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游戲也太真實了 第238節
據點名稱:前哨基地 據點等級:村落(lv1) 繁榮度:100 工業指數:150 商業指數:150 需求:糧食、武器、建材 傾向性:探索(拾荒任務收益 10%)、工業化(工廠訂單與生產任務收益 10%) 】 【地區聲望:0(中立)】 繁榮度主要受到npc人口、生活狀況、公共設施數量影響,繁榮度越高的地區任務數量和任務收益的上限越高。 工業指數與生產力相關,工業指數高的據點擁有更強的后勤能力,裝備會更便宜,工業品價格也會更低。 商業指數顧名思義,商業指數高的據點擁有更強繁榮的市場,相對于內銷,更多受到對外貿易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更多可交易品種,更頻繁地出現貿易車隊、行商等等。 至于需求大概就是這類物資在該地區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傾向性則類似于玩家從該據點接取任務時獲得的獎勵加成buff。 比如在缺乏木材的據點做伐木任務,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這非常的合理。 至于地區聲望,那是方長自己的屬性,大家的初始值都是0。 在該地區完成一些能夠給當地“帶來繁榮”的任務便可以增加,或者在當地缺乏某樣物資的時候“雪中送炭”也可獲得。 游戲玩法一瞬間豐富了呢。 wc真有蚊子:“行動營地呢?我有點好奇行動營地現在是啥等級!” 方長:“行動營地沒有資料卡,繁榮度是15,我估計繁榮度達到100之后才能成長為幸存者據點,解鎖相應的資料卡?!?/br> 方長:“另外,貝特街的繁榮度居然是140,不過工業指數和商業指數都很低,分別是10和20,才剛到兩位數?!?/br> 老白:“看來這個繁榮度主要受npc數量的影響?!?/br> 方長:“也不一定,我的推測是,玩家對繁榮度的影響主要是以任務、交易的形式體現,不貢獻人口。畢竟相對于活動范圍固定的npc,玩家的流動性會很大?!?/br> 夜十:“嗚嗚嗚,我后悔了!我還以為這bug頂多修個三天,我已經一周沒玩上游戲了!結果alpha0.8都出來了!qaq” 老白:“不慌,這波大家都挺難受,又不是你一個人上不來,聽說補償會上調。(齜牙)” 夜十:“哎,補償不補償都是小事兒,主要是我想搬磚了?!?/br> 狂風:“找個廠?!?/br> 夜十:“淦,進廠累啊,而且我白天還要上課!哪像游戲里那么爽,玩一晚上第二天神清氣爽?!?/br> 老白:“說起來方長,這次更新你怎么看?聲望有必要肝嗎?” 方長:“我推測地區聲望應該是面向個人玩家,我們走公會路線的話,沒必要刻意去刷,主要還是堆貢獻點為主?!?/br> 老白:“怎么說?” 方長:“就像開發者日志里說的,貢獻點是對陣營的貢獻,地區聲望玩家在陣營內某個城市的聲望。之前阿光不是說了么?后期會開放更高的身份等級,允許玩家組建公會,自建幸存者據點。區別于npc的城鎮,玩家自建據點應該是不存在地區聲望設定的,至少對公會成員自己是不存在的?!?/br> 方長:“至于聲望,哪怕刷到最高10萬,達到崇拜等級,也不過是進入市政廳謀個一官半職,頂天了能當上市長?雖說能影響據點的發展,但我感覺最終肯定還是由npc主導?!?/br> 狂風:“確實,總不能把北郡修道院和閃金鎮都交給玩家管理,那太影響其他玩家的游戲體驗,至少主線、重要支線相關的npc據點,還是得掌握在npc的手上……站在策劃的角度考慮應該是這樣?!?/br> 夜十:“話說這游戲有主線嗎?” 狂風:“當然有,你難道忘了在人聯旗幟下的宣言了嗎?(斜眼)” 夜十:“呃,好吧,剛進游戲那會兒確實有類似的設定,我都快整忘了。(滑稽)” 狂風:“小心被遣返回地下。(斜眼)” 夜十:“不存在的,我為避難所立過功!我為人聯流過血!不過有一說一,上不了線確實難受,這游戲的違規懲罰屬實夸張?!?/br> 戒煙:“你有我難受嗎!我人都裂開了?。蓿?/br> 老白:“哈哈哈,戒煙兄弟是真的慘!” 方長:“比不了比不了,最快死亡成就,這個還是你最吊?!?