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游戲也太真實了 第2188節
不管他計算多少次,甚至重復多少次的實驗都是同樣的結果。 這意味著“上帝b”住進了“上帝a”的房子里,算力低的顯卡上奔跑著一塊算力更高的顯卡……并且后者能運行前者跑不了的程序? 他活了也有三十多年,還是頭一回見到這么離譜的事情! 要么是阿光針對他! 或者阿光背后的外星人,也就是主流媒體猜測的地外文明盯上了他,并通過特別設計的算法故意誘導他算出這樣的結果…… 有那么一段時間,他一度因為自己的發現而陷入迷茫和自我懷疑,甚至還為此向工作單位請了個長假,背著行囊出門旅游,調整了很久的心態,才從那自我懷疑的迷茫中走了出來。 其實沒什么好迷茫的。 物質的存在與否是客觀的現象,但“存在”本身卻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 看了一眼還在引力子和核聚變上鉆牛角尖兒的末世孤狼,狂風坦然地說道。 “……游戲世界就是游戲世界,你不能指望在游戲或者影視作品里發現現實中沒有發現的物理學定理,而編一個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猜想也不是什么很難的事情?!?/br> 頓了頓,他習慣性地伸出食指摸了摸鼻梁。 那副本該架在鼻梁上的高度眼鏡,在游戲世界中并不存在。 在這個世界,“狂風”才是他的名字,而巖風只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上、并且與“狂風”毫不相干的另一個人。 “當然,由于普朗克常數的接近……他們的理論確實給了我一些啟發,或許我們能找到與引力子類似的存在?!?/br> 末世孤狼愣愣地看著巖風教授,苦笑著說道。 “你講話越來越難懂了……” 第975章 勝利的豐收 有一件事情狂風其實想的太多了。 狗策劃的工作是很忙,不可能盯著某一個玩家的具體游戲行為。 從游戲開服以來,楚光做的決策基本都是宏觀上的部署。 包括對“另一個世界”的輿論誘導,通過釋放有限的信息讓主流社會相信,無法解析的《廢土ol》是地外文明的手筆。 而且是一個持中立以上立場,并且持續不斷釋放善意的高級文明。 基于這條底層邏輯,各國智庫以及互聯網上各大媒體又加上了自己的判斷。 比如這是“老大哥”的警告,預示著地球未來會進入繁榮紀元,并且在繁榮紀元之后迅速蕭條。 也有人認為這是高等文明的指引,外星人正在相鄰的宇宙中尋找價值觀相同的朋友,或許不久之后互通有無的貨船就會停在同步軌道上。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把地球上的人喂得更肥一點,吃起來更香……只是這么理解又站不住腳。 畢竟千里迢迢趕來就為了吃個飽,多少是有些無聊的,還不如就近開個養殖場。 還有思路新奇的人把目光瞄準了五光年之外,認為地外文明就在那里,而且就是游戲中出現的“蓋亞”。 楚光不知道那邊的世界是否有蓋亞,也不在乎各國智庫是怎么分析的,各個派系的利益糾葛,以及某個人又是怎么想的。 對于已經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他來說,那都是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他們可以隨意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或者自己眼界能看到的東西。 對雙方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兒——那便是他們在長久的默契合作中建立了一套相對公平的交易規則。 在這條規則中,玩家給他干活賺取銀幣,各國經濟體系根據市場定價從玩家手上回收銀幣,并用銀幣從他手中兌換能夠刺激經濟發展的高科技。 這是一條閉環的鏈條。 當他拋出一個牛逼的技術,銀幣就會上漲,而想讓銀幣降下來,停幾周拍賣會或者往技術里兌點水就夠了。 只要這條鏈條穩定地循環往復下去,他是不是地外文明壓根兒就不重要。 楚光相信,只要他把可控核聚變技術掏出來,就算他說自己是上帝,一樣有大把的人信。 只不過這么編就太扯淡了,他過不去心理那關,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真話假話還是摻著來比較好。 至于游戲世界測算的普朗克常數測算值比現實世界小,這種事情對楚光來說更是太專業了,他頂多也就概念上了解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像存在“幀率”一樣一份一份發射的。 至于具體數值是多少,他可能還得找個搞高能物理的小研究員過來問問才知道。 當然了,有沒有這個必要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聯盟的幸存者不會因為普朗克常數更小而過上更好的日子。 不過,給反應堆換個點火裝置卻是可以的。 聯盟大廈的辦公室,楚光接見了黎明城核電站的核工程師王正義。 那個已經四五十歲的老師傅臉上寫滿了激動,繪聲繪色地講著,試圖將自己當時在核電站現場時感受到的震撼傳遞給尊敬的管理者。 雖然這位老師傅講了半天都沒講到重點,但楚光還是耐心地聽到了最后,甚至還囑咐工作人員給他倒了杯茶慢慢講。 而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明智的。 