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只是最終如何選擇,如何去用,就要看你自身的洞察之能了?!?/br> “這我幫不了你?!?/br> 扶蘇頷首。 他也感覺壓力山大。 原本應付這么龐大的求仕者,就已是不小的負擔跟壓力,而這些人很多還憤世嫉俗,抱著各種揣測跟猜忌,稍微處理不好,便可能為大秦遭至禍端,這也讓扶蘇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若是處理好了,效果也顯而易見。 這是真正的千金買骨。 不僅為大秦招攬了士人,還借此平息了一定民怨,更為大秦開拓了出仕路,等這次的事情傳出去,定能引得天下人矚目,也會為天下振奮,他同樣也會受益良多。 但前提是不能出岔子。 扶蘇低垂著頭,在腦海慢慢沉思著。 良久。 扶蘇抬起頭。 眼中閃過一抹堅決跟果敢。 他必須做好。 第332章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隨即。 扶蘇似想到了什么。 他突然開口道:“我記得先生此前有提過,若是事務府官吏有舉薦人選,朝廷當盡可能采納,這是為何?就因這些人曾在事務府任職,便要網開一面?” 嵇恒神色怪異的看了扶蘇一眼。 也不由搖搖頭。 人情世故。 扶蘇卻是全然不懂。 但嵇恒也清楚,扶蘇身份高貴,自來都是別人對他人情世故的,又哪里需扶蘇去考慮這些?然作為一個執掌權勢的人,人情世故可以不精通,卻不能不懂。 嵇恒緩緩道:“法制講究的是公平公正?!?/br> “但天下真能做到一切按律執行嗎?” “當初秦太子犯事,若是真按律執行,秦惠文王就當直接被處死了,何以最終懲罰的是其老師,那便說明了,法制歸根結底還是人治,而人治就注定會有各種偏倚偏好?!?/br> “只不過法制更注重對底層公正?!?/br>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嵇恒繼續道:“你在頒發求賢令之前,便給蕭何等人做出了提拔,但僅憑始皇在關東的動作,就能讓他們如實升遷嗎?這是不可能的?!?/br> “他們若是真想升遷,像蕭何這樣的干吏,在過去幾年上計考核后,就已經能升遷了,之所以選擇不就,便是不愿升遷,而今只是跟你有了一定交集,你施施然一份令書,就能讓他們回心轉意?” 嵇恒冷笑著搖搖頭。 他緩緩道:“蕭何等人在收到你的令書后,之所以愿意升遷,其實并不是那份升遷令書,而是后續頒布的這個求賢令?!?/br> “你提拔他們舉薦的人,相回應的他們前去上任?!?/br> “這是一筆交易?!?/br> “因而所謂的提拔,其實并不是提拔?!?/br> “而是拉攏、交好?!?/br> “蕭何等人借此達成了自己的想法,而你也能借他們上任進一步宣揚求賢令,吸引更多人注意,更多人出仕,以招徠更多關東底層士人之心?!?/br>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br> “既得利益才是根本?!?/br> “若是無利可圖,甚至是弊大于利,即便你是大秦儲君,又有誰會真的在意?” “而他們之所以同意,原因其實也很簡單?!?/br> “一來,的確跟始皇在關東的雷霆舉措有關,極大震懾了六國復辟勢力,打壓了六國貴族的囂張氣焰,更讓甚囂塵上的流言完全戛然而止,這無疑讓很多人心生浮動,二來便在于你先是給他們下發了升遷令書,緊接著就發出了求賢令,這無疑是對他們在示好?!?/br> “尤其你在此前還特意給他們書信一份?!?/br> “更是讓他們心生異動?!?/br> “只是提拔他們幾人,他們未必會同意,但若是提拔一群人,他們就會同意了?!?/br> “因為一個人形單影只,去到陌生的環境,稍有不慎,便可能步步錯,而你遠在咸陽,又能給他們多少支撐?真正能給他們支撐的,他們愿意相信的,愿意將后背交給的,永遠是身邊親近的人?!?/br> “所以他們最終能同意?!?/br> “另外?!?/br> “你對塵世的看法太淺顯了?!?/br> “世上一直有個說法,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br> “事務府的官吏,你都有所接觸,對他們的才能當是有所了解,他們都算得上是有能之人,而能為他們信任,并愿意為此舉薦的人,又豈會真就那么差勁?” “尤其他們生活在底層,最為市儈現實的地方?!?