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真就跟你和和氣氣?!?/br> “而長城在各地留下的缺口,則會成為匈奴人南下劫掠的突破口,而我們這些新征入伍的,日后免不了要去這些地方防御,到時你們面對的將是更加殘忍,更加冷酷的匈奴人?!?/br> “他們是真會將你們腦袋割下的?!?/br> “今日多練?!?/br> “是為了你們日后少流血?!?/br> “我不知草原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但我韓信可以肯定,朝廷跟匈奴之間,必定還有一場大戰,若是你們不想死,就好好訓練,到時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br> 說完。 韓信大步回到了營地。 其他士卒面面相覷,他們覺得韓信有些小題大做,但韓信這一副架勢,的確將他們鎮住了,若是韓信說的是真的呢? 一念至此。 所有人都嚴肅不少。 不多時。 營地內再度響起了踏踏的腳步聲。 …… 碭郡,大梁。 這座昔日的魏國都邑。 而今已是一座新城,被稱之為‘開封’。 當年秦滅魏,王賁率軍圍大梁城,引鴻溝水灌大梁城,前后長達三個月,大梁城壞,最終魏王假無措開城出降,此后大梁城便已不復存在。 秦一統天下后,在舊址旁另置開封縣。 只是附近人依舊稱為大梁。 已入冬季。 天氣漸漸冰寒刺骨起來。 張良就站在城中,望著城中熱鬧景象,眼中卻十分忌憚。 在這一月。 他并未停下過腳步。 一直試圖破局,打亂嵇恒的布置。 也在各地散布了謠言。 例如秦修倉庫,是為加征口賦,是為填秦人胃口,還有便是借征發之名,將在地方大行兼并,這些謠言剛散布時,的確引得人心惶惶,不少人都對大秦怒不可遏。 秦廷的形象進一步惡化。 然好景不長。 隨著過去修建長城的役夫歸來,原本還破口大罵的民人,一下就調轉了方向,對扶蘇稱贊起來,不少家庭更是喜極而泣,連帶著不少城邑都熱鬧不少。 尤其這些役夫還傳回了一些話。 朝廷意欲休養生息。 這更是讓原本情緒激動、怒不可遏的民人,一下就冷靜下來,也如一盆涼水,狠狠的澆到了張良頭上,讓他頗為狼狽跟難堪。 正是這數以萬計的役夫歸來,讓底層對秦廷的怨恨,一下子被消解了不少。 他散布的謠言也直接沒了影響。 張良收回目光。 他平靜道:“他果然是算到了?!?/br> “也早就做好了布置?!?/br> “從他為秦謀劃以來,天下散布出的謠言,已越發難起作用,就算引起地方一些動靜,也很快就被平息,再難如過去一般,讓天下都為之震怖?!?/br> “而散謠布惑的手段,也的確太稀疏平常了?!?/br> “他有所預防是肯定的?!?/br> “只不過?!?/br> “在謠言還未散布前,就已做好了布置,說明他想的更周全,也計劃的更完善,也早就料到了這些,如此看來,想破開嵇恒步下的人心算計,恐真就只能劍走偏鋒了?!?/br> 張良抬起頭。 他此刻站著的地方,正是開封縣令的府邸。 他要澄清利弊。 讓地方親近貴族的官吏倒戈背刺。 他之前在韓國,但韓國離關中太近了,受到關中影響太深,并無幾人敢這么做,在接連碰壁之后,張良選擇了另謀去處。 他來到了魏國故地。 而大梁這座魏國故邑,因當年的水灌城池,對秦人很是怨恨,尤其是隨著魏國覆滅,大梁昔日輝煌不復,更是讓附近的人對秦廷微詞不斷。 故大梁是張良魏地的第一個選擇。 咯吱。 開門聲響起。 一名小吏從門縫中探出頭來。 他張望了一眼四周。 見四周無人注意,這才頗為不耐煩道:“我家家長說了,不見,你以后也別再來了,我家家長只想安分的當個縣令,沒有心思陪你們去胡鬧?!?/br> “走走走?!?/br> “走的越遠越好?!?/br> 砰! 小吏把話說完,直接把門關上。 張良目光一沉。 他對這一幕是習以為常。 地方官吏仕秦十余年,早就忘卻了舊主,加之秦軍威懾力依舊強勁,鮮少有人敢去冒險,這一路下來,這不是張良第一次碰壁。 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 張良心知肚明。 但他依舊要去嘗試。 也必須嘗試。 想要攪亂嵇恒的算計,就必須要打破常規,若用過往的尋常辦法,根本就奈何不了半分,會被嵇恒早早識破,并提前做好化解之法,難以奏效半點。 想打破常規,必須行非常之舉。 “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匹夫一怒,血濺三尺?!?/br> “而今天下、匹夫都難得一怒,但天下必須有怒,不然就這么按嵇恒心意去了,對于我等反秦之人局勢只會越來越緊迫,也會越來越難以喘息?!?/br> 張良轉身離去。 他心中已有了一個完備的想法。 沉船,殺人。 借此引動天下風聲。 讓地方官吏看清秦人真面目。 從而逼迫地方官吏,不得不再度搖擺。 繼而破局!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 即便天氣越發冰冷,手臂粗的冰棱就這么垂于屋檐,哪怕是城邑中走動的人,也越來越少,張良的腳步依舊沒有停下。 甚至走動的距離越來越遠。 他踏遍了碭郡。 而今已踏入到了陳郡。 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下,張良的心也越發沉了下去。 張良知曉,嵇恒某種程度上,算計人心太厲害了,他很早便清楚的認識到,世人大多鼠目寸光,也太多目光短淺,只要刀沒有落在自己脖子上,就決然不會輕易涉險。 更不會以身試險。 而這也是張良一次次失敗的主因。 他勸服不了。 很多官吏根本不給見面的機會,只讓守門的小吏將他驅趕走,他縱然心中早有了千萬說辭,但此刻也都化為了無盡的嘆息。 更令張良有些不安的是。 他這一路走下來,心中浮現了一個念頭。 便是自己所謂的‘劍走偏鋒’,會不會嵇恒也算到了? 甚至也做好了萬全準備? 這種預感很突兀,也很沒來由,但又無比的深刻,讓張良不得不多心,甚至他不得已還在心中推算了一番,若是當真如此,嵇恒會做怎樣的反制。 只是實在沒想明白。 但張良的心也越來越沉重了。 他已在心中打定主意,若是這次想法依舊為嵇恒算計,便不會在繼續見招拆招了,因為在嵇恒縝密算計下,他根本就沒有辦法改變。 想改變,唯有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