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但還是伸手接過了竹簡。 等將這份竹簡看完,陳平眼中露出一抹異色。 魏無知笑著道:“陳兄,現在如何?” 陳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好奇的問道:“這是朝廷頒布的求賢令?” “是?!蔽簾o知直接點頭,同時補充道:“但也不全是,這是朝廷頒布的,但是以扶蘇的名義頒布的,扶蘇你也清楚,乃當今大秦儲君,因而這份求賢令的分量是不如始皇頒布的,但在我看來,這份求賢令絲毫不弱于始皇頒布?!?/br> 陳平目光微動:“這是為何?” 魏無知哈哈一笑:“以陳兄之才,何必明知故問?” “不過陳兄既然問了,那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也算是拋磚引玉,扶蘇是儲君不假,但并非一直都會是儲君,而這份求賢令與其他求賢令與眾不同的是,他尋的非是治世之能臣,而是治民之吏?!?/br> “陳兄也知曉,我乃信陵君之孫?!?/br> “也算是舊魏之遺民?!?/br> “我大父當年便廣招門客,而且不看出身,扶蘇的這份求賢令,其實已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面向的范圍更廣,影響力也更大,只不過相較于我大父之招賢,面向的更加下沉,也更接近底層?!?/br> “但底層真就不入流?” “非也?!?/br> “像陳兄這般有高才之人,底層同樣有,恐怕數量還不少,只是始終沒有展現的機會,我固然對秦廷有歧見,但也不得不承認,秦廷過去對于底層是最開明也是最愿意接納的?!?/br> “即便我魏國也大為不如?!?/br> “以陳兄之才,本該在當世大放異彩,然卻因為出身,始終蒙塵,也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br> “扶蘇之求賢,對陳兄而言,是一個大好機會?!?/br> “這求賢雖看似近底層,實則對前去的士人要求并不低?!?/br> “因為會前去的人太多了?!?/br> “但凡有點野心,不甘現狀的人,恐都會去試一試,即便不成,也是個難得展示的機會,這么大數量的‘士人’大量涌向咸陽,這競爭又豈會不激烈,最終能為扶蘇看重的,定然是前來中出類拔萃者,這部分人也定會跟之前被選中的官吏一般,成為扶蘇之近臣?!?/br> “日后也定會得到大力提拔?!?/br> “千金買馬骨?!?/br> “扶蘇之求賢令對士人的拉攏不可謂不強,甚至效果定然是遠勝于最初的博士學宮?!?/br> “因為底層的士人永遠是最多的?!?/br> “這些人也最欠缺機會?!?/br> “他們若得到機會,定會死死的抓住,如此一來,秦不僅壯大了自身,無形間還削弱了六國之勢力,這手筆不可謂不精妙,神不知鬼不覺,但卻傷人于無形,手段無比高明?!?/br> 魏無知對這求賢令是贊嘆有加。 陳平面色平靜。 他細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竹簡,在心中盤算著。 他知道魏無知所言為真。 這的確是自己的機會。 他出身清寒,只是喜好讀書,兄長十分支持,愿意為他借書,這才讓他能博覽書卷,但也正因為此,平時沒少受鄰里嘲笑,尤其是那位兄嫂,更是多次怒罵譏諷,而后兄長一怒之下,更是直接休妻。 這也讓陳平深感壓力。 他其實很早便有出仕的想法。 兩年前,更是為鄉里推舉為社廟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rou。 但因出身低微,無人替他引薦,根本沒機會為吏。 即便鄉里有空缺,也多為地方豪強據有,他根本就得不到機會。 幸好家有賢妻,始終勤勉的cao持家業,不至于潦倒貧困,但也讓陳平頗為郁悶,終日只能以讀書消磨時光,但隨著年歲漸漸上去,陳平也漸漸焦急起來,總靠一個女子cao持生活,這難免會引人非議。 他也實在不愿這樣。 