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扶蘇此次前來,只是解決少部分人的退伍,至于絕大多數士卒,僅僅是給一個甜棗,不過扶蘇很有手段,通過一番激情澎湃的話,激起了士卒的興致跟斗志,而且通過提前解釋了是分批次的,進一步安撫了眾人。 就目前來看,扶蘇做的很完美。 也足以讓人信服。 但不夠。 依舊只是一個糊裱匠。 想清楚了這些,趙佗等人神色一沉。 僅存的一些驚駭,也在此時徹底平復了下來。 因為這些注定不能持久。 也只是曇花一現。 下方的士官同樣有反應過來的。 不過他們并不怎么在意,因為他們是這次的受益者。 無論日后會怎樣,他們作為第一批,一定會比后續的人得利,而這便足矣,想清楚了這點,原本還有些抵觸的士官,此時也變得主動起來,因為他們也明白過來,這種機會一旦錯過,或許便再也不會有了。 尤其是想到其他人的境遇,更是覺得扶蘇提供的建議,很是十分的合情合理,甚至是大氣豪闊。 一時間。 下方的士官積極發聲的變多了。 他們不斷詢問著被選中的條件跟要求,不過扶蘇回答的很官方,只是讓他們盡可能詳盡的提供軍旅經歷,事務府的官員會酌情作為參考,而且去關東為吏的名額不會太多,并讓他們慎重的做出申請。 即便如此。 依舊擋不住士官的熱情相問。 在這樣火熱的情況下,等到天色徹底陰沉,扶蘇才得以從中脫身。 不過對于這次的結果,扶蘇是很滿意的。 正如嵇恒預料的一樣。 軍中的士官是最容易說動跟拉攏的。 也最容易接受。 有了這些士官的點頭,他給出的那些主意,也會正式的為軍中接受,甚至即便有士卒有意見,但這些士官會主動替他解釋,甚至會用各種話語去安撫去說服其他士卒。 扶蘇朝四周將領微微躬身,拱手道:“這幾日實在勞煩諸位將軍了?!?/br> “是殿下辛勞了?!壁w佗道。 扶蘇擺擺手,苦笑道:“我也就動了動嘴皮子,真正駐守南海的是你們,不過軍中將士退伍之事,既然已經為士官認可,我倒是可以長舒一口氣了,來時,我還很是不安,唯恐這些辦法不為軍中士卒接受,甚至數日輾轉反側,難以入眠?!?/br> 扶蘇唏噓一聲。 趙佗作揖,肅然道:“殿下為士卒提供了如此優越的條件,軍中士卒豈會有不滿之理?殿下之遠見,之高屋建瓴,實在令末將欽佩,末將相信有殿下相助,南海將士士氣會越發高漲,這次的攻伐也會越發勢不可擋?!?/br> 聞言。 扶蘇笑了笑道:“那就借趙將軍吉言了?!?/br> “天色不早了,諸位將軍還是早點回去歇息吧?!?/br> 四周將領應諾。 此時。 扶蘇邁著輕快腳步離開了。 見到扶蘇神色如此輕松,趙佗眼中閃過一抹疑惑。 他察覺到有些不對勁。 扶蘇有些太輕松了,仿佛真認為解決了軍中積弊,但以扶蘇的認識,不可能這么淺顯,難道其中還有自己沒有看明白的情況? 趙佗眉頭緊皺。 他緊緊盯著扶蘇遠去的背影,卻是始終沒想到任何頭緒。 趙佗低語道:“難道真是我想多了?但從我這段時間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扶蘇殿下的手段分明很是高絕,很少會露出這么大的破綻跟漏洞,難道真的是被確立為儲君后,有些志得意滿了?” “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良久。 趙佗搖了搖頭。 他看了看四周,其余將領都已離去,也沒有繼續停留,直接轉身離開了。 只是腦海中還在思索著扶蘇的異常舉止。 他不覺得是意外。 第246章 一切要有度! 將領散去之后。 楊翁子跟李信并肩離開。 在走了一段路后,楊翁子看了看四周,突然問道:“李信將軍,你可否感覺殿下說的這些主意,有些過于急切了,甚至是有些為了解決而解決,實則走上了一條并不順暢的道路?” 李信停步。 他看了楊翁子幾眼,冷聲道:“楊將軍慎言?!?