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這是除開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功賞。 受賞者眾。 不過…… 很多朝臣本以為會同時宣布對韓信蕭何等人的官職調整,但出乎很多人意料,扶蘇并未急著宣布。 而是讓韓信等人先游歷咸陽。 扶蘇這特意賣了一個關子,也不禁讓人生出了更大的好奇,同時也在擔心朝堂會生出怎樣的變動。 院內。 嬴斯年將自己在殿內的所聽所聞所見,有條不紊的講著,眼中充滿了激動興奮,說到激動處,更是不住手舞足蹈起來,不過會相對有些克制。 嵇恒平靜的聽著,也淡淡的頷首。 胡亥掃了眼嬴斯年,卻是顯得古井不波,他是經歷過大場面的,當初大秦開國,賞賜場面更是好大。 封侯者更是兩位數。 王翦的食邑萬戶,賞金,更是高的驚人,要知道,那是一向被人認作是刻薄寡恩的始皇宣布的。 對朝堂乃至天下的震撼可想而知。 這次的規模的確不小,但跟上次相比,明顯差上不少。 他自然是興致乏乏。 而且他現在只是一個黔首,對于朝堂之事已并不怎么關心。 之前也不算很關心。 嬴斯年在說了一陣后,小聲的嘟囔道:“也不知道父皇會給這些平定叛亂的功臣安排什么官職?!?/br> 嵇恒喝了一口茶,將目光從嬴斯年身上移開,淡淡的搖了搖頭,平靜的問道:“還沒有具體安排?” “沒有?!辟鼓険u頭。 嵇恒放下茶杯,將茶杯放在一旁的案幾上,緩緩道:“你這父皇恐是還沒想好怎么宣布?!?/br> “我若是沒猜錯?!?/br> “他為了不造成朝堂太大的波動跟動蕩,也為了維持朝堂穩定,恐會在天下推行行省制?!?/br> “準確一點?!?/br> “應該是州牧制?!?/br> “在郡縣之上,另設州治?!?/br> “以朝堂直派官員,對地方郡縣進行更為強力的控制管理?!?/br> 聞言。 嬴斯年若有所思。 他對這方面的情況沒什么了解,因而下意識看向了胡亥。 胡亥怔了一下。 也是想起了行省制相關的信息,這是當年重走開國路時,嵇恒無意間提到過的一種三級管理制度。 他若是沒記錯。 當時嵇恒曾明確的說過,三級管理制是最適合大秦的制度,也是對天下能做到的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胡亥蹙眉道:“大……陛下想在這時推行行省制?” “從故意壓著不宣來看,應該是有這個打算,而且這次的事并不太好處理?!憋阏?。 “過去朝堂大動,大多情況是有官員犯錯,但這次,朝堂并無多少官員犯錯,但關東這些官員功勞太大,若是不加官進爵,必讓人寒心?!?/br> “因而三級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的確是最好的緩沖辦法,但你這位父皇,想做的事很多,然想的卻太少了?!?/br> “欲速則不達?!?/br> “脫離實際情況盲目推行,不僅起不到緩沖作用,還會適得其反?!?/br> 聽到嵇恒的話,嬴斯年跟胡亥都看了過來,一臉驚疑道:“推行三級管理制度有什么問題嗎?” 嵇恒點了點頭。 “有?!?/br> “而且不小?!?/br> “扶蘇想的太少了,他只看到了行省三級制有了推行的機會,卻是根本沒有看到現在合不合適?!?/br> “現在不合適?”胡亥一臉不解。 在他理解中,現在就是最合適的時候,朝堂橫掃關東,正是萬象更新之時,推行行省或州制,能為擠出很多的官吏空缺。 不僅可以讓朝堂一部分官員以出將入相的名義去到地方任職,還能將地方不少官吏提拔上來,更能在朝堂上為韓信等人騰出合適的空間。 可謂一舉多得。 而且以前不能推行,是因為財政不足,但隨著天下安定,扶蘇明顯會把地方的鑄幣權,銅礦所有權,全部收到朝廷手中。 這就有了大量的錢財補充。 財政充足。 而且后續隨著關東恢復生機,朝堂也能借此獲得更多稅收,這分明滿足了各種推行的條件。 