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節
按照目前獲得情報顯示,紅方的衛星發射技術如果是發射小型高分衛星、遙感衛星這類,最高記錄能做到一箭41星。 如果是發射北斗這種定位衛星,最高記錄只能做到一箭2星。 紅方境內一共有5個大型火箭發射場,也就是說一次最多補10顆。 按照目前北斗3系統一共39顆關聯衛星計算,只要4次就能重新補充完成。 但發射衛星并非像發射導彈一樣容易,從計劃到準備再到發射,再趕工也要十天半個月。 也就是說,紅方要將所有的北斗衛星都補上,時間至少要一個月,甚至更長。 當然了,如果僅僅恢復y洲范圍內的定位功能,只需要三分之一數量就能做到,也就是說,最多一個禮拜到十天,紅方就能恢復基本作戰定位的需求。 根據料敵從寬的原則,藍方指揮層預估紅方可能真的能在7天內恢復y洲的定位功能。 在這之后,藍方其實明白自己頂多能將紅方的定位系統鎖死七天時間。 之后? 那就各憑本事了,就看誰補星快。 畢竟,只要對抗一天不停,攻擊組網衛星這個頭一開,接下來就是無休無盡的彼此攻擊,看誰更耗得起。 藍方心里沒底。 這些年來,紅方的技術和航天工業底子發展太迅猛,打消耗戰,自己未必能占到便宜。 而紅方這邊此時也很頭疼。 藍方已經徹底突破了底線,這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知道藍方無恥,但不知道這么無恥。 既然動手了,大家就一起下水,都濕了身子,在水里打就是。 紅方早已放在抽屜里頭的反衛星計劃這時候已經直接變成了現實。 各地dn-3導彈發射陣地已經在爭分奪秒,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將反衛星武器發射到外太空去。 越快摧毀藍方的衛星網絡,意味著用最快時間將藍方拉到與自己同樣的作戰水平上來。 和紅藍雙方各有憂慮不同,此時藍星上最高興最興奮的是白方。 在紅藍黃綠四方對抗的時候,白方一直扮演著一個看客的角色。 對于白方來說,紅方敗落無疑對他的利益是最大化的,只不過之前藍方慫恿他動手,他沒動手的原因是沒把握。 占便宜也要有實力才能占。 這一點上,別看白方平時挺牛逼哄哄的,心里也是瞎子吃湯圓——有數。 所以他并沒有選擇在紅方和黃方進行對抗的時候動手,也沒有選擇紅方對綠方動手的時候插刀,甚至藍方親自下場了,他也是一副壁上觀穩坐釣魚臺的樣子。 但是這一次,他心動了。 紅方暫時喪失了北斗定位系統,這意味著一直讓自己無比忌憚的德服系列已經暫時失去了威懾力。 預判藍方很快會發動猛烈攻擊,并一定會取得優勢。 此時不動手,等紅方緩過勁來,在這次對抗中自己就連一口湯都分不到了。 白方的參謀團隊在仔細研究過后出了一份報告—— 一是紅方目前大部分的兵力都調配在東南方向,光是一個綠方就耗費了一個d戰區的兵力,而為了牽制黃方,b戰區也的主力也全面進行了部署。 二是為了防止n海方向的黑方鬧事,n戰區也不能動了。 三是作為預備隊的z戰區目前處于不可調動的情況下。 四是目前動手,只需要面對一個x戰區。 建議是:趁此機會在北部地區動手,實施全面控制。 此舉有幾個好處——首先是如果直接和紅方開戰,雖然只需要面對一個x戰區,紅方分身乏術之際很難給予鐵方任何有用的支持,更不可能在西線開辟另一場戰斗。 其次,相比起紅藍雙方,將來紅藍對抗結果如何跟白方關系都不打,只要占了北方地區的領地即可,只要造成了既成事實,往后紅方和鐵方要改變現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如果紅方在對抗中敗落,那么得到的地區就代代平安;如果紅方在對抗中贏了,依舊可以賴在那里,用談判來拖延時間,甚至可以進三退一,反正便宜不占白不占。 這筆賬,似乎怎么算都不虧。 因此,白方指揮層決定加入這場對抗游戲。 參加對抗的各方聯參部指揮所內的大屏幕上幾乎同時彈出了一個提醒框—— “白方宣布加入演習對抗?!?/br> 收到消息后,各方的反應不盡相同。 藍方和黃方的指揮官們都喜笑顏開,就差豎起剪刀手喊“耶”了,和之前紫方宣布加入對抗的表情完全不同。 而在紅方的指揮部內,李正面色凝重。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白方參戰意味著莊嚴和自己領導的紅方將會面臨兩線作戰的惡劣情況。 外加此時北斗系統暫時失效,紅方此時的境地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也不為過! 要知道,白方也不是小角色,他們的加入,讓對抗的天平再次傾斜向了藍方。 第1326章 sj-21計劃 站在巨大的電子屏幕前,李正此時的重點暫時放在了西面。 他萬萬沒想到,對抗系統會給出這么復雜的態勢。 雖然在紅藍對抗之前對一切最復雜的狀況都做出了預測和推演,但白方加入,還是讓他感到了壓力。 這一場仗不好打。 同時應付兩線,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只要自己錯一步,整個局面就會崩塌。 