然沒有機會,也只能繼續苦等。 仕秦,的確是一個出路,只是令他有些好奇的是,魏無知乃信陵君之孫,按理跟秦國有著國仇家恨,為何還要把自己引薦到秦廷那邊?難道就不怕自己日后倒戈針對? 良久。 陳平道:“多謝魏兄告知,陳平愿意一試?!?/br> “只是魏兄,何故要將此事告訴我?” 聞言。 魏無知哈哈一笑。 他似早就猜到陳平有此一問,笑著道:“我的確是信陵君之孫,但我知曉自己的才能,根本不能跟大父相比,自不會有那么多野心,而且我之家世陳兄也清楚,便是喜好結交有才之人,而我大父當年身亡后,我們一脈,實則就已徹底不受魏王一脈待見了,若非自己身份原因,我自己都想主動去試一試?!?/br> “然終究還是不敢?!?/br> “若能幫助陳兄揚名,也算成了一件善事?!?/br> “當然我亦有所求?!?/br> “若是日后蒙難,還請陳兄相助?!?/br> 第327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陳平心神一凜。 他連忙起身,躬身回禮道:“陳平定不忘魏兄賞識之恩?!?/br> 他其實也大致知曉魏無知的處境。 并不受魏國其他貴族待見。 魏無知苦笑一聲。 他們這一脈相對是有些中落了。 不過或許是遺傳了信陵君魏無忌善結交的秉性,魏無知自小便喜歡結識他人,認識陳平,便是有次偶然來到陽武縣,見一偏僻小巷子里,竟有很多車輪印跡。 更令他驚異的是。 這家還用著一領破席當門。 于是他便好奇的打聽了一下,從而知曉了陳平的存在。 最初,他是想將陳平引薦給魏咎的,因為魏咎魏豹兩兄弟,一直在圖謀復辟,以陳平之才能,若是能出手相助,當能讓魏氏一脈大有可為,只是近來,他跟這兩兄弟有一些不愉快,而且秦廷對六國貴族的追剿還在不斷加重,他心中生出一些不安。 他為信陵君之后。 若是日后魏咎魏豹出事,恐會拖累到他,所以便想為自己尋個后路,而在見到這求賢令時,心中便有了一個想法。 將自己交好的士人推薦過去。 這樣無論是六國貴族這邊,還是秦廷這邊,他都有人,最終都能護住自己。 他雖無太多才能,卻也隱隱察覺到。 天下氣數似不一樣了。 所以能多條后路,就盡可能多準備下,若是秦廷真的出事,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再將陳平引薦到魏咎麾下,或者其他貴族手中。 并不會怎么耽誤陳平。 陳平頷首。 他已在心中有過權衡了。 大秦目前的氣象并不差,唯一的擔憂,便是始皇還能不能繼續支撐起這個變革,而這次求賢令是要到咸陽的,正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 他也可借此看一看扶蘇的情況。 但就實而言。 這已是他目前最好的機會了。 若是這次不能出仕,恐只能等到天下生亂了。 到那時。 可就世事難說了。 而且就他聽聞的消息,扶蘇對于關東出身的官吏,是愿意扶持的。 就之前事務府的官吏,最近都得到了提拔,等日后扶蘇即位,這些官吏恐都會晉升到朝堂,相較于其他看不起他們這般出身低微的貴族,扶蘇明顯更為開明,也更有胸襟。 也更值得投靠。 因為他愿意去咸陽走一趟。 隨即。 陳平淡淡看了魏無知一眼,心中也是惋惜了一下。 以魏無知長袖善舞的才能,若是去到咸陽,定然是如魚得水,可礙于貴族的身份,他不能去咸陽,也不敢去,甚至就算自己想去,也會為魏氏阻攔,最終只能望而興嘆。 不亦哀哉。 見陳平徹底做出決定,魏無知拱了拱手,輕嘆道:“這般出身,成全了我,同樣也限制了我,有時我也是羨慕陳兄這般的自由自在?!?/br> “唉?!?/br> “為兄就此別過?!?/br> “也在此提前恭賀陳兄高就?!?/br> 陳平連忙回禮。 只不過在陳平回禮的時候,魏無知悄無聲息的將漆案上的竹簡,重新收回到了袖中,他的家境的確算是不錯,但竹簡這東西畢竟造價不菲,他也做不到如大父那般隨意揮霍。 能省則省。 何況這竹簡等會還要給很多人看的。 若是每人都給一份竹簡,他再家大業大恐也支撐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