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這人有問題。 而且是有著大問題。 一個奴隸,根本就沒機會跟扶蘇認識,更不可能給扶蘇提建議,而且此人似還是主導扶蘇推行‘官山?!娜?,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真會是一個奴隸? 而在張良將‘官山?!幌盗信e措徹想了一番后。 便徹底認定了此人。 這個奴隸的行事風格,跟大秦這兩年的做事風格,其實是趨于一致的。 便是以勢壓人。 全盤考慮,步步為營,不露任何破綻。 這需得有很強的掌控力。 對天下的走向也判斷的無比清楚。 而這真是出自一個奴隸…… 或者說是出自一個偽裝成奴隸之人的手? 張良有些不確定了。 只是他已將秦廷的大小官員都想了一遍,唯有此人最有可能,而且一切不合理之處,冥冥中都有合理之處,秦廷的官員不會無故針對,定是有其他隱情。 這人絕不僅僅是奴隸這么簡單。 第323章 只身赴咸陽! 張良抬起頭。 心中已然做出了一個決定。 就在這時。 四周突然傳出一陣喧鬧。 原是始皇的車輦已到了山前,人潮涌動,無數人目光看了過去。 張良跟何瑊對視一眼,循著人聲鼎沸處望去。 不過兩人距離山腳有一定距離,加之外面又有士卒護衛,即便站在四周的山石上,也只能勉強看到一個大概。 然兩人都不在意。 全場肅然。 隨著始皇高大身影的出現,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睜大著眼,望著這位古往今來,最為雄圖大略的帝王,始皇頭戴冠冕,在百官的引領下,一步步踏足到會稽山。 最終消失在眾人眼前。 張良目不暇接,站在山石上,遠遠的張望著。 注意著始皇的一舉一動。 他在來時,便已打聽過會稽山的情況,這里自平地以取山頂七里,懸隥孤危,徑路險絕。扳蘿捫葛,然后能升,山上無甚高木,當由地迥多風所致。 這是一座高逾七里且路徑險絕之高山。 他們雖不能跟隨著踏上山峰,但從始皇登臨的情況,已能大致看出始皇的身體狀況。 不知過了多久。 在官員的攙扶之下,嬴政達到了山巔。 他登高而望,心中百感交集。 七里地。 對嬴政而言已十分艱難。 在無人能看到之時,更是直接為官吏攙扶,即便如此,這七里路,也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嬴政微微喘著粗氣,感受著迎面吹來的風,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他看的不是會稽山下。 而是天下! 這是他嬴政親手打下的天下。 臨近午時,登臨會稽山祭祀大禹之事,終于全部做完。 李斯所寫之宣教文,也雕刻在了巨石上。 名曰:《會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 秦圣臨國,始定刑名,顯臣舊彰。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長。 …… 后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這篇文出自李斯之手,實則宣教的是嬴政祭祀大禹的意涵,祭文除了陳述大禹的超邁古今的功業,自然也少不了對秦政及對始皇帝的大功業的提及。 從某種程度來看。 這篇刻石更像是嬴政跟大禹之間的政治對話。 所以始皇不同于往常祭祀,這次是親自踏足登臨,為的便是與這位華夏文明的奠基者,進行一番各抒己見的政治對話,即便是以石刻的形式。 同時。 這也是帝國君臣向天下民眾,再次正面的宣示新政宗旨。 而這片石刻闡述的內容很大。 既有全面回顧六國的失政暴虐,即‘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眾自強。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 也第一次正面提出了秦滅六國的起因與宗旨。 即正當性合理性。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這既是對山東民眾的昭示,也是對復辟勢力的警告,即六國乃自取滅亡,非秦無道也。 自然這篇刻石也少不了,全面回顧陳述秦政的德風化俗一面,列舉了天下太平大治的種種善績,其總體意向是明確的,又隱含著某種微妙的意蘊。 更重要的是,這篇刻石還表露了一個觀點。 便是天下安定,秦政會有所補正。 祭祀完畢。 嬴政并未急著離開。 他站在山巔,目光向遠處眺望。 北方已經安定,長城業已即將竣工,大體可安也。 唯獨這與閩越相連的南海三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即便修有揚粵新道,但依舊無法避免行路艱難的事際,尤其是前段時間,趙佗表現出來的舉措,更是讓嬴政心生不滿。 他清楚的意識到。 原本最讓他放心的南海,其實相較于北方,更容易生出亂子。 只不過在‘士官轉職’下,南海大軍中很多士官被強制調離,這也讓朝廷重新恢復了對大軍的絕對控制,只是這依舊讓嬴政有些不安。 他絕不容許秦軍生出任何亂子。 趙佗…… 嬴政滿眼寒芒。 他雖對趙佗心有不滿,但也不會輕易出手。 尤其現在復辟貴族,紛紛逃亡荒僻山川,保不齊什么時候閩越就會成為復辟勢力的嘯聚之地,安知這些人日后還會不會逃向南海三郡? 若是真到了那時,南海大局還會安定嗎? 遙望南海方向,嬴政神色嚴肅。 在這一刻。 他的耳畔好似又響起了一陣熟悉的秦風,那是他南巡去到南海聽到的,那是暮色之中從椰林河谷飄出的秦風,秦風之中充盈著秦人的思鄉之情,當時聽到這首秦風,嬴政是發自內心的顫栗。 等到那次巡行結束,剛回到咸陽,嬴政就慨然派出幾萬名女子在內的五十萬民眾下南海,為的便是安定南海秦人之心,但就胡亥扶蘇南下的境遇來看,效果并沒有達到。 甚至還讓這些秦人生出了不滿。 不然也不會讓趙佗等人慢慢生出了異心。 嬴政駐足遠眺。 嘴里輕輕念起了當年聽到的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首秦風并未哼完,嬴政的身影就已消失在了山巔,這首秦風,也早就為山風吹散,嬴政的身體,已不能支撐他走下去了,嬴政也并未堅持。 暮色時分。 嬴政被護衛士兵們輪流抬下了山。 這一幕,自然也落入到了張良等人的眼中。 隨著馬蹄聲響起,始皇的車輦,緩緩駛離了會稽山。 原本擁擠的人群,也如潮水般散去,起初還有一些人試圖登上山峰,去看一看始皇的祭祀情況,妄圖去沾一沾始皇的運氣,只不過為四周士卒攔下了。 眼下還不到他們上山的時候。 張良自沒有登山的想法,對于祭祀的內容,他心中大致也能猜到,無非是宣教一些秦政理念,以及宣揚一下始皇之功業,他早就司空見慣。 自沒有興趣登山一觀。 張良沒興趣,何瑊更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