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節
分隊里的人各司其職,很快完成了每一個環節的工作。 無人機已經組裝調試完畢,以射天狼的姿勢架好在了發射車的發射架上,對準了任務區域的大致方向。 “各組注意,3——2——1,點火!” 齊盛拿著對講機在現場親自指揮發射。 聽到連長的發射指令后,控制方艙里的兵按下了點火按鈕。 嘶—— 嗖—— 無人機下方的火箭推進器猛地噴出火尾,機身猛人躥出,在刺耳的嘯叫聲中沖向了天空。 看著無人機在空中拋掉了火箭推進器的殘骸,齊盛松了口氣。 “火箭推進器脫落正常!” “無人機姿態正常!” “數據連接正常!” “接手控制!” 隨著士兵們一聲聲匯報,齊盛抬手看了看表。 12分21秒。 整個發射過程。 不錯的成績。 這次不出錯,怎么說都要拿下第一了吧? 自己在,又怎么可能出錯?! 齊盛躊躇滿志,忍不住又朝老同學祁航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這才回到控制艙里。 無人機順利上升到制定高度。 在這種高原地帶上,由于海拔的原因,飛控手很明顯感覺到了飛機控制沒有在平原上那么容易。 “趁現在還沒進入敵占區,試試鏡頭,切換不同模式看看是否正常?!?/br> 齊盛還是很有經驗的。 擱在往常,發射前已經做過光電偵察系統的檢測了,確保一切正常才發射,但是在高原這種環境就難說了。 何況天氣有些偏陰,空中的濕度大,提前再做一次測試,避免因為環境影響出什么狀況,提早發現提早排除,免得到了目標上空發現光電系統和鏡頭之類出現小問題,臨時糾正那可就浪費時間了。 “一切正常?!?/br> 機務那邊再次做了檢測。 “偵察系統和光電系統狀態良好?!?/br> “好!” 齊盛放下心來。 他盯著屏幕上清晰的對地畫面,滿意地抱手在胸前,一只手開始撓下巴,目光始終沒離開過畫面。 從現在開始,一個多小時,他必須全程死盯著,避免出現狀況。 “接近偵察區域,首要目標,偵察敵前沿陣地布控狀態……” 飛控的一句匯報,讓控制艙內的空氣再次緊張起來。 第0953章 消失的目標 “注意點溫度?!?/br> 齊盛盯著屏幕上的溫度數值,提醒飛控。 “提早打開除冰裝置?!?/br> 因為海拔高,現在這架無人機的高度在八千米左右,機身上的傳感器顯示溫度現在無人機所處的環境溫度是-20度。 這是個非常要命的低溫。 通常大型客機上都會有除冰系統,機表面或內部的水汽凝結成冰晶或霜的現象。結冰會影響飛機的氣動性能、控制性能、重量和平衡,甚至會造成發動機停車、儀表失靈、通訊中斷等嚴重后果。 無人機也不例外。 這種無人機是螺旋槳式無人機,配備的是4缸活塞發動機,相比起客機和戰斗機那種噴射型發動機,除冰對于它來說更為重要,否則一旦結冰嚴重,甚至連螺旋槳都會凍住無法運行,輕則喪失部分升力高度下降,重則直接墜機。 還有無人機上的前視紅外/ccd攝像機,鏡頭同樣會因為結冰而變得模糊不清。 雖然無人機現在沒有結冰警告,但齊盛讓飛控提早打開除冰裝置,為的是進入偵察空域后能夠及時展開偵察,避免到了偵察空域才出現結冰現象,再浪費時間除冰會占用偵察時間,甚至影響偵察效果。 “明白?!?/br> 飛控立即啟動了除冰系統。 “提升高度?!饼R盛下達第二道指令。 “提升高度?”飛控吃了一驚,他有些不相信自己聽到的,于是說:“已經八千米了?!?/br> 齊盛的臉比雪山上的雪還冷,一點表情都沒有,依舊輕輕撓著自己的下巴,目光沒離開過屏幕:“飛到8500?!?/br> “是……” 飛控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但還是執行了命令。 這是一個超過接近極限的高度。 這架無人機的出場參數最高就是8000米,因為是中距無人機,因此只能飛這個高度。 可服從命令就是軍人的天職。 指揮官既然下達命令,飛控只能執行。 他輕輕推桿,加大發動機的馬力,調整姿勢開始拉升。 隔著屏幕,飛控仿佛都能聽見馬達的嘶鳴。 他真擔心無人機會忽然失控。 超過說明書上的理論生限制,可能發生的問題就會很多,比如發動機熄火、機翼表面結冰、系統內的液油凝固、cao縱舵面結冰失效、電瓶因為溫度低而沒電等等…… 不可知的因素太多…… 超出了設計使用范圍,很多本來正常的系統最后也可能因為低溫和缺氧而失去效能。 “航線修正,向左30度?!?/br> 齊盛繼續發出指令。 飛控腦門上的汗有多了一層。 一旁的鏈路、載荷、情報分析等人的額頭上齊刷刷滲出了汗珠。 向左修正30度,已經改變了原定航線。 原定航線是為了避免被地方防控武器識別和鎖定,所以采取繞邊飛行,盡量避開敵前沿防御陣線,現在是直接穿過敵前沿防御陣地右側飛過。 站長想要說什么,嘴巴動了幾下,最終還是什么都沒說。 齊盛依舊面冷如冰。 他的心里有數。 這個敵前沿陣地海拔居然比自己所在的位置還低,是在一大片凹地里頭,顯示高度是4000米,比自己這里還低一千多米。 這就有意思了。 為什么設置這么個點讓他們去偵察? 齊盛認為裁判組又不是傻。 不會毫無理由將一個偵察點設置在這種地方。 起初審圖定路線的時候,他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 先用最保險的路線,避免這是裁判組出題故意將錯誤數值標上區。 畢竟其他區域的海拔都在5000以上,只有這個前沿陣地的海拔少了一千多。 看起來太蹊蹺。 這里的地形,齊盛不熟悉,沒實地走過。 所以制定路線時候采取最保守的路線,那就是繞飛,低空快速進行拍攝。 不過腦海里早有一個備用的路線。 那就是穿過防線側翼,拉高高度,一次性全拍。 只要飛控控制得當,情報分析員能夠準確抓拍并判定目標坐標,那將會大大縮短這次偵察的時間。 還有一點,在這種高海拔山地里的敵防御陣地,一般大型防空裝備很難運達陣地,所用的都是肩扛式防空武器較多。 而大多數的肩扛式單兵防空導彈很難超過4000米射高,將無人機拉到8500高度,對方很難進行有效攻擊。 只是他這一險棋可把控制艙里的幾個兵都驚到了。 “你們放心,這款無人機的性能我清楚,8000是比較保守的數值,能飛8500沒問題?!?/br> 能飛? 幾個兵心想。 連長都這么說了,能飛就飛吧! 8200…… 8300…… 8400…… 每提升一百米高度,飛控的心都往上提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