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撫大秦 第44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良久。 嬴政才冷笑一聲。 “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br> “呵呵?!?/br> “在你嵇恒眼中,大秦注定要亡嗎?” “而今天下,的確疲敝,但未必不是大破大立之象,縱然過了些許,何傷于秦之大政大道,何傷于大秦文明功業?” “只要天下能最終安穩下來,大秦一統天下,結束數百年戰亂,使天下兵戈止息,掃滅邊患等功業,必為世人敬服,只要日后扶蘇行仁政,施仁義,廣賂民心,大秦就能有數十上百年時間,讓黔首擁護大秦新政?!?/br> “只要黔首擁護新政,大秦就永遠不會滅亡?!?/br> “秦法也好,儒法也罷?!?/br> “秦根本沒得選?!?/br> “這天下也沒有給大秦第二個選擇?!?/br> “朕也沒那么多時間?!?/br> 嬴政冷哼一聲,不去理會嵇恒那些言語。 他還有很多事要做。 秋風習習。 扶蘇信步走在亭臺甬道間。 他神色已沒前面的緊張和焦躁,經過始皇的開導,他也感覺自己過于憂慮了。 扶蘇輕聲道:“嵇恒臨走時,曾留了個問題,若是大秦繼續下去,關東六地誰最先反,又會是那個群體?!?/br> “按嵇恒所講?!?/br> “秦政跟關東各地都有明顯的沖突?!?/br> “其中魏的私學,韓的手工,趙的胡制,燕的王道傳統,楚的貴族,齊的商賈大富?!?/br> “這些勢力在六地盤根錯節,已嚴重影響到秦政秦制的推行,而關東六地‘未附’‘未集’的黔首,附集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br> “兩者相互依存,有意擾亂帝國法制?!?/br> “若是大秦繼續以這般高壓姿態推行秦制,正常而言,對抗最為激烈的當為‘燕地’,因為秦法跟王道背馳,只是燕地地小人少,又被父皇有意清理過,不太容易第一個冒頭?!?/br> “私學跟商賈大富,也不太可能?!?/br> “自古以來,就未曾有士人、商賈成過事?!?/br> “當初戰國游士遍天下,說辭泛九州,也不曾將一國罵倒?!?/br> “商賈更甚?!?/br> “書生商賈無舉事作亂之膽魄?!?/br> “韓地也不太可能?!?/br> “世代相韓的張良,尚且只敢投擲鐵椎刺殺,其余人更無這般膽量?!?/br> “趙地……” “縱然心中有情緒,但有蒙恬坐鎮,恐也不敢發難?!?/br> “唯今只剩楚地了?!?/br> 說到楚地。 扶蘇面露復雜之色。 他其實對楚地還是頗有好感的。 過去秦楚聯姻很多,兩國公族間交往密切。 有時秦楚還互相幫忙維持內政。 只是隨著天下一統的大幕拉開,兩國注定要兵鋒相見,最終秦勝了,楚國覆滅,但在關中在咸陽,跟楚國貴族有交情的比比皆是,而他的母親同樣來自楚國。 出于本心。 他并不想見到楚地叛亂。 但經過這段時間的聽課,他漸漸領會了嵇恒的那句話。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秦楚間同樣是這樣。 他為大秦長公子,注定站大秦一方。 “首亂者,當在楚地;叛亂者,楚地貴族!”扶蘇輕語一聲,抬起頭,已到了雍宮。 他收回心神,進入宮宇。 經嵇恒的提點,他已深刻意識到《商君書》跟《韓非子》的重要性。 這兩書有別于儒學。 也是始皇構建大秦體制的根本。 第049章 沛縣蕭何當為最! 翌日。 扶蘇原本很肯定首亂會發生在楚地。 只是嵇恒向來不按常理,在思索一夜后,他不禁變得有些猶豫。 思來想去。 決定去丞相府尋人問問。 等扶蘇到丞相府政事堂時,卻是發現李斯、馮去疾等人都在,人人案上一堆公文。 剎那間,扶蘇卻不好開口了。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嵇恒之前提過的一件事。 一念間。 心中已有了主意。 “臣等見過長公子!”李斯等人一齊站了起來。 “扶蘇見過諸位上吏?!狈鎏K連忙拱手回禮,“近日無事,我無意間又聽人提到一件事,便是這些年朝廷征辟官吏,多有不就不升者,心中好奇之下,因而想過來核實一些情況,冒昧驚擾,還請諸位上吏見諒?!?/br> “不擾不擾,長公子客氣了?!瘪T去疾豪爽一笑。 “長公子能關心這些粗末政事,這是大秦之幸,何來驚擾一說?”胡毋敬也跟著笑道。 四周官吏跟著點頭。 “長公子還請入座?!崩钏姑嫔绯?,轉身高聲吩咐上熱湯。 等小吏將熱湯捧來,扶蘇汩汩飲了幾口,在這等待的時間里,有小吏已將相關竹簡送到了政事堂,李斯粗略的看了幾眼,沉聲道:“公子所聞非虛,這些年朝廷征辟官吏,多有不就不升者?!?/br> 言語間。 李斯已將竹簡放在了案上。 “可否告知明細?”扶蘇連忙問道。 “那下官就將近些年的情況稟報給長公子聽聽?!焙憔慈サ桨概?,將竹簡拿到手中,一拱手道:“大秦立國九年,除博士學宮征辟士人,還在各地征辟有名望的士人共計一千余人,入仕者只有兩百余人,其余士人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br> 馮去疾在一旁補充道: “朝廷征辟士人有個不言自明的標尺?!?/br> “即必須擁戴帝國新政?!?/br> “然過去天下視秦為愚昧夷狄者眾多,因而關東士子大多輕秦,所以仕秦者才會這般稀少?!?/br> “不過秦一統天下之后,帝國一直力推行新政創制,大肆搜求各方人才,舉凡六國舊日官吏之清廉能事者,竟皆留用,已向天下表明了帝國之態度,不會以政見去人,也不會如大爭之世那般,以治國理念為重要標準?!?/br> “因而隨時間推移,關東士人輕秦的情況,當會逐步得到扭轉?!?/br> 聞言。 扶蘇卻不置可否。 他冷冷道: “博士學宮以孔鮒為首的儒家,在這半年內都陸續逃離了咸陽?!?/br> “士人輕秦的情況,短時得不到改變?!?/br> “大秦自孝公先祖變法以來,就一直在天下廣羅人才,但對主張復辟與仁政的儒家,一直是打心眼里蔑視?!?/br> “你們不用因我親儒而不敢明說?!?/br> “秦儒疏離是事實!” 聽到扶蘇的話,馮去疾跟其他幾名官員,眼中露出一抹欣慰,沉聲道:“近百年來,儒家成為當世真正的顯學,在天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大秦立國之初,便想以對待儒家為楷模,向天下彰顯帝國新政的納才之道,只是秦儒相輕,儒家并沒有投桃報李,而是舊病復發般一意孤行,堅定的站在了帝國新政對面?!?/br> “堅持復辟、復禮、復古?!?/br> “此等復辟余孽,大秦豈容姑息?” “大秦這些年征辟的士人,其實大多出自儒家?!?/br> “儒生不就,實是天下幸事!” “這些儒生,從不以是否合民心潮流為抉擇,只看重能否為自己謀私利,帶來特權而選擇?!?/br> “儒生就不該予以任用!” 馮去疾陰沉著臉,大聲數落著儒家。 扶蘇苦笑一聲。 他哪里聽不明白,這是說給他聽的。