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清竹也沒猶豫,“申請就藩??!蕭景馬上請旨就藩,他第一個要求就藩,皇后就會感念他,皇上給的封地也不會太差,肯定是塊好地方。到了藩地,他好好經營,將來就是不能更進一步,也是個實權藩王,皇后的孩子想要長成,也要一二十年,蕭景遠離斗爭中心,將來的事就看能力和運氣了??伤枪诰├锾韥y,那誰也說不好是個什么結局!”假如此刻兩人沒換回來,清竹是肯定這樣辦的。 現在清竹這里是沒有規矩方圓,她是老大,她說了算,她能全權做主,大梁朝廷卻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和相對完善的法制條例,蕭景只能等平宣帝把帝位讓給他,他才能如愿以償,他就是想武力奪得帝位,手里也得有人啊,而想把人培養起來也得有地方才是,這可不是一兩百人能辦成的事,而在平宣帝眼皮底下,他能發展自己的勢力才出鬼了。清竹當初再得平宣帝青眼,平宣帝也沒讓她染指軍隊,這就說明平宣帝心里的譜明晰的很。假如嫡子生下來,平宣帝會容忍大兒子們蹦跶嗎?不可能的! 沈慎嘆服,“城主大人高見!” 清竹搖搖手,“有些紙上談兵罷了。對了,你有沒有收羅一些海外作物?” 沈慎有些黯然,“倒是找到一些,也交給了端王,可惜端王似乎不太放在心上?!?/br> 清竹跟著嘆氣,毫不客氣的批評蕭景,“蠢貨,一如既往的蠢。那算我拜托你,我的船隊走不太遠,你把那些作物帶來給我,我要的?!?/br> 遠離大梁,她現在罵起蕭景毫無負擔,沈慎卻有些坐立不安,畢竟蕭景還是他的東家呢,有人在他面前肆無忌憚的罵東家,他不能毫無感覺吧。 他又不能跟著罵蕭景,只能尷尬的點了點頭,然后告辭,路上他不停的想清竹的態度,還有清竹說過的話。 為什么當初蕭景讓他帶那些作物回來,帶回來了他又不屑一顧,反倒是這位‘城主大人’非但知道他帶回了作物,聽見蕭景不放在心上,還拜托他再帶一回,綜合沈慎得到的消息,就是端王曾經十分寵愛這位側妃娘娘,幾乎把自己所有的事都告訴了這位娘娘,可是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兩人徹底分裂,導致這位‘娘娘’遠離故土。 沈慎見過蕭景,從蕭景身上看出了端王對這位‘娘娘’的怨念,可是這份怨念似乎沒有大到非得除掉這位‘娘娘’的份上,反而是這位‘娘娘’言語里十分不屑端王,那當初這兩人又是如何好的不分彼此,卻又轉眼分崩離析?這里面的矛盾真多啊。 沈慎帶著一肚皮的疑問離開了大御島。 清竹繼續開展自己的‘宏圖大業’,她就是再垂涎彌生家,也懂得貪心不足蛇吞象,所以現階段只能發展自身勢力,慢慢長大才行。 為著和駐守在大梁的錢金兩地方便通信,清竹養了信鴿,這些小精靈用來傳信真是相當便利,就是不能長篇大套的說很多事,為了傳信內容多一點和隱秘一些,清竹干脆用了數字密碼,對應同一本書,按照密碼解讀就行。 哪怕鴿子被人打下來,也不妨礙什么。 錢金就傳來一條消息,湘桂等地大旱,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正在四處流竄,清竹大喜,吩咐錢金無論用什么方法,坑蒙拐騙還是威逼利誘,一定給她拐些人口過來。 當然她也不敢貪心,受災百姓上萬,她也吞不下這么多,真要把全部受災百姓弄走,她這里放不放得下,養不養得活兩說,她自己就徹底成朝廷的敵人了。 人口本就是地方官的政績,流竄的百姓很快就要被收攏安置的。 她只想從里面拐個幾百人就行。 錢金努力給她當人販子,等到朝廷把災民安撫妥當,清竹這里多了七八百名災民。大多數是家人死絕,沒了依靠的。 這七八百人很好的緩解了清竹這里倭人太多的問題,她手里現在有三個島,小林那個島耕種不行,倒是能養些野雞野鴨野豬什么的,也不算全部野化,有人看著,算半野化。 銀礦暫且不去想,沒人!開了銀礦這里就是香餑餑,清竹得有人守著,她現在手里的兵倒是有上千了,可要是這里被軍閥覬覦,她這上千的兵力就不夠看的。所以暫時只能當銀礦不存在。 其他兩個島上都可以開墾種植,一般來講管理的都是清竹的人,干活的才是倭人,這種情況要等到這里的倭人全部同化了,她才能完全放心。 好在杜副城主確實是個能人,幫清竹把幾個島上打理的井井有條,糧食甚至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還有些富余。清竹也沒完全閑置袁家人,只要他們愿意,就和原寧一樣,先當個教頭看看,其余的袁家人也能當個小吏。 袁望峰越看清竹的行事心里就越發火熱,這簡直是個天生的霸主,目光短淺的人只要拿下了這么大的地盤,一般就顧著自己享受了。 這位城主大人眼光卓絕,她知道自己的短板在那里,就一力補救,不管是災民,流放犯,還是她派船隊買來的各色奴隸,她都能把他們利用起來。 大御島上甚至比京城都五光十色,幾乎什么人都有,大梁人,倭人,昆侖奴,還有白皮膚的奴隸。 清竹給予他們不同的希望,大梁人要尊重,要地位,清竹讓他們自己爭取,機會給你,但是你得有實力。 倭人還有那些奴隸,他們要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吃飽要穿暖,清竹也給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好好干活,絕對忠心于她,那么你們的生活就會眼見的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