面對即將來自藍方的打擊,在短時間內,紅方的反擊力度是相對虛弱的。 至少要熬過36小時。 dn-3已經開始陸續發射,但摧毀對方的gps系統衛星和間諜衛星需要時間。 要讓對方的gps失效,回到同一水平線上繼續掰手腕,至少需要24-36小時。 其實,喪失了北斗系統僅僅是戰斗力下降的其中一部分,藍方和黃方還對紅方的高分衛星也動了手。 被擊毀的衛星里面還包含了不少偵察衛星。 這種衛星雙方都有很多,哪怕非軍事專用的也有部分民用衛星也能暫時替代這個角色。 只是這種替代畢竟不如北斗加偵察衛星這個組合更為好用。 失去了北斗衛星,也并不是說紅方就完全喪失了導彈攻擊能力,因為導彈的精確制導并非只依靠導航定位,也有慣性定位等等模式,只是精確度上會有所下降,并且在攻擊移動目標的時候比較吃虧。 在所有的現役導彈里基本都裝有慣性導航裝置,這是最穩定又最不容易被干擾的一種導航裝置,尤其是在戰略級別的導彈上,一定會有這種東西,因為對于戰略級別的導彈來說,誤差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問題不大,反正一顆下去都是平掉一片。 要弄明白衛星導航對導彈攻擊精度的影響,就必須明白現代導彈攻擊的制導手段。 就拿最常見的巡航導彈來說,其制導方式一般包括飛行初段為慣性導航,飛行中段為慣性導航 地形匹配 衛星導航,飛行末段改為平臺慣導 景象匹配導航。例如藍方的“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最型改型的制導方式為慣性導航系統 地形匹配 數字景像匹配4 全球定位系統 精確地形輔助導航(米級),射程達2500公里時,圓概率誤差只有10米。 如果去掉了其中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誤差就不會是十米,或許是幾十米,甚至百米。 這就是衛星的影響。 至于失去偵察衛星,那就是失去了隨時監控戰場動向、發現敵人和進行戰術攻擊后現場評估的能力,這也影響指揮層的戰術決策和反應能力。 目前,紅藍黃三方已經進入了相互不斷摧毀的能力。 畢竟三方在外太空的衛星還是很多的,一時半會還打不完,哪怕是黃方和藍方使用的標準系列導彈,它也有庫存數量的,并且標準系列導彈只能攻擊低軌上的衛星,而中高軌需要x37b去完成。 不過x37b畢竟只是個飛行器,它需要重型獵鷹火箭才能發射上去,上去之后還要去靠攏衛星,靠近之后才能攻擊。 而紅方反衛星手段雖然多,但要說簡單直接又粗暴,那就直接就上dn-3,這玩意最高的射程能達到36000公里,一款武器滿足所有需求。 從手段上看,紅方攻擊更為凌厲。 不過代表著紅方就在這次的太空反衛星較量中占據優勢。 原因是數量。 從衛星數量上看,藍星目前一共在外太空軌道上有4500顆衛星,其中光是藍方一方就占據了2944顆之多,多出了總數的一半不止。 而紅方目前在軌的衛星只有499顆,在數量上不是一個級別。 只不過,藍方的2944顆里頭有2500顆是商業用途的衛星,用于軍事的僅僅幾百顆而已。 聽起來少? 不。 因為哪怕是藍方的的商業衛星,在緊急的時候也可以用來的當做軍用,比如狗哥的那些平時用來制作地圖系統的衛星,它也可以轉變為軍用,當做監視用途的偵察衛星來使用。 打擊手段,紅方占優;衛星數量,藍方占優。 因此李正決定首先攻擊的是對方的導航衛星,它們數量僅僅24顆,一天多時間就能搞定。 然后快速補星,跟藍方比消耗。 與此同時,航天技術部門還向聯參部提出了一個更為省錢省力的反制的方案——發射己方最先進的“sj-21”衛星。 “sj-21”又被稱作實踐二十一號,是一項被稱為“太空拖車”的計劃。 自從紫方成功將藍星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以來,已經過去了66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人類的太空活動共產生了數十億個空間碎片,也被稱為太空垃圾。 這些太空廢物不斷在地球軌道上相互碰撞分解,產生更多小碎片,使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重。 它們在地球軌道上以極高的速度運行,即便是微小碎片與在軌衛星或航天器發生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破壞,對全球的通信網絡、天氣預報系統、定位系統以及其他重要的衛星服務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因此,各方都迫切需要進行太空垃圾清理。 雖然藍方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太空拖船的概念,即利用一顆衛星通過技術手段捕捉另一顆衛星,并將其移出軌道。 然而,此后藍方在這方面并沒有取得太大技術上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