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他沒有繼續在云夢北岸逗留,在這次望祀結束后,便直接離開了。 走在人影匆匆的道路上,蒯徹嘴里嚀喃道:“究竟是哪里有問題呢?為何一時想不到呢?我們這次究竟漏算了什么,為何我一直有種心神不寧的感覺,從前幾日得到的消息來看,始皇巡行的大軍,早就在渡過淮水后便便衣隱匿起來,恐是在暗中調查我等六國貴族之下落,只是嬴政之心,我等六國貴族何人不知?早就做好了防備?!?/br> “就算嬴政能查到一些蛛絲馬跡,等真的大軍趕到,也只能抓到一些旁系支脈的老弱婦幼?!?/br> “難以傷到根本?!?/br> “而且我等復辟者多藏于濱海山川,此等暗流,就算秦軍有數十萬眾,恐也難以奈何,如此本該鎮定自若,笑看秦軍如無頭蒼蠅,何以此時會讓我如此不安?究竟是哪里不對勁?!?/br> 蒯徹眉頭緊鎖。 他在腦海仔細想了一番,卻是沒覺得哪有不對。 只是心中的煩躁一直未曾斷絕,這也讓蒯徹很是困擾,在一陣思索無果后,蒯徹也是放棄了,只當是自己關心則亂了。 當夜。 嬴政的行營大帳內燈火通明。 一場小朝會方散。 而這次與會的官員數量并不多,卻分量極重,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頓弱、廷尉史祿、典客姚賈、衛尉楊端和,都是位列三公九卿的重臣,而這次朝會商議的其實就一件事。 對荊楚及云夢澤周邊地帶的六國余孽的調查情況。 而在這場小朝會上,也第一次明確了將吳越兩地,作為日后搜剿的重地。 而在這次小朝會完畢后,嬴政特意留下了兩個人。 一是御史大夫頓弱,二是廷尉史祿。 大帳內。 君臣相向而坐。 嬴政卻一臉肅殺之色。 第293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 “頓弱,朕且問你,這段時間對荊楚及云夢澤周邊的六國余孽藏匿之所,搜查的如何了?可有把握將隱匿在其中的六國余孽盡數剿滅?”嬴政面色肅殺。 頓弱拱手道:“回陛下?!?/br> “這段時間,臣同李斯丞相、楊端和衛尉聯手對附近地區進行了細密盤查,對藏匿在附近的六國余孽,已有一些眉目,只是據實而言,效果并不理想,調查到的六國余孽多為旁系支脈的老弱婦幼,至于六國余孽中的嫡系精壯,恐早就提前隱匿了,想在濱海山川中抓獲,無疑是大海撈針,臣并不敢夸下這個????!?/br> 頓弱據實而言。 他確實沒有說謊,朝廷的動靜太大了,而且始皇意欲借巡行鎮撫天下之心,早就是世人皆知,但凡六國余孽中有所遠見的,基本都會在始皇途徑的時候選擇避退,根本不會停留在原地。 在此等暗流下,就算有數十萬大軍,恐也難以將云夢附近的六國余孽盡數抓獲。 而且也根本不現實。 聽到頓弱的回答,嬴政眉頭緊皺,似對這個回答很不滿。 他叩著書案,皺著眉頭:“朕也知抓捕難度很大,難道就沒有其他合適的辦法?” “或者,寧可錯殺多殺!” 聞言。 頓弱臉色微變,連忙道:“陛下不可?!?/br> “云夢附近本就藏匿大量亡人,這些人多為精壯,若是朝廷大興殺伐,定會讓更多民戶逃匿,到時只會適得其反?!?/br> “請陛下三思?!?/br> 嬴政點點頭。 他似也清楚這種做法得不償失。 他淡漠道:“朕之本心,當然不想亂殺?!?/br> “說到底,天下真正對秦抱有仇恨之心的,多是六國貴族,若郡縣能將這些六國貴族抓捕到案,朕又何須殺之?” “不想殺人,卻必須多殺人,此間煎熬,朕何以堪?” “然六國余孽又不得不肅清?!?/br> “因而朕欲在御史府中新開一官署,全力負責搜捕復辟貴族,御史大夫任何可行否?” “陛下……”頓弱驚訝又遲疑,思忖片刻明朗道:“老臣認為,新設一官署勝任搜捕之事,臣認為可行,只是僅為六國貴族設立,老臣認為不可行,大秦以法治天下,不宜以此非常手段介入案罪緝拿?!?/br> “六國貴族的確罪名昭著,然此官署介入搜捕,必多有殺戮?!?/br> “天下已入常治之時,此法禍福難料?!?/br> 嬴政目光微凝,冷冷的望著頓弱,沉聲道:“設立這個官署,目的便是肅清六國余孽,縱然多殺幾個人,相比較于罪案不能破而牽連廣泛,孰重孰輕乎?” “復辟者嘯聚于濱海山川,言行盡皆秘密作為,朝廷想探查到實情,很是不易,在此等情況下,就算朝堂派遣數十萬大軍,進山川搜尋,恐依舊會存在大量的漏網之魚,徒嘆奈何?” “廷尉府與郡縣官署,僅日常民治已是人手緊張了,又哪能抽出多余人力,去做這些需花費大力氣的事?” “朕之巡狩,其所以借機搜剿嘯聚貴族,也是下策之下策?!?