妃的授意之下,宮中甚至已經漸漸忘了還有一個大公主在行宮養病。 幾日后,待京城河道疏通完畢,端妃與大皇子的喪禮終結束之后,皇上終于在朝中再提立儲之事。 而立儲人選,竟然是一向默默不聞、聲名不顯的五皇子。 第182章 考校(二更) 滿座皆驚。 先前從未聽過皇上有意讓五皇子繼位, 且朝臣們對五皇子所知甚少,總覺得五皇子唯一的優點便是他有個厲害的舅舅。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有人想將傅朝瑜給揪出來質問, 然而傅朝瑜并非京官, 并未上朝,他們想找茬都無從下手。 有御史站了出來,準備委婉提點兩句:“圣上, 立儲一事事關江山社稷, 如若貿然定下,恐會引得朝野不寧?!?/br> 然而他的話剛說完,便遭到同僚反駁, 對方還是他們御史臺的人。 升官之后的陳淮書也有了入朝的資格,今日圣上驟然提出要立五皇子為儲君,陳淮書驚訝之余自然先得替五皇子分辨, 遂朗聲道:“張大人此言差矣, 圣上向來睿智, 又喜謀定而后動,圣上既然有意立儲必定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怎能說是貿然定下?x” 這話說得讓人舒坦, 皇上投來了贊許的目光。他本來想要發作的, 如今陳淮書站出來說話, 他便冷靜了下來, 百無聊賴地坐等兩邊相爭。 朝臣們一向如此,什么都能爭得起勁,哪怕他說明日宮里辦一場宴會都會有人反對, 更不用說立儲這樣的大事了,且吵著吧, 看他們能吵出什么花來。 張御史眉頭都跳了兩下,他們御史臺雖然喜歡攪事兒,但還沒有自家人拆自家人的短。張御史看向御史大夫,準備告狀。 御史大夫只是冷漠地轉過了頭,反正他不會跟圣上作對的,這回明擺了是皇上屬意那對舅甥倆,他吃飽了撐了才會反對。 張御史心塞至極,可同僚還在看著,此刻做縮頭烏龜只能被人鄙夷,他不得不迎難而上,以五皇子出身不足來辯駁。 陳淮書都不屑于動腦子,張口反問:“天底下豈有比出身皇家還尊貴的身份?五皇子是圣上血脈,如何能說是出身不顯?” 兵部還有不少人從前跟大皇子走得近,大皇子雖然沒了,小皇孫卻還在,比起立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五皇子為儲君,還不如扶持小皇孫。兵部右侍郎遂道:“話雖如此,可是五皇子的生母終究比不得旁人,且從前還在冷宮住過,恐在德行之上有虧?!?/br> 原本沒開口的工部尚書鄭青州出列了,傅朝瑜這段時間還在替他們工部干活,他豈能容忍旁人如此欺負這對舅甥:“五皇子生母乃是圣上親封的淑妃,當年被罰入冷宮罪名也是子虛烏有。圣上英明,查明爭相后又還了淑妃娘娘一個公道,此事難不成還有異議?” 一向與鄭青州形影不離的王樺王侍郎也嘲諷起來:“就屬你們兵部的人最厲害,已經去世多年的娘娘都要被你們拉出來陰陽怪氣一番,三省六部都找不出比你們更刻薄的了?!?/br> 御史臺的人聽聞之后無語地看著王樺。論陰陽怪氣,誰有這位陰陽怪氣?他們御史臺都甘拜下風??梢屗麄兙瓦@么認命,那也是不能夠的。 找不了出身的毛病,也不能以年紀小為借口,畢竟那幾個皇子皇孫年紀都小,此刻以年幼為由否決了五皇子,來日其他皇子皇孫上位之際也會受到制約。年幼不可議論,那質疑聰慧總行了吧? 眾人總算只是找到了可以抨擊的點:“五皇子才學平平,與文武之道上面都無建樹,便是坐上了儲君也壓不住一眾兄弟子侄?!?/br> 一直忍著沒有發作的孫明達終于忍不住了:“你們怎知五皇子才學平平,你們怎知他文不成武不就?在場可有人教過五皇子一天?” 眾人遲疑,他們也沒機會教啊。 孫明達怒道:“既然沒有教過,又是誰告訴你們五皇子才學平平,難不成是你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五皇子在西北求學,拜入松竹翁門下,上有安老先生傾囊相授,下有本朝狀元答疑解惑。若是他粗俗愚笨,安老先生怎會將他收為關門弟子?有如此良師輔佐,五皇子豈能文不成武不就?” “諸位家中子弟若是拜了名師門下,對外不知要如何吹噓,如今輪到五皇子拜了名師,反而挑剔起來對其說三道四。圣人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諸位倒是與圣人相悖。若能將這股吹毛求疵的勁兒用到自己身上,政績也不至于爛成這樣!” 孫明達最討厭這些沒讀過幾本書的人在這指指點點旁人沒學問,好似他們的腦子有多靈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