/br> “僅僅付出一些斗食小吏的官職,便讓原本搖擺不定的能吏,徹底的倒向朝廷這邊,這筆賬無論怎么算都是賺的?!?/br> 扶蘇若有所思。 他苦笑一聲,拱手道:“扶蘇受教了?!?/br> 嵇恒淡淡的搖搖頭。 他凝聲道:“你過去一直生活在皇宮,雖有跟外界接觸,但畢竟身份擺在這,又有多少人敢不討好你?所以你認識到的社會,始終跟現實是有一定偏差的?!?/br> “天下從不是只有打打殺殺?!?/br> “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只是對于帝王家而言,人情世故,本是沒有必要的,但有時迫于形勢,又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協跟退讓,所以人情世故你可以不精通,但一定要懂?!?/br> “手中無劍跟有劍不用是兩碼事?!?/br> 扶蘇在心中咀嚼著,嵇恒說的這句話。 也是豁然開朗。 嵇恒緩緩站起身,負手而立,望著高掛天邊的皎潔明月,淡然道:“對于大秦而言,從立國之時,選擇大破大立,這就注定了前路會很艱難,想要真正完成改革,需要做很多的事,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就上升渠道而言?!?/br> “大秦當踐行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r>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狈鎏K在嘴里念叨了一句,眼睛瞬間一亮,之前他還有些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但聽到這句話,瞬間豁然開朗。 也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這才是大秦今后要走的道路。 扶蘇神色激動。 他在嘴里不斷咀嚼著,越咀嚼越感覺正確。 良久。 扶蘇也是慨然道:“先生果真是真知灼見,寥寥數語,便直接為扶蘇掃清了前路,萬幸扶蘇有先生指導,不然不知多久才能明白此中道理?!?/br> “扶蘇感恩?!?/br> 扶蘇朝嵇恒恭敬行了一禮。 他現在對嵇恒越發佩服了。 從這句話,扶蘇就明白,嵇恒從始至終目的都很明確,也一直都有所針對性,而且走的還異常堅定,他這一兩年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實現這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這也跟軍功爵的初衷相契合。 或許最終能夠出仕的人,并不會有軍功爵那么多,但至少大秦會給與底層上升渠道,給與他們向上的空間,而非是像現在一樣,朝廷的功臣集團,地方的豪強士人,徹底把持了官吏渠道,讓底層人終其一生都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 而且還要不斷忍受各種增賦加租。 這讓底層民眾如何沒有怨念? 隨即。 扶蘇臉上的激動之色就淡去了。 因為若真這么做的話,面臨的阻力也將無比的大。 扶蘇重新坐回席上。 他低垂著頭,在腦海沉思著。 最終。 他毅然的抬起頭,眼中露出一抹冷冽。 朝廷的功臣集團,本就居功自傲,而且一直暗中破壞法度,他早就心生不滿,何況在嵇恒之前的建議中,也早早明確了,這些功臣集團,最終大部分都要清理出朝堂的,至于地方的豪強士人,扶蘇更加不放在心上了。 大秦給過士人機會。 立國初便設立的博士學宮。 但這些名士、賢士,可曾有過半點在乎? 而且大秦非是棄士而不用,而是選擇取士于眾,或許底層讀過書識的字的人沒那么多,他們的才能也沒有士人那么全面,但底層的官吏真需要那么有才能? 顯然不是。 大秦真用的了那么多名士? 自然也不是。 既然如此,那舍棄所謂的名士,又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