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鄭氏嗔了他一眼,“哪有長輩去問小輩要吃食的道理!” 小叔哈哈一笑,“都是一家人,不用這么計較?!?/br> 鄭氏真心覺得夏家人口少,日子過得很是舒心。 作者有話要說: 來吧,來吧,收藏多一些吧! 第6章 第六章 成了親,夏禮就要去赴任了,鄭氏有些躊躇,按理,新媳婦得留下來伺候婆母,嫁了人就不是家里捧在手心里的寶貝姑娘,得顧忌著夫家的上上下下。 可心里她是不愿同丈夫分離的,這個并不是說鄭氏對夏禮一見鐘情,然后難舍難分,而是從實際利益出發。 她這個主母不跟著丈夫上任,丈夫身邊就要有人服侍,外任最短就要三年,她這個主母還未有孕,難道讓丈夫和旁的女人先生孩子? 哪怕夏家家風嚴謹,不讓通房比主母先生,一個跟著丈夫朝夕相處的女人肯定能占據丈夫心里一塊地方,將來她這個主母在丈夫心里的分量還有多少? 可這些話鄭氏說不出口,哪怕出嫁前母親告訴她,“你必定跟著女婿去赴任?!爆F在真要論到了,鄭氏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老太太率先發話,“老二家的跟著老二一起去吧,家里有你哥哥嫂子,無礙的?!?/br> 鄭氏心內歡喜,嘴上卻道“媳婦還是留在家里侍奉母親為是?!?/br> 老太太笑道“用不著,你們小兩口早日給我添個孫子才是正理,我知道你們的孝心就行了。你嫂子是個穩妥人,盡管放心吧?!?/br> 于是就定了下,二房成親不久就要離開了。 鄭氏開始準備行李,心下覺得十分歡喜,果然家里人口少,還有一對明事理的婆婆嫂子是件極好的事。 等到小叔一家赴任,他們的院子只留下一些婆子打掃就行了,夏家又開始了安靜日子,小弟弟清書已經能扶著凳子走兩步了,每天逗得母親和兩個jiejie呵呵笑。 轉眼哥哥清岳也要赴考了,家里又緊張起來,可這回清岳并未考上,好在他年紀還小,沒有頹廢喪氣,沉下心認真復讀。 趙氏和夏勉也未責備兒子,學習不到位考不中是常事,且兒子現在也不大,剛剛十五歲,多學兩年再考也不算晚呢,人家一個秀才都能考到五六十歲,兒子現今考舉人,不過是試水罷了,不用很當回事的。 就是清瑤今年也十四歲了,不知道多少人家前來打聽,這幾年清瑤越發穩重,跟著趙氏出門應酬都能得到一片贊嘆聲,眼看小姑娘就要長大,還不快趕緊下手啊。 趙氏卻是有別的考量,女兒還未及笄,這件事不用著急,丈夫官位穩當,但是兒子如今還是個秀才,要是兩年后兒子僥幸得中,大女兒的婚事就又多了一份籌碼,最起碼還能從兒子的同年中挑一個出來。 現在上門說親的,大多兒子都是秀才功名,趙氏還有些看不上。 大戶人家的小姐沒多少時間出門逛街溜達的,清瑤又戒了話本子,一心一意在家里幫襯趙氏,清竹開始練字畫畫了,這都是閑的。 到了九月十九菩薩生日,趙氏要出門上香,兩個女兒自然跟著一起去,現在的姑娘家能出門的機會不多,清竹就是管理的自己的莊子,也沒見天過去,不過派身邊的人跑去看看,再就是等莊頭拿了賬簿盤賬,她真的沒去過幾次。 上香的流程也就這些,貴族婦人上了香還要留下歇息,有的還要聽一聽講經,清瑤這回是不敢離開母親半步了,她年紀大了,對名聲看的更重了起來。 清竹卻坐不住了,那些經文聽的她腦子嗡嗡嗡的,反正廟里也沒亂人,她帶著嬤嬤和丫頭們逛了起來。 走到一處院落門口,清竹好奇的探頭望了一下,一旁的小沙彌道“施主,這里是方丈辟出來給一些學子或是無家可歸之人暫居的地方?!?/br> 清竹聽了也就收了好奇心,準備帶著下人離開,這時候從里面走出來三個孩子,一個大些的男孩估摸有十五六歲,小些的男孩也不過十一二歲,大男孩身上還背著一個小女孩,他們手里拿著破舊的包袱,低頭走了出來。 小男孩小聲道“哥哥,我們去哪里,meimei還病著呢?” 大男孩不知道說了什么,小男孩不吭聲了,抹了把眼淚跟在哥哥身后。 清竹疑惑的看了小沙彌一眼,不是說收留無家可歸之人么,怎么現在就把人望外頭攆??? 小沙彌臉一紅,怎么和這些金尊玉貴的小娘子解釋呢,就是收留,他們廟里也得少少收些伙食費吧,真要一分不要,還倒貼伙食,把人養懶了倒失去了救濟的初衷,這還是方丈說的呢。 這兄妹三人在廟里住了快半年了,從兩個月前起就交不出一文錢來,廟里也沒趕人,聽說如今這女孩子病了,看病吃藥也要一筆錢,廟里又不是善堂,就是善堂也不過給一碗稀粥,生病了也只能聽天由命??偛荒軓R里一直養著他們吧。 再加上各處都有勢利眼和心地不那么好的人,和尚也不例外,管著這里的和尚見兄妹三個一直不交錢還賴著不走,言語里就帶了出來,于是當哥哥的只能帶著弟妹離開。 這些是清竹讓嬤嬤趕過去問來的,說是這個名叫楚修平的男孩正準備把自己賣了為奴,只求救活妹子,給弟弟一個容身之處。 清竹發了惻隱之心,讓嬤嬤把這三人安頓在了客棧里,請了大夫給他meimei看病吃藥,也不過十兩銀子不到就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