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游戲也太真實了 第2161節
總之一切由您定奪。 ——西帆港臨時指揮部電】 【讓他滾去找提爾。 ——東帝國諾德城皇宮電】 …… 拉文卡工業區。 塵土飛揚的工地旁,一道道迅捷如風的身影在街上穿梭。 下班的時間到了又到了萬物復蘇的時候。 走下流水線的小伙子們就像撒歡的鴨子一樣沖出了工廠,一波波地趕回家里,然后又一波波地沖向集市。 大錢都被他們拿去買自行車了,但零零碎碎的硬幣他們還是能東拼西湊出來的。 攢著這筆零錢,他們和集市上的攤主討價還價著,從那大大小小的攤位上換一些指甲刀、馬克筆、短袖襯衫之類的零碎物品。 他們也不知道這玩意兒買回去有什么用,只覺得小小的鋼蹦兒或紙片居然能“以小博大”真是太特娘的值了! 眼紅于那“交換一切”的神奇魔力,一些人挺而走險地弄起了假鈔,甚至還有用鉛筆畫的,不過在挨了一頓鐵拳和棍棒之后,這幫一個敢用一個敢收的家伙都老實了。 除此之外一些趕時髦的文藝青年買了音響,還有的買了卡拉ok機。 聽著那從聯盟進口的碟片,他們不但用那夾著沙子的嗓音唱出了廢土上的荒涼,還以一銀幣半小時的價格租給別人分享。 有需求產生,就有解決需求的人。 在發現一些外來者靠做買賣賺了錢后,一些心思靈活的本地廢土客也開始守在了碼頭上,等那些運貨的貨船靠岸便一擁而上,進一些大包小包的貨物去工廠附近擺攤。 這些都是能攢下錢的聰明人。 他們沒有把掙到的第一筆工資浪費在夸張的行頭上,而是作為啟動資金做起了生意。 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成為這座聚居地第一批擁有“信用”的幸存者。 銀行們會很樂意借錢給他們,幫助他們把小買賣做成大買賣。 一個集市的雛形就這樣形成了。 爽到的不只是小商販,還有手藝人。 賣自行車的拉索夫賺到了第一桶金,跟著他一起來拉文卡工業區的金加侖港自行車師傅們則賺到了第二桶。 一些人瞅準了商機,也托航運公司從金加侖港拖了些自行車或車鎖進來,在當地開起了兼營修車的自行車行。 雖然目前拉文卡工業區只有三十余萬人,但南方軍團的殖民地可有著270萬平方公里,而那些未被殖民的大荒漠內陸更是一片廣袤的土地。 那些沙子不值錢,但埋在沙子底下的遺跡還是頗有價值的。 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那里陸續會有避難所打開。 在捕捉到了拉文卡工業區的無線電信號之后,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一定會試圖找到這里…… 無論如何,負責改革的發展基金會一把手霍普確實做到了他當初的承諾——讓大荒漠上的“動物們”跑起來。 方長對他的工作也相當滿意,節省了自己大量重復cao作的時間。 很多東西自己只是稍微提一下,那家伙就能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上。 很強。 比他之前調教出來的金加侖港市長約杜起點高太多了。 總的來說,“通關”這片地區的難度應該不會比金加侖港乃至婆羅行省更大了。 2000多個部落聽起來嚇人,但其實數量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是“壞事”,反而成了件“好事”。 至少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這意味著這些難以消化的廢土客們被切割成了一顆顆細小的原子,就像嚼碎了的食物一樣。 而婆羅行省則不同。 那里表面上那里生活著千族,但深入接觸便不難發現,那生活在一千根“圖騰柱”下的人其實共用的都是一套理論,心中都信奉著羅威爾這一個“真神”。 他們的底層邏輯都是相同的,哪怕各族有著截然不同的姓氏和略微不同的習俗。 思索著兩者的不同,方長的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很久很久以前在早期版本時聽說的概念—— “蜂巢?!?/br> 這個詞曾數次出現在聯盟生物研究所對“蓋亞”的研究報告上,并且作為社科院的聯合研究課題進行立項。 當初他純粹是出于想要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學習人聯語,才查閱了這些存在于游戲背景板中的資料。 而隨著他們對廢土的深入,逐漸舊日戰場的中心前往了那些被“余波”席卷的廢土,這些資料也就逐漸被他擱置在了一旁。 如今他卻又重新回憶了起來。 他還記得是在一篇研究報告上,一位名字他已經記不起來的研究員提出了自己對“蓋亞”意識體起源的猜想。 