說的口干舌燥的老師傅端起茶杯喝了口,似乎是想不起來剛才說到哪了,于是立刻說到了他最關心的點子上。 “……如果能將冷啟動技術應用于我們的反應堆,代替已經過時的激光點火技術,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益至少能再提升23%!” 聽到這個數字,楚光的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23%?點火需要耗這么多能量嗎?” 王正義點點頭,認真說道。 “點火不是打著一次就了事兒了,每次往反應堆里填充燃料的時候需要重新點火……包括停堆檢修等等?!?/br> “原來如此?!?/br> 楚光若有所思點了點頭眼神也愈發重視了起來。 23%是理論數據。 實際數值可能會比這個值低一些,不過也相當的可觀了。 雖然目前聯盟在地表上的大型反應堆只有一臺,但隨著用電量的提升遲早會建更多的反應堆。 比如南海聯盟那邊李明輝已經不止一次找他談過電力供應的事情,希望聯盟能夠在南邊再建一座聚變電站,以削減南部海域以及周邊地區的用電成本。 南海聯盟的電力和淡水主要依靠薯條港進口,雖然潮汐能和風能也很好用,但設施的維護成本擺在那里。 而且發電量也是個大問題。 洋流發電站的鋪設速度已經趕不上南部海域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 對于一個正在持續增長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可再生能源注定只能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的補充,很難扮演支柱的角色。 尤其是未來太空電梯還要落戶南部海域,到時候當地的經濟、生產活動肯定又會指數式的增長。 “成本方面呢?你們計算過了沒?” 王正義拘謹地點了點頭。 “算過了,完成技術更新大概需要2000萬銀幣的預算……不過考慮到以后還要蓋新的反應堆,我們認為這筆開銷是值得?!?/br> 楚光點了點頭。 “既然你們已經考慮過了,我這邊也沒什么好說的。當然,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你們做一份預算報告送到財政部,那邊會成立一個預算審核委員會和你們對接工作?!?/br> 見管理者支持,王正義的臉上頓時露出欣喜的表情,連忙點頭稱謝。 在來這兒之前他還緊張了半天,總擔心說服不了管理者,卻沒想尊敬的管理者先生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好說話。 看著點頭稱謝的王老師傅,楚光莞爾一笑說道。 “謝什么,真要說謝謝也是我替聯盟和你說?!?/br> 頓了頓,他又叮囑說道。 “當然,你也別覺得這事兒我點頭就是板上釘釘了,該準備的文件還是得認真準備。預算審核委員會那邊也有自己的工作,他們得對得起掏錢養他們的聯盟公民們?!?/br> “明白!保證完成任務!”王老師傅滿面紅光的說著,那樣子簡直恨不得行個軍禮。 楚光笑著目送他離開辦公室,隨后打開辦公桌上的全息電腦,翻了翻日程表。 第一批對接工作的有21個單位,其中有像黎明城核電站這樣的重點公共事業單位,也有造發動機和造反應堆的民營工廠,或者單純的學術機構。 學院這次確實大方的沒話說,有了這些技術做支撐,在廢土上再建一座甚至幾座理想城還真不是難事兒。 只要給聯盟的幸存者足夠的時間,他們甚至能重建一個比舊時代更加繁榮的新世界。 不過話雖如此,楚光的心中其實一直都存在著一股與直覺截然相反的預感。 他有時候和其他避難所居民一樣,總是本能地將理想城當成了繁榮紀元的參照物,并將理想城市的繁榮當成了衡量繁榮與否的惟一標準,卻忘記了衡量事物的標準是與時俱進變化的。 或許人聯時代的那種密集式的繁榮已經成為了歷史,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大概不會再出現了。 畢竟如今的地球已經不是兩個世紀前的地球了。 結束廢土紀元并不難,但改造一顆星球卻是另一回事兒。 聯盟能夠戰勝軍團,但對變異蟑螂或者變異老鼠宣戰只會成為笑話。 甚至不只是星球的生態環境。 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們也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些人了。 歷史帶給廢土客們的不只是教訓,還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哲學。 這些東西不但會讓重獲新生的人們對異星環境有著更高的容忍度,還會主動推著他們前往更遙遠的世界探險,被動地分散那伴隨無限的繁榮一同積累的無限風險。 聯盟的孩子會像種子一樣,以太陽系為中心,將繁榮開枝散葉到數個甚至數十個光年,而不是取數十光年的繁榮筑一城。 楚光有一種很強烈的預感。 在遙遠的未來,聯盟的人口一定會超越曾經的人聯,不過他們卻不會像人聯時代的人們一樣全部擠在僅有的一顆母星,而是分散到數以萬計的行星和空間站。 如果是那樣的未來,“在月球上修個大規模激光陣列、發完電再把能量直接打到地球上”的經驗確實過時了。 離散式的發電站反而更有利于資源的靈活調配以及外向性擴張,或者說更適合于廢土客們“聚落式”的發展。 人聯曾發生過的災難或許會再次發生,但不會再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