為何嵇恒會一臉憂慮? 胡亥不解。 “你認為內部條件跟外部條件都滿足了?”嵇恒似猜到了胡亥的心思,竟直接把胡亥的心里想法直接道出。 胡亥也不否認,點頭承認下來。 嵇恒搖了搖頭,道:“外部什么條件?天下安穩,朝堂財政充盈,黔首集附?朝堂需要有這樣一個緩沖的空間?!?/br> “至于內部,無非是避免之前的開國老臣及關中臣子,跟才大放異彩的關東官吏生出沖突,繼而攪亂朝堂?!?/br> “歸根到底?!?/br> “就是既想穩定關中出身的官員,又想妥善安置關東的有功之臣,同時將兩者之間的正面沖突盡可能的壓下跟后延?!?/br> “但扶蘇沒考慮到一件事?!?/br> “就是關東人口太少了,貿然多出這么多官吏,這給天下的負擔太大了,朝堂的確能從天下獲得不少錢?!?/br> “然花錢的地方更多?!?/br> “關東人口經過這次的叛亂,人口雖談不上減半,但也比叛亂之初,少了兩三成之多?!?/br> “關東人口本就不如關中?!?/br> “這樣下來?!?/br> “關東的官僚體系太過臃腫了,更像是為了找一根剔尖刺,故意去燒了條魚?!?/br> “再則?!?/br> “扶蘇或許并沒有想過這么做所需要指支出的成本?!?/br> “大秦的官吏俸祿是有明確劃分的,聞于皇帝之耳的最少俸祿為六百石?!?/br> “即最少是戶口達萬戶的縣令?!?/br> “若是新設一級?!?/br> “俸祿官秩如何設定?達到省州之位的,不說尋常官吏,至少大多數主官要高于郡縣,至于一省一州更是差不多要跟朝堂的重臣齊平?!?/br> “這支出一年下來太高了?!?/br> “而且大多數官吏的俸祿一定是高于郡,甚至是略高于郡的,這也相當于在郡縣的基礎上,再支出了一個大半的郡財政支出?!?/br> “還有朝堂?!?/br> “作為天下的主管機構,豈能俸祿低于地方?” “這一旦也加?!?/br> “大秦有多少財政,撐的起這么大的巨口?又有多少官吏,能填補進這么大的官吏缺口?” “現在你們還覺得推行這個制度好嗎?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時候,一拍腦袋的確很有可行性,但執行之后呢?” “朝堂依舊是三公九卿制,并沒有對朝堂官吏進行細致的職務職能劃分,因而朝堂對于省州的控制,依舊是混亂的,這只會造成行政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會造成天下治理的混亂?!?/br> “扶蘇想的太少了!” 聞言。 胡亥也沉默了。 嵇恒說的并無問題,大秦的確是需要安置這些有功之人,但在沒有考慮周全,也沒有提前做好細致安排規劃的情況下,提前推出,只會適得其反。 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動蕩。 就如同軍中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嬴斯年辯解道:“但朝堂不是需要給這些功臣,一個合理的安置之處嗎?若是不這么做,如何安置?” 嵇恒淡淡的搖頭。 “在沒有充分的考慮前提下,貿然推出一個并不怎么完善的制度,只會制造更大的混亂?!?/br> “不過你說的的確不錯?!?/br> “扶蘇的確需要一個兩全法,既能安置好這些有功之臣,又能讓朝堂官員不生出抵觸不滿?!?/br> “而且不是沒有辦法?!?/br> 嬴斯年眼睛一亮,雙眼殷切的看向嵇恒。 見狀。 胡亥怔了一下。 嬴斯年這副神色,跟當年他與扶蘇在獄中求問的神態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如今…… 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