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扶蘇淡淡一笑,道:“你們或許有些吃驚,為何要會將此事告訴給你們,你們猜的的確沒錯,朝廷的確在著手解決此事,也提出了一些解決之策,而你們作為第一批退伍的士官,同樣是這些政策的第一批的受用者?!?/br> 話音剛落,下方變得聒噪。 扶蘇并沒有理會,繼續自顧自的說道:“你們不用這么驚慌,朝廷的確給不了田宅,但也并不會真的那么霸道,朝廷會給出你們一些選擇,最終會如何選,由你們自己決定,不過這些決定一旦確定,便不能變更了?!?/br> “其一:朝廷將會在關中新修數十所初級學室?!?/br> “這第一個解決之法便是用你們的田宅,換取一個子弟入學的資格,朝廷包吃住學習的全部費用,而從初級學室出來的學子,經過試用后,可進入地方政府為吏,不過需得從最底層做起?!?/br> 第一個方法說出后,場中瞬間安靜下來。 不少士官開始權衡起來。 用自己這些年打拼下來的田宅,換取自己子嗣獲得學識的資格,甚至還能因此獲得為吏的資格,這倒是未必不能同意。 畢竟…… 田宅是死的。 若是自己的子嗣能進入官府為吏,那對他們大多數家庭而言,都可謂是光耀門楣了,而且之前憑他們的爵位是沒資格,更沒門路為吏的。 何況還是朝廷包一切支出。 不少士官心動了。 趙佗目光微異。 他在心中權衡了一下。 卻是搖了搖頭。 這個解決之法看似不錯,但實則變數太大,朝廷真正承諾的只是一個入學資格,最終能不能為吏,還要看后續的考核,對他而言,吸引力遠沒有田宅大。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 扶蘇的辦法對自己無吸引力,但對下方的士官卻是不然。 他們都出身微末。 若非投身行伍,在戰場廝殺,斬獲了軍功,獲得了爵位,不然恐一輩子,家中都別想有人能進入到官府,讓子弟獲得知識,甚至是進入到官府,哪怕只是最底層的官員,這已是很大的突破了。 這種誘惑遠在田宅之上。 趙佗心中微沉。 他知道。 扶蘇的這個主意一出,恐會有不少士官動心。 這時。 人群中有人問道:“殿下,這真的是只要退伍,就可以選這個?” 扶蘇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我這兩天,看過你們的爵位情況,你們的爵位大多在簪裊,因而是符合的,這些要求同樣有要求限制?!?/br> “除了爵位限制?!?/br> “你們若是過去獲得了多于公士的田宅,多于一頃的都會重新退回給朝廷?!?/br> 聞言。 朝中卻是一下安靜下來。 如果只是拿自己未兌現的田宅換取這樣的資格,他們內心其實是很樂意的,畢竟朝廷的確是給不出這么多田宅,能夠用一些不能兌現的田宅去換這樣的資格,怎么說都算是賺的。 何況今后還不用再服戍役。 只是若需要退還自己已領到手的田地,這就讓很多士官變得猶豫起來。 下方眾人的反應,扶蘇看在眼中。 他繼續道:“前面所說是第一個,至于第二個,則是放棄關中田宅,去往關東為吏,在關東朝廷會另外分配給你們一頃田宅,而且官職相較會稍高一點?!?/br> “若是愿意留守在南海,或者是遠赴北疆?!?/br> “朝廷會額外多送一頃田宅?!?/br> 這第二個主意說出,同樣有不少人心動。 這是自己為吏了。 前面的入學資格,畢竟只是有機會為吏,而第二個不然,直接讓他們退伍為吏,這已是一些中等爵位的人才能有的待遇,他們卻是能提前享受到了。 不過條件同樣有些苛刻。 不僅要舍棄在關中的田宅,還要舉家搬遷到關東。 這真的值得嗎? 很多人在心中權衡著。 誠然。 扶蘇提出的這兩個解決之法都很吸引人,只是一個并不怎么穩妥,另一個卻要遷移出故土,這也是讓不少士官眉頭緊皺。 這時。 又有士官高聲道:“殿下,難道就不能留在關中?” 扶蘇搖頭,冷聲道:“不能?!?/br> 他并未做過多解釋。 他相信這些士官能想清楚。 朝廷豈會讓這些士官將便宜盡占? 而且關中哪有那么多的官職提供給他們,想直接成為官吏,他們只能拖家帶口遷移到關東,這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扶蘇繼續道:“除此之外?!?/br> “若是你們執意想保留住自己應有的田宅,朝廷同樣不會強制讓你們放棄,但我之前就已經說過,地方短時是給不出這么多田宅,你們想要拿到這些田宅,只能等?!?/br> “至于要等多久,我給不了答案?!?/br> “什么時候地方騰出了多余的田宅,什么時候朝廷才能兌現?!?/br> “平心而論,我更希望你們選擇第一或者第二條,第一條可以繼續留在關中,還能給自己的家族一個向上的通道,第二條則是外地為吏,雖然被拿走了田宅,但你們得到的待遇,本就是不更爵位才能獲得的,因而有所得,定然是有所失的?!?/br> “而這才符合常理?!?/br> “至于如何抉擇,則由你們決定?!?/br> “但在此之前,我也要提前說明一件事?!?/br> “這次退伍之事是強制執行,并不容任何人變更,一旦被官府選定退伍,無論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說辭,都不能繼續在軍中停留,必須盡快離開,不能干擾軍隊的正常運轉?!?/br> “此外這也是你們唯一一次自主選擇?!?/br> “一旦沒有做出選擇,便默認你們堅持獲得田宅?!?/br> “此后再無變更機會?!?/br> “另外?!?/br> “這次退伍的名額有限?!?/br> “而接下來幾天,你們有意退伍的,可主動向上提出申請,將自己在軍中的過往寫明,朝廷會酌情判斷,至于最終會不會采納,則要依實際情況決定?!?/br> “并不會以申請為唯一準繩?!?/br> “最后?!?/br> “退伍的士官,在返回咸陽時,沒有氏姓的士官,朝廷將予以賜氏?!?/br> “這是你們這些年應有的功賞,也是大秦將士該得到的功賞,你們是這場天下戰爭的勝利者,理應獲得作為勝利者的嘉賞?!?/br> “你們也當抬頭挺胸的回到咸陽?!?/br> 話音落下。 在場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扶蘇后面的一番話實在是令人震驚。 賜氏? 不少將領都有些頭暈目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當真聽到了這句話? 這可是賜氏??! 古往今來唯有立下大功的人,被分封到一地,或者被任命為了高官,才有資格獲得氏姓,但現在大秦的這些中下層士官竟都能獲得氏姓。 這如何不讓人驚駭? 這幾句話對一旁將領的震撼,遠高于扶蘇前面提到的辦法。 而且是震撼得多。 扶蘇同樣也是心潮澎湃。 但面上并無表露太多情緒,仿佛早就對此深以為然。 實賞,虛賞。 兩者的確有不小差別。 但對人造成的沖擊卻也是不盡相同。 在這個貴族扎根天下的時代,氏姓都是十分高貴的,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這是三代以來天下莫不成文之事,但這個規矩,似乎要被打破了。 雖然這次的范圍很小。 但真的細想下來,真的少嗎? 這可是上千人。 縱觀周代八百年,同樣是上千人獲得氏姓,至少也花了五六百年的時間,但大秦朝廷就這么輕飄飄的給出了,這對周禮的踐踏可謂露骨。 這消息一旦傳出,天下定然嘩然一片。 但扶蘇依舊這么做了。 全場雅雀無聲。 所有人仿佛都被震驚到了,久久不敢發出任何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