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法,慎到之法,韓非之法?!?/br> 他已隱隱猜到,嵇恒讓自己選擇的原因了,非是真的選何種法,而是讓自己明確未來的行政方向,唯有確立了自己的治道方向,嵇恒才知道該為他做何種選擇,也才能量體裁衣。 只是自己‘法’是什么呢? 扶蘇蹙眉。 他其實第一反應是慎到之法。 只是慎到之法剛到嘴邊,卻是怎么都說不出來。 因為這非是大秦之法。 始皇即位之處,其實用的是韓非之法,只是隨著天下一統,始皇漸漸轉向了商鞅之法,也堅定的認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自此大秦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新之路。 而自己若是說出慎到之法,哪也意味著跟始皇政見相悖。 良久。 他決定還是選擇跟隨始皇的步伐。 扶蘇道:“商君之法?!?/br> 望著扶蘇低垂的頭顱,嵇恒暗暗搖了搖頭。 他又如何看不出扶蘇的不情愿,扶蘇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只是這種妥協毫無意義,而且就算扶蘇堅定說自己選擇‘商君之法’,始皇恐也不會相信,因為扶蘇過去很是厭惡商君之法,短短一兩年,就算有再大轉向,又豈會這么徹底。 終究是自欺欺人。 這種前后不一致對朝堂危害更大。 而歷史上最為人知曉的是唐玄宗李隆基。 嵇恒輕嘆一聲,道:“扶蘇,你可知你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天下未來的走向,也意味著你日后上位后的政治之路,政治理念是不能隨意更改的,一旦更改,整個朝堂都會受影響,甚至整個天下都會因此陷入到動蕩?!?/br> “你明白嗎?” “你決定的不是自己的政見?!?/br> “而是大秦的未來?!?/br> “你的‘法’真的是‘商鞅之法’嗎?” 扶蘇蒼白著臉。 他第一次感到無所適從。 他真的能堅定執行‘商鞅之法’嗎? 扶蘇在心中不斷問自己。 最終。 扶蘇搖了搖頭。 他做不到。 他做不到明察秋毫,也做不到因時而變,而且他自身也接受不了。 扶蘇頹然的垂下頭,臉上露出一抹難色,苦笑道:“回先生,扶蘇做不到,只是讓扶蘇選慎到之法,扶蘇同樣也做不到,正如先生之前所講,大秦需要的是‘暴君’,慎到之法是做不到的,因而扶蘇其實能選的只有一個?!?/br> “便是韓非之法!” “也唯有韓非之法,能讓扶蘇始終堅持?!?/br> “大秦自陛下以來,便推行律法一體,官制一體,治權集于國府,決于皇帝,上下統一政令,舉國如臂使指?!?/br> “扶蘇知曉自身之能,并不敢有太多奢望?!?/br> “唯延續始皇之政?!?/br> 第301章 儲君求賢令?! “韓非……”嵇恒聲音深邃的開口。 扶蘇低垂著頭,并不敢與之對視,他其實心中也清楚,相較于韓非之法,嵇恒更支持商鞅之法,因為‘變’才是嵇恒想要的答案。 然正如嵇恒所說,他的確可以選商鞅之法。 只是讓他堅定執行商鞅之法。 他做不到! 他這兩三年來,的確有很大改觀。 然一些根本上的仁善只是被隱藏了,并未真的消失,而且對于商鞅之法,他承認內心深處一直帶著偏見,雖在努力克服,但經年下來受到的影響,非這兩三年能夠扭轉。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在商鞅眼中,天下之法當隨事而變,禮可變,法亦可變,甚至要不停的變,唯有如此,才能始終跟天下當前的治世之道契合,也才能始終保持國度向前,然這種近乎恐怖的洞察力敏銳力,扶蘇自認自己是沒有的,也不敢生出太多的奢望。 他若堅定選擇商鞅之法。 