/br> 戒煙:“t.t” 蹲在群里默默窺屏的楚光微微一笑。 最懂自己的小玩家果然在這里。 真好! 第160章 科長,錢不夠花了! 清泉市北郊五環線。 一棟位于環線高架邊緣的寫字樓第二十層,斜歪的走廊中爬滿了墨綠色的黏菌和被腐蝕的青苔。 橙黃色的曳光彈頭在走廊中織出一張網,灼熱的氣流幾乎將空氣烤焦,而被集火的中心的則是一只三米高的人形野獸。 它的皮膚已經完全角質化,虬結的肌rou烏漆墨黑,雙臂護住了頭部,竟是頂著電磁加速的質量彈硬生生往前推進了兩步。 但也就兩步—— “吼——!” 發出了半聲不甘的怒吼,三米高的暴君最終還是重重地倒在了高斯步槍的集火之下。 五臺動力裝甲,在這種地形對上,根本沒有會輸的理由。 盧揚干凈利落地打了個手勢,穿著動力裝甲的小隊員上前,沿著爬滿黏菌的走廊繼續推進,來到了一扇厚重的合金門邊上。 其中一名小隊員走到門前,從小臂裝甲處抽出一根拇指粗細的線頭,連接在了大門右側的觸控屏旁邊。 “密鑰已經獲取……成功進入安全模式?!?/br> “打開大門?!?/br> “收到,正在開啟?!?/br> 門板一陣顫抖,向兩側緩緩開啟。 陳腐的空氣撲面而來。 看著地上的灰,盧揚心中一陣喜悅。 留下兩名小隊員守在門口,他帶著另外兩人走了進去,左右環視了一眼,臉上激動的表情愈發明顯。 “對比結果吻合……” “我們找到了!” 二氧化碳捕集器! 高密度城市群不可缺少的基礎公共配套之一。 在人口與產業高度集中的繁榮紀元,碳排放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如果依靠傳統綠植吸收過剩的二氧化碳顯然是不夠的,哪怕將整個城市種滿綠植也不可能吸收如此多的溫室氣體,缺氧會成為熱島效應之后的另一大發展難題。 人聯在進入繁榮紀元中期之后,廣泛采用的解決方案是,應用在太空活動中得到實踐的碳自持技術。 即,在高層建筑的特定樓層設置二氧化碳處理裝置,通過多重復雜的化學過程將二氧化碳變成其他含碳化合物,讓該區域的空氣水平達到宜居的同時,還能產出一部分工業原料。 據說就這么半層樓的空間,每年處理的二氧化碳便足以媲美一整座原始森林,或者一方海域的海藻。 一行人在設施內仔細尋覓,很快找到了一臺已經關閉的備用熱核聚變發電機。 由于進入廢土紀元之后,人聯境內的碳排放量急劇下降,甚至跌到了工業革命之前的水準,那些碳捕集器自然也就停止工作了,為其供電的熱核聚變反應堆自然也跟著停了下來。 也正因此,二氧化碳捕集器是戰后少數幾種可以穩定回收到熱核聚變燃料棒的設施。 盧揚帶著自己的陸戰隊員,小心翼翼地將儲存著液態氦三的燃料棒拆了下來。 “搞定!” “能量還剩多少?” “93%” “夠我們用很久了!” 氦三是穩定同位素,半衰期可以忽略,熱核聚變雖然沒法像冷聚變那樣隨用隨啟,但優點是停堆的時候幾乎不用擔心“燃料”損失。 這一點是冷聚變電池完全沒法比的。 小心將燃料棒保存在了金屬圓筒內,完成cao作的陸戰隊士兵,看了周圍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和儲存罐一眼。 “長官,這里的東西怎么處理?” 盧揚環視了一眼周圍。 “留在這里好了?!?/br> “我們的盟友應該能用上?!?/br> …… 同一時間,二十多公里外的開拓者號,后勤科的辦公室。 坐在辦公椅上的李德,看著呈現在柔性屏中的電子表格,臉上寫滿了驚訝二字。 這是上一周的生產情況報表。 其中最亮眼的一條數據是,他們上周竟然回收了1872噸垃圾,達到了預期效率的255%! 那些藍外套們不是一般的狠,日均回收量干到了驚人的267.4噸,每天人均采集1.3噸,簡直比那場大戰之前還要驚人!若是將這些活兒交給土著去做,能有這效率的三分之一都得笑出聲來了。 而他們額外支出的,不過是9360cr而已。 李德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這份報告不是他的秘書親自遞給他的,他甚至都要懷疑是不是哪里搞錯了。 他們都是機器人嗎?! 不,簡直比機器還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