/br> “殿下這么做,自有殿下的打算,豈容我等暗自揣測?” 楊翁子連忙道:“末將自不敢隨意揣測殿下的想法,只是末將在軍中有些時日,對朝廷的一些情況多少也有些了解,殿下的這些主意,仿佛僅僅是為了應付這次的事情,并沒有后續,此法固然能解一時之憂,但時間一長,恐會出問題?!?/br> “而且是大問題?!?/br> “正是考慮到此,我才多此一問?!?/br> 楊翁子將心中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 非是他驚疑。 而是扶蘇的做法有些竭澤而漁了,為了應付上次胡亥給出的承諾,就這么匆忙的去兌現,還一口氣鋪的很大,乍一聽只給人一種很是振奮鼓舞的感覺,但若是真的細細琢磨,也會立即察覺到,這些政策的不可持續性。 大秦哪有那么多官職提供? 南海北疆士卒高達八十萬,這么龐大數量的軍隊,按照扶蘇給出的安置之法,朝廷要提供的官職跟提供的上學衣食,都將是一個海量,這明顯已超出了朝廷的界限。 這個道理,他都能看出,他不信李信看不出。 李信眉頭一皺。 他深深的看了楊翁子幾眼,沉聲道:“殿下究竟是如何想的我并不清楚,但就我對殿下的了解,殿下并非是這么草草敷衍的事,縱觀整件事,你難道沒感覺這一切似都在殿下的掌握之中?” 聞言。 楊翁子一愣。 這點他自然也察覺到了。 只是他心中還是有些極強的不安。 見狀。 李信遲疑了一下,緩緩道:“不要用過去的目光看我們的這位殿下,我雖跟殿下接觸的時間不長,但回到咸陽的那段時間,卻是聽聞了不少有關殿下的情況,殿下是一個心思縝密,考慮周全的人,并不會輕易做出草率的舉動,更不會做出這般因小失大的事,只是我們目光淺顯,看的并不深刻,所以才有了誤解?!?/br> “不知全貌,不予置評?!?/br> 李信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覺。 楊翁子若有所思。 他知道李信之所以將此事告訴給自己,是因為李信跟楊氏關系親近,當初李信能從軍中脫穎而出,楊端和是幫了不少忙,所以李信才會這么沉得住氣的。 他拱手道:“或許的確是我多心了?!?/br> “只是末將實在見識淺顯,想不到殿下日后會怎么解決,這可是八十萬大軍啊?!?/br> 楊翁子輕嘆一聲。 李信搖頭道:“不知道?!?/br> “但當年官山海政策出來時,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后續?” “殿下既然能考慮的這么細致,并不可能因噎廢食,更不可能為了一時之利,損害將士的長久信任?!?/br> “我等身為將領,按吩咐去做就行?!?/br> “日后一切自會明了?!?/br> 李信并不想就此多說。 他也實不知該如何去辯解,用什么角度去辯解。 楊翁子也是點點頭,道:“也只能這樣了,不過殿下這一番cao作下來,只怕軍中士官都會積極的退伍,這對軍中現有秩序沖擊很大,甚至不失會徹底改變軍隊現狀?!?/br> 李信笑了笑,道:“這未嘗不是好事?!?/br> “而且殿下說的沒錯,老秦人為天下付出太多了,理應得到該有的尊敬跟敬重?!?/br> “平心而論?!?/br> “殿下提出的辦法是很有見地的,也很容易讓人信服,軍心定,天下安?!?/br> “或許大秦真會因殿下而徹底安定下來?!?/br> 楊翁子頷首。 兩人并未過多交談,隨后各自離開了。 不過扶蘇對士官說的那番話,沒有多久就傳遍了全軍,讓人為之振奮之余,也是讓很多將領感到了一些不安。 因為幾乎所有士官都申請了退伍。 而且都上交了申請書。 在申請書上更是很詳細的說明了行伍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