那個研究員認為,“蓋亞”并非是直接從黏菌進化成的高等文明,而是高等文明從更高等的生命形式跌落下來之后形成的結果。 即,向下的螺旋。 凡人想要戰勝巨人,不一定非要成為更高更強的巨人。 還可以成為蟑螂。 就算巨人能將蟑螂一腳踩死,也無法將所有的蟑螂都踩死。 只要在巨人看不見的地方瘋狂繁殖,最終獲勝的一定是食譜更廣泛且適應性更強的蟑螂。 人類文明存在的時間過于短暫,很難從自身身上窺見進化樹的全貌。 但若是將時間軸拉到足夠長度,其實在地球上也是能找到證據的。 比如誕生于石炭紀的蟑螂,就淘汰了在食物鏈的地位遠高于它的恐龍。 一般情況下來講,人當然是不能變成蟑螂的,但變成另一種哺乳動物的技術卻是在《廢土ol》的背景中存在的。 譬如79號避難所的“永世”計劃,便有研究員提出要用現有的基因技術diy一個能夠度過廢土紀元的強悍物種,并且承載人類的意識。 這個計劃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并沒有完全失敗——至少有兩個人成功了,而其中一個還在79號避難所里待著。 至于死爪,更是跑的滿廢土都是。 而事實上,這正是高等生物或者說文明,為了文明的延續而對原有的原則作出的妥協,或者說對其文明性進行“主動降維”的行為。 基于這些現有的線索,那個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假說。 假設在一顆孤立的星球上存在一個名叫蓋亞的族群。 這個族群中存在ab兩個主要分支。 而為了戰勝彼此,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拋棄了底線,最終都從巨人變成了黏菌——并且雙方都再也回不去了。 這個過程并不是瞬間完成,也許會是一個極其漫長的博弈與內耗的過程。 首先他們得卑微到塵土里,并且為了生存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再然后,雙方一點一點地降低自己的底線,從巨人變成凡人,再從凡人變成蟑螂……最后一步一步降低對環境的需求,直到每一顆細胞都泡進了培養液。 而當他們對自身的降維到達了極點,放棄除了“存在”之外的一切目標,并且就像一顆壓縮到極限的彈簧,已經無法再繼續壓縮的時候……他們終于在坍縮中迎來了最后的“大爆炸”。 沒有人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具體是什么樣子。 同樣,對于生活在大爆炸之前的“蓋亞”們而言也是——沒有人知道爆炸之后它們會在哪里,會去哪里,又會變成什么。 無數聰明的個體在叢林法則的博弈下得出了最優解—— 那便是消滅個體的意志。 毀滅吧。 我們累了。 于是,蜂巢意識體誕生了。 祂讓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種群與種群之間不再繼續無休止的斗爭,也不再繼續任何向上或向下的螺旋。 在祂的意志下,死寂的星球重新復蘇,一切的營養物質都將服務于一個最終且唯一的共識—— 那便是“存在”。 或者說—— 活下去。 它們將永遠存在空洞的宇宙,忘記關于過往的一切,靠著dna中留下的只言片語去進食、繁殖、擴張……亦或者靜止。 當然,這僅僅是《廢土ol》中一名研究員針對蓋亞星球提出的假設,并不是最終的結論。 不過細思極恐的是,方長猛然發現,提爾采取的其實正是這條邪道——不能變成巨人,那就變成蟑螂。 或許提爾能通過不斷突破底線的方法在殘酷的競爭中獲得慘勝,但也沒準會在即取勝的前一秒被幡然醒悟、同樣突破底線的敵人徹底消滅掉。 又或者,勢均力敵的雙方建立一個持久而痛苦的平衡,不斷降低底線,看誰最先受不了。 不過很顯然,南方軍團還沒有強到能讓聯盟突破底線的程度。 至于他們戰斗過的地方——婆羅行省,發生的則是另一種情況。 那里的幸存者自己就是“蓋亞”。 又或者說,他們正處在蓋亞發生“大爆炸”并重獲新生的早期博弈階段。 大部分的“異?!蓖蛔凅w如果沒有進化出“偽裝色”,要么被殺死,要么被迫逃離。 至于未來會如何,并不是一定的…… …… 和往常一樣,方長坐在辦公室里翻看著霍普遞來的報告。 這時候,門口響起了敲門聲,他隨口應了聲道。 “進來?!?/br> 門開了。 一名穿著猛犸國軍裝的少年,在一位自治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他的身上有一股樸素的殺氣,木訥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甚至看起來不太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