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阿姨對陳溫予中規中矩,她在這個家里冷不著餓不著。 兩人日常沒什么交集,節假日說一聲禮節性的祝福:“中秋快樂?!薄澳阋彩??!闭f完立馬詞窮,一個多的字都扯不出來,相處了半年,一起上桌吃飯還會有點尷尬。 說一點大不敬的話:如果阿姨能換個身份,例如房東,陳溫予會自在很多。 她完全像是在自己家里借宿。 陳溫予漸漸習慣了一個人呆著,對于參與到周圍人中去沒有半點興趣。 她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吃飯,獨來獨往,自詡是獨善其身的終極擁護者。 一年、兩年、三年。 初中畢業。 高中陳溫予選擇了母親故鄉的小鎮,母親二婚去了國外,不出意外的話,會在那里定居,臨行前將外公舊居記在了陳溫予的名下。中考前填報志愿,陳溫予盯著安城一中的信息看了很久,告訴父親這個決定時,她手背在身后攥得死緊,掌心里全是汗。 好在,父親沒有反對。 這次的報考十分成功,陳溫予提前一個多月去了安城。 這座城市她只在小學前來過,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緊緊抱著她,這個平日里不茍言笑的女人安排完所有的瑣事后,抱著她哭得撕心裂肺,無助地重復:“溫予,我沒有mama了,我沒有mama了?!?/br> 陳溫予小小的手掌搭在母親的后背上,輕拍。 “沒事的,mama?!?/br> “你還有我?!?/br> 后來,她的mama也不要她了。 只身在安城的陳溫予不敢頻繁出門,她手里揣著的那筆錢,對于一個才要上高中的學生而言是巨款,這人生地不熟的,陳溫予怕有人來搶。 無事可做的陳溫予只能學習,趁著暑假,她把帶來的教科書讀了個遍,同一道習題反反復復地解,都要做吐了。 于是陳溫予決定出門放松,下樓轉了一圈買了倆rou包,呼吸了下新鮮空氣,陳溫予發現: ……還是回去做題有意思。 這樣的日子她耗啊耗,耗啊耗。 好不容易挨到高中學校來消息,陳溫予一看:好家伙,分班考。 這次分班考陳溫予完全可以說是走了狗屎運,考題略難,不過沒有超綱。 陳溫予自認只有五十分的水平,近兩個月的學習下來勉強到了七十,卻在考場上超常發揮到了一百五,成功打入學霸陣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學渣墊底之路。 這路真不是好走的。 以往陳溫予在平行班,老師講完一道題,往往會停下來問一句:“同學們都聽懂了嗎?” 底下傳來稀稀拉拉的幾聲“聽懂了”。 “聽懂了就好?!崩蠋熣f著,還會確認一遍:“都沒有不明白的了吧?” 底下又是一陣稀稀拉拉的“沒有”。 等到了這個班級,班里除了她,好像全都是神仙。 講臺上,老師手指點點黑板,走流程:“這個問題還有誰有疑問嗎?” 頭次經歷的陳溫予淡定抄著板書,這套路她念了那么多年書,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也就是老師迫于無奈會問一問。 下一秒,一個同學舉手:“老師,如果我將這個集合問題拆開來解,分為……” 公式略長,該同學手對著黑板做出一個圈的動作,指代公式前半部括號內的內容,右手拇指食指微彎,示意右括號,左手再移動至該括號右側,表示剩下的那一大截:“這樣拆開算可以嗎?” 太積極了。 陳溫予這時便隱隱察覺不對。 不等老師回答,另一個同學先反駁,表示肯定不行如何如何。 前一個同學堅持己見,對著在座的各位就是一頓輸出,兩人唇槍舌戰一番,又一人加入進來,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 這下好了,熱油進冷水,現場算是炸開了。 陳溫予看看板書,看看書本,再看看老師。 五十多歲的數學老師好整以暇地撐著講臺,你說一句他點點頭,他說一句他還點頭,不像來教書的,像來拱火的,周圍同學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只有陳溫予,只有陳溫予,她從始至終就沒跟上大部隊節奏。 話題開始時她一臉懵逼,話題結束了她還一臉懵逼,那一瞬間就好像是只會這一個表情了似的。 等到討論地差不多了,數學老師叫停,給各位進行一個戰術性的總結。 班里的神仙們意猶未盡,仿佛推開了什么奇怪的新世界大門。 老師肯定是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的,剛好班里有那么幾個社交牛逼癥選手,甭管觀點對的錯的,人家敢開這個頭。 一開始只是固定的幾個人,慢慢人數開始增多,等到開學兩個星期以后,課上沒開過口的只有陳溫予。 以及她的同桌。 說到陳溫予的這個同桌,同桌姓夏,名叫夏汐。 開學時班主任讓各位同學上臺做自我介紹,夏汐小jiejie笑嘻嘻就上去了,先是抒發了一番對未來的展望,介紹到自己名字時,夏汐說道:“大家好呀,我是夏汐。炎炎夏日的夏,三點水、夜前夕的汐,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出生后,奶奶找人給我算了一掛,說我又缺水又缺火?!?/br> 后來熟悉了,夏汐單獨給陳溫予補充了自己名字的后半段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