/br> “朕設立新官署,也屬實無奈也?!?/br> 頓弱目光微凝。 他自是聽得出始皇話里的急躁,只是身為御史大夫,卻是知曉自身的職責,依舊力勸道:“陛下,老臣認為還是依法查究最為穩妥……” “依法?朕給了你們多少時間了?天下的六國余孽可曾少過?天下抹黑咒罵大秦的人又可曾少過?你這幾個月又聽到了多少流言讖語,若是大秦繼續按部就班的去做事,何時才能將六國余孽真正一網打盡?” 嬴政臉色鐵青,語勢凌厲之極。 他冷聲道:“復辟勢力挑戰大秦,朕絕不姑息,也絕不容忍?!?/br> “這次的巡狩結果你也查到了,朝廷這么大費周章,又取得了多少的結果?” “朕不想再聽你說那些廢話了?!?/br> “朕只想知道一件事?!?/br> “六國余孽還要多久才能被一網打盡?!” 頓弱默然。 他又哪里能說出準確時間。 就在頓弱不知該如何開口時,一旁的廷尉史祿卻開口了。 “陛下,臣有一言?!笔返摰?。 “講!”嬴政的神色看起來有些煩躁了。 史祿恭敬的行了一禮,沉聲道:“臣嘗讀《商君書》,對商君治國之道有一定領悟,老臣以為,當此之時,當此之事,還是應效法商君更為穩妥,也更合法治精要?!?/br> “你先說說看?!辟?。 史祿深吸口氣,微不可察的掃了頓弱一眼,正色道:“陛下,商君行法,以后發制人為根基?!?/br> “無罪言罪行,一律不予理睬;有罪言罪行,一個不予寬恕?!?/br> “而想做到后發制人,首要明白行法之根基?!?/br> “而商君行法之最大根基是行政?!?/br> “商君行政,慮在事先,有錯失便改,是先發制人,為此,商君之大政深得民心?!?/br> “大政得人,則民心安?!?/br> “民心安,則世族復辟失卻附庸,終將漸漸枯萎,若大政缺失不修,則世族復辟有鼓呼之力,民眾亦有追隨徒眾,當此之時,僅僅依靠朝廷的強力鎮壓,只是揚湯止沸也?!?/br> “明修大政,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br> “若陛下執意以新官署之非常手段介入,行偵察、逮捕、審問,更如飲鴆止渴也?!?/br>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br> 聞言。 頓弱苦笑一聲。 他已是明白了場中局面。 陛下意欲新設官署為假,想要重提商君法才是真。 不然隨行官吏眾多,為何偏偏就留下了自己跟史祿? 原因便在于此。 只是史祿口中的修大政,或者說陛下想修的大政,又會是什么大政,頓弱也不禁好奇起來。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強力鎮撫,揚湯止沸,非常暗殺,飲鴆止渴?!辟钫b著,不禁感喟萬千,道:“廷尉之言,振聾發聵,何其精當也,人云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br> “只是明修大政,又當修何等大政?” 嬴政平靜的看向史祿。 史祿深吸口氣,沉聲道:“吏治?!?/br> “臣在為廷尉之前,曾擔任靈渠的監御史?!?/br> “身為監御史除了負責相關水利,更主要的只能便是肅清吏治?!?/br> “而在靈渠修建的那幾年,臣便明顯的發現,修筑靈渠的官吏中多有不當之吏,很多官吏都犯下了‘縱囚’、‘不直’、‘失刑’等罪行,這也導致靈渠的修建并不如外界知曉的順暢,靈渠是這般,臣相信天下其他的郡縣恐也多半如此?!?/br> “而今天下積怨,臣認為絕大多數原因,出在官吏身上?!?/br> “官吏不作為,或者亂作為,這才導致了天下沸沸揚揚,民眾怨聲載道?!?/br> “因而想讓天下局勢改變首當治吏?!?/br> “吏雖眾,同體一也。夫同體一者相不可。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為保也?!?/br> “明主治吏不治民,便是其中道理?!?/br> “吏治不清明,再怎么治民,也是無濟于事,因為根本不在民,而在吏身上,源頭不做肅清,河水有如何能清明起來?” “而關東之地尤為如此?!?/br> “關東對秦法并不完全接受,地方官員跟朝廷多有忤逆,雖礙于朝廷威勢,不敢太明目張膽,但背地卻沒少跟六國余孽串通一氣,不然六國余孽又豈會如此猖獗,又豈能這般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