今后只會淪為‘為變而變,為治而治’,如此情況下,天下局勢只會越發糜爛,甚至會在這種動搖中爆發危機,這非是扶蘇想見到的,也非是扶蘇能處理好的。 所以扶蘇最終還是放棄了商鞅之法。 即便這是始皇力主的。 韓非之法,相較商鞅之法,其實中庸不少。 也更加注重君主的能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而這種對君主才能的考驗,符合大秦過去推行的國制,也是大秦君主必須要做到的,扶蘇自認看過不少遍《韓非子》,對《韓非子》的想法有所理解,在當今天下下,也是扶蘇最容易最能夠接受的天下之法。 因為要在中央! 天下若真有事,他愿一人擔之。 想到這。 扶蘇抬起頭,目光堅毅道:“大秦今后之法是韓非之法?!?/br> 嵇恒平靜的收回目光,淡淡道:“你既已做出了選擇,便要始終堅定這個信念,你是大秦儲君,天下亂,你不能亂,天下反復,唯你不能反復?!?/br> 扶蘇拱手道:“扶蘇謹記先生之言?!?/br> 嵇恒頷首道:“既你選擇韓非之法,即事在四方,那朝堂的解決之法,便同樣來自四方?!?/br> 聞言。 扶蘇目光微異。 他疑惑道:“朝堂事能由四方解決?” 嵇恒輕笑一聲,緩緩道:“中央四方,本無區定,何以不能?” “只是所需時間方法不同罷了?!?/br> “然終是殊途同歸?!?/br> “還請先生教我?!狈鎏K若有所思,連忙開口道。 嵇恒負手而立,目光看向天空,仿佛穿過厚厚的云層,雙眸落到了關東,落到了云夢,落到了吳越的濱海山川,他淡淡道:“孫子言:‘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br> “然縱是兵貴神速,依舊要糧草先行?!?/br> “道理同樣?!?/br> “朝堂之事,可快可慢,但若是僅僅對朝堂官員進行替換,終是治標不治本,換湯不換藥,你在朝堂換再多人,依舊無濟于事,朝堂依舊是那個朝堂?!?/br> “思想不換,換人沒有意義?!?/br> “只是第二個杜赫罷了?!?/br> “因而此事不當快,而當慢下來?!?/br> “廣積糧,高筑墻?!?/br> “朝堂要換的是一大批固守己見的官員,但不能換上一批同樣固守己見的官員,因而朝堂眼下需要做的實則是培養一批可接替這些老臣的官員?!?/br> “這才是重中之重!” 聽到嵇恒的話,扶蘇若有所思。 他已猜到了嵇恒的心思,也知曉嵇恒讓自己明確自己之法的用意了,那是大秦日后治國之思想,也是官員日后篩選的準繩,借由‘韓非之法’,在天下范圍內對官員進行一番篩選,讓越來越多官員擯棄掉過往迂腐陳舊的迂政思想,轉投新思想。 繼而兵不血刃的實現朝堂更替。 扶蘇恭敬的看著嵇恒。 嵇恒繼續道:“你的破局之法,一直都存在?!?/br> “始皇在關東的事,你可有聽聞?” 扶蘇點頭。 始皇巡行如此重要的事,他身為人子又豈會不關注? 扶蘇道:“據我收到的消息,父皇借助信息差,算計了關東余孽跟士人,讓他們誤以為朝廷這般大費周章是為了針對他們,實則是虛晃一招,迫使他們逃亡,等云夢附近反叛勢力羸弱,再雷霆出擊,肅清了附近幾個郡縣的吏治?!?/br> “眼下此法大見成功,六國余孽跟士人都始料未及,眼下就算反應過來,恐也為時已晚,地方經過此事,對秦政也有了一定的改觀?!?/br> 嵇恒頷首。 他平靜道:“始皇在巡行途中,對六國余孽跟士人的針對,并不在談論范圍,你需要關注的只有一點,便是始皇并未就此分派官員?!?/br> “這才是你需在意的?!?/br> “北原大軍的士官轉職并未完成?!?/br> “你或許心中也清楚了,這是始皇故意為你留的?!?/br> “為的便是進一步推進你的事?!?/br> 扶蘇苦笑一聲,道:“此事我的確知曉,也知曉是父皇信任,為我后